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楊溥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湖廣長沙人,自號水云居士。有《水云錄》。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九
森,字用材,號東皋,嘉興人,有東皋集云間李伯玙序之稱其詩流麗秀穩(wěn)不讓錢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72—1446 【介紹】: 明湖廣石首人,字弘濟。建文二年進士。授編修。永樂初,侍皇太子為洗馬。十二年,太子遣迎帝遲,帝怒,系獄十年。在獄中讀經(jīng)史諸子數(shù)周。仁宗即位,釋出,擢翰林學士,進太常卿。宣宗即位,召入內(nèi)閣,與楊士奇等共掌機務(wù)。遷禮部尚書,學士值內(nèi)閣不變。英宗正統(tǒng)三年進武英殿大學士。與楊士奇、楊榮共輔政,時稱三楊。時謂士奇有學行,榮有才識,溥有雅操,皆人所不及。后榮與士奇相繼卒,溥孤立,王振益用事。卒謚文定。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弘濟,石首人。建文庚辰進士,除翰林編修。宣德初,以太常卿兼學士直內(nèi)閣。歷武英殿大學士加少保,謚文定。有集。
維基
楊溥(1372年—1446年),字弘濟,號南楊,一號澹庵,湖廣等處行中書省荊州府石首縣(今湖北省石首)人。明朝內(nèi)閣首輔、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與楊榮、楊士奇共稱“三楊”,是仁宣之治的締造者之一。謚文定。建文、永樂年間楊溥自幼家貧勤學。建文元年(1399年),考中湖廣鄉(xiāng)試第一名(解元);次年,聯(lián)捷庚辰科二甲十八名進士,與楊榮同授翰林院編修。靖難之役后,明成祖即位,楊溥改授洗馬、侍奉皇太子朱高熾。一日太子讀《漢書》時,稱張釋之有賢才。楊溥曰:“張釋之誠然有賢才,但若非漢文帝寬仁,他也無法行志”,此后楊溥特意編撰漢文帝的事編呈上。朱高熾讀后大悅。之后,楊溥因喪歸鄉(xiāng)。恰逢朱棣北征、太子監(jiān)國,命其赴任。永樂十二年,因為朱棣回朝后,太子迎接遲緩,招致朱棣大怒。黃淮、楊溥等侍奉東宮的官員均因此下詔獄。當時家人供食屢次斷絕,而明成祖之意又難測,楊溥性命旦夕不保。然而在這樣惡劣情況下,楊溥更加勤奮地閱讀各類經(jīng)史子集書籍,十年牢獄仍不輟。洪熙、宣德年間明仁宗即位后,楊溥得釋,并升任翰林學士。朱高熾因為念及楊溥是因他而受十年詔獄之災(zāi),對他尤其憐惜。次年,仁宗在思善門旁建造弘文閣,并選拔文臣中有學行的人擔任。楊士奇舉薦侍講王進、儒士陳繼,蹇義舉薦學錄楊敬、訓導何澄。仁宗還命楊溥掌管弘文閣事,并親授閣印。之后,擢升太常寺寺卿,仍兼職弘文閣事務(wù)。次年,朱高熾駕崩,明宣宗即位。其罷免弘文閣,并召楊溥進入內(nèi)閣,與楊士奇等人共同處理機務(wù)。宣德四年,他回石首奔母喪,之后再次起用。宣德九年,晉升禮部尚書,仍然兼任其翰林學士與內(nèi)閣的事務(wù)。

人物簡介

維基
楊潤(14世紀—15世紀),字伯玉,號澹庵,江西瑞州府高安縣城南朝天坊人。楊潤是永樂六年(1408年)舉人,十三年(1415年)成進士,十五年(1417年)獲授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有人犯罪用金錢賄賂他,他卻將對方繩之于法;宣德四年(1429年)升山東按察司僉事,剿滅大盜劉雄、黃虎,正統(tǒng)五年(1440年)再升四川左參議,平定敘南衛(wèi)亂事,十二年(1447年)重慶大旱,他不等請命就先行發(fā)糧賑災(zāi),救活數(shù)萬人,朝廷因而嘉獎他,并在當?shù)刂v學。期后他多次上疏請求退休得允,進階中憲大夫,每年給予祿米五石,在家讀書考古,淡泊名利,某天突然召集兒子們,說:「我將去世,你們必須忠孝勤儉?!褂终f:「叫朱漢來?!怪鞚h是他的女婿,當時為御史,人們都不知其回歸,明日朱漢果然因公務(wù)前來;楊潤享年九十一歲,死后數(shù)日鄰居火災(zāi),兒子楊蕡祈禱:「若先君無愧,愿全歸之?!够饎菥惯h離靈柩,入祀鄉(xiāng)賢祠。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護法篇
祖淵。字天泉。雨庵其號也。廬陵楊氏之子。生有異質(zhì)。永樂癸未。具戒于青原山。上金陵謁幻居戒公。多所啟發(fā)。號入室弟子。嘗對眾稱之。師不以小得自滿。然臂香。篤志求道。至廢寢食者五年。始得微悟。若開云霧行虛空。無所留閡。遂振錫觀方。遍禮祖塔。所至叢林畏敬之。聲稱隱然。起同輩間。壬寅。還天界。刺血書雜華經(jīng)。宣德改元。住山闡教。月山公嘉其行。延置座端。為龍象表率。尋為僧錄司。舉住雪峰。未幾。天童虛席。移師居之。百廢具興?;来笮?。甲寅。被召入京。命為左覺義。時敕建大功德寺成。住持難其人。命師兼之。僧眾聞之。皆樂從展缽如云。上悅。賜田四百馀頃。以贍焉。師念禪講教三宗。名不可不正。奏以大功德。大慈恩。大隆善三寺為之。繇是。三宗弟子。各有依歸。傳道受業(yè)。而綱緒始無紊亂矣。又以天下寺多廢。繇學徒未廣。于嘗度正額外。增其數(shù)五之一。一時受度者。如川匯云委。其徒之繁昌。廢剎多繇是而興。升右善世。發(fā)上所賜物。建大剎于江寧之鳳翔山。賜額曰普寧禪寺。萬善戒壇成。命師為傳戒宗師。天下學者。聞師戒。皆知所守。而行不離道。寺左道。北山阻。溝水泥淖。往來者苦之。師同太監(jiān)興安。拓地三百畝。甃石作安和橋。筑庵橋側(cè)。命僧守之。以濟眾。于是。寒不病涉。暑則供茗飲。人歸德焉。師氣宇弘深。制行潔白。蓋湛然淵澄。浩然海蓄。凡諸世緣。無一可以動其意。其為國家祝釐。則洞洞然盡其誠。為諸弟子說法。則懇懇然發(fā)其趣。蓋忠于事上。勤以接下。一時尊而仰之。如泰山北斗云。所度弟子。以萬計。嗣興教事。及主名山。住大剎者又若干人。生于洪武己巳二月四日?;谡y(tǒng)己巳三月七日。壽六十一。僧臘四十七。卒之時。沐浴更衣而坐。索筆書偈曰。觀世間六十一。一即是三三即一。團團爍破去來蹤。白日虛空轟霹靂。書畢瞑目而逝。異香滿室者數(shù)日。太上皇聞之。遣太監(jiān)吳弼。賜以白金香幣鈔萬緡。又遣禮部主事林璧賜祭。朝之公卿大夫。莫不致祭。茶毗于都城之西山。貴賤耄耋送者萬馀人。得舍利盈掬。藏于功德院。靈骨。奏還南京普寧。建大窣堵波藏焉。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四
釋祖淵,字天泉,號雨庵。姓楊氏,廬陵人也。明永樂癸未,受具青原山,謁幻居戒,多所啟發(fā),稱入室弟子。然 臂明心,篤志求道,至忘寢食,孜孜五載,塵妄俱空。始出游參,遍禮叢林。壬寅還天界,刺血書經(jīng)。宣德改元,聲譽遠暢,四方學者,視作表率,尋為僧錄司舉住靈峰。值天童虛席,乃移居之。甲寅應(yīng)召入京,命為左覺義,時敕建大功德寺成,命淵兼之。僧徒云集,復賜田四百馀頃。淵念禪講教三宗,名不可不正,奏以大功德、大慈恩、大隆善三寺為之,由是三宗弟子,受業(yè)各有依歸。又以天下寺廢,多由學徒未廣,請于常度正額外,增五分之一,廢剎多因是而興。未幾,遷右善世,發(fā)上所賜物,建大剎于江寧鳳翔山,賜額曰“普寧禪寺”,萬善戒壇成,命為傳戒宗師。又以寺左行道阻溝,往來苦之,乃拓地甃石,作橋建庵,其傍施茗利濟,行者德焉。以正統(tǒng)己巳三月七日示寂,臨化書偈,擲筆悠然,異香滿室。上聞,遣太監(jiān)吳弼,以金鈔香幣賜吊,又遣禮部主事林瑩致奠。茶毗得舍利盈掬,藏于大功德寺,奏請靈骨歸塔南都普寧。
楊述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04—1454 【介紹】: 明浙江桐鄉(xiāng)人,字宗道,號蘭谷。永樂二十一年舉浙江鄉(xiāng)試第一。授宜興訓導,一新教條,及門登科者頗多。升湖廣監(jiān)利縣學教諭。正統(tǒng)中,數(shù)預鄉(xiāng)試事,識周洪謨等人之才,人稱其有識人之鑒。官至遼王府右長史。有《蘭谷集》。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楊琛,字叔巘,號文厓,又號松軒,無錫人。叔璣從弟,景泰甲戌進士,累官禮部郎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14—1479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誠之,號南里。正統(tǒng)六年舉人,授安福訓導,兼領(lǐng)龍泉學官。后坐事落職歸。有《南里類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16—1474 【介紹】: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叔璣,號宜閑。正統(tǒng)四年進士,授戶部主事,累遷右副都御史,撫治荊襄流民,巡撫河南,措置得宜。有《楊宜閑文集》。
人物簡介
楊璿(1416-1474),字叔璣,號宜閑,南直隸常州府無錫人。正統(tǒng)四年進士。歷戶部主事、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撫,著有《宜閑集》。
明詩紀事·乙簽·卷十七
璿字叔璣,無錫人。正統(tǒng)己未進士,除戶部主事。歷郎中,遷山西參政,進陜西布政使。改河南,人為戶部侍郎,改右副都御史,巡撫荊襄,移撫河南。有《宜閑集》。
維基
楊璿(1416年—1474年),字叔璣,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人。正統(tǒng)三年(1438年)戊午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四十一名,正統(tǒng)四年(1439年)聯(lián)捷己未科二甲第二十二名進士。歷山西參政、河南陜西布政使,成化四年(1468年)升戶部右侍郎,不久改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成化十年(1474年)卒于官,年五十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25—1489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維新,號鏡川。景泰二年進士,授編修。成化時歷侍講、侍講學士。編《文華大訓》,改變不錄涉及宦官諸事之成例,備列善惡得失。弘治初,擢吏部右侍郎。修《憲宗實錄》充副總裁。上疏言帝王治世之道。后以編纂事繁,乞解部務(wù),以本官兼詹事府,專事史館。卒謚文懿。
甬上耆舊詩·卷八
公字維新,母張?zhí)蛉?,夢大星入懷,乃妊。及公生,天庭有黑子七如北斗。五歲,讀書五行下,舉于鄉(xiāng)第一,以進士入翰林五品,十六年不調(diào)。當軸有欲相援者,公謝不往,私曰:吾猶婺婦也,今老矣,豈至白頭改節(jié)?孝宗出閣,充日講,時太子以奉制立聽,閣臣請殿下坐,講官宜跪講,公執(zhí)不從。文華大訓成,進講凡事,涉中官俱削去。公曰:此不足訓。為跡其善惡,具錄以進。諸因事開陳,冀感上意,在侍俱竦,然退語曰:楊學士真講官也。孝宗即位,閣臣忌公,擬遷南京吏部侍郎,上手除南京二字下之。次年改元,二月,公上勸學聽政疏,略曰:陛下御極以來,聽納忠諫,躬覽題奏,人謂可幾堯舜。臣愚過慮,若內(nèi)養(yǎng)未深,外資未博,豈能始終如一?伏愿遵祖宗遺制,開大小經(jīng)筵以講學,御早午二朝以聽政,慎擇講官,與之徵詰疑義,曲賜清問,左右惟置經(jīng)書及祖宗典訓。輪閣大臣嘗值殿右?guī)?,備顧問,必使居文華之時多,居乾清宮之時少,則所得于內(nèi)者深矣。午朝章奏,俱親為裁決。有大政,則召諸大臣面諭得失,使各盡謨議,諸臣俱得進言。常用天下之耳目,為一人之聰明,則所資于外者博矣。內(nèi)外交養(yǎng),日深以宏,即堯舜何遠之有?若日講午朝,徒應(yīng)故事章奏,并付司禮,積弊未革,臣竊憂其所終。上溫旨報聞。次月,即御經(jīng)筵午朝。后數(shù)年,上時召輔臣論政,人謂孝宗十八年圣治,俱公一疏發(fā)之。公在部,與三原王公恕左右,共持正論,為閣臣所忌。公因?qū)沂枵埨?,且言吏部進退百官,眾怨所集。尚書恕老成公忠,然且不免,于臣何有,蓋為閣臣發(fā)也。詔以本官兼詹事,專職史館。乃太息言:國家史事,有三大闕未舉。靖難后不記建文帝事,使當時朝政與方黃死事諸臣,皆闕落無傳。及今蒐采,尚可輯補。景帝已復位號,英宗實錄猶書郕戾王附,宜改正。凡疏留中者,即有可傳,例不登實錄,宜宣付史館,擇而書之。疏巳具,病不果上。適金星犯進賢,占者謂賢臣當厄,公竟卒。上聞訃驚悼,贈禮部尚書,謚文懿。公生平孝友方直,喜論著,為五經(jīng)四書私抄,常以所見立說,務(wù)求其是,不盡從先儒傳注。文章力追大家。所著有晉庵藁、桂坊藁、鏡川藁、東觀藁、金坡藁、銓部藁行世。維風編載公為洗馬,乞假歸里,次一驛,其丞與公抗坐,卒然問曰:公職洗馬,日洗幾何?公漫曰:勤則多洗,懶則少洗。忽有一御史乘傳至,則公門人也,跪而起。居此丞乃匍伏請死罪,公笑,使去。其雅量復如此。公自為兒時,作詩輒能吐奇語,在史館,遂以文章名世,李文正公稱其博采深詣,典則沉厚,自成一家言。而愛君憂國,感事寫物,則得諸三百篇者深。蓋公詩裒然大家,為宗匠所推重,固如此矣。
明詩紀事·乙簽·卷十八
守陳字維新,鄞人。景泰辛未進士,改庶吉士,除編修。歷侍講、洗馬,進侍講學士,再進少詹事,擢吏部侍郎。卒贈禮部尚書,謚文懿。有《晉庵》、《桂坊》、《鏡川》、東觀》、《金坡》,《銓部》等集三十卷。 (《雙槐歲鈔》:景泰初開經(jīng)筵,每講畢,命中官布金錢于地,令守講官拾之,以為恩典。戶部尚書高谷,年六十馀,俯仰不便,恒莫能得。有一講官忘其氏名,常拾以貽之。有識者病其媟瀆。時宮中又賜諸內(nèi)侍以銀豆等物為哄笑。楊文懿公守陳時在翰林,賦銀豆謠》云:「愿將銀豆三千斛,活取枯骸百萬人?!箚韬簦酚锰?,至此極矣!)
維基
楊守陳(1425年—1489年),字維新,號鏡川,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市)櫟社人,明朝大臣。景泰庚午浙江解元,聯(lián)捷進士。弘治初官至吏部右侍郎兼詹事府府丞。卒謚文懿。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景泰二年(1451年)聯(lián)捷辛未科二甲進士。擢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成化初年,授經(jīng)筵講官。成化八年(1472年),遷侍讀學士。進少詹事,兼侍讀學士。明孝宗即位后,授南京吏部右侍郎。弘治二年(1489年),請辭不準,兼任詹事府府丞。逝世于京(今北京)吏部右侍郎任上。卒謚文懿,贈禮部尚書。
楊文卿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楊文卿(1426年—?),字質(zhì)夫,號菘畦,浙江寧波府鄞縣人,民籍。進士出身。六月十三日生。早年出身國子生,成化四年(1468),戊子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一名(解元)。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會試第二名,殿試登進士第二甲第八名。授刑部主事,弘治元年(1488年)七月升山西按察司僉事提督學校,六年三月官至山東提學副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36—1515 【介紹】: 明四川新都人,字元之,號留耕。成化十七年進士。弘治初授行人司正,擢湖廣按察僉事,提督學政,考核諸生以德行為先,所識鑒之士多登科第。
維基
楊春(1436年—1516年),字符之,號留耕,四川成都馬家鎮(zhèn)升庵村(今成都市新都區(qū))人,祖籍江西廬陵。內(nèi)閣首輔楊廷和、禮部尚書楊廷儀之父,狀元楊慎祖父。在其子楊廷和于成化十四年(1478年)中進士之后,楊春也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考中辛丑科三甲第一百三十名進士,歷行人司正,官至湖廣提學僉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36—1520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維貞,號貞庵,又號文湖。楊守陳從弟。成化二年進士。授御史,巡按江西。六年疏陳請改代宗謚等六事,不從。八年又因災(zāi)異言事,擢應(yīng)天府尹。弘治中歷工部尚書,掌大理寺,持法不撓。正德初戶部尚書韓文等以請誅劉瑾等被逐。守隨仍上章極論瑾等罪惡,被瑾等陷害下獄,除名。瑾誅,復官,又十年卒,謚康簡。
甬上耆舊詩·卷六
公字維貞,號貞庵,性強樸,師大父棲蕓先生,事兄文懿公、友弟碧川先生,問學出一門。以進士授監(jiān)察御史。他御史有在權(quán)貴人門為相招延,公謝不往。數(shù)上陳時事,劾奏奸僧繼曉妖術(shù),罔上之罪,直聲大震。出按江西,有大猾李孜省者,能變幻為暴于鄉(xiāng)里,公按其罪,當戍遣。孜省脫身走京師,結(jié)中貴,以左道惑上,遂得幸。公服闋赴京,孜省已為太常寺丞。公復劾奏孜省罪人,不宜典郊廟百神之祀,改上林苑監(jiān)。然孜省益貴,得用小簡奏百官賢否,竟以事誣公斥守南寧。弘治初,遷應(yīng)天府尹。以治守備太監(jiān)蔣琮罪,反為所噬,謫廣西參政,七年不調(diào)。巳而歷遷至大理寺卿,進工部尚書掌寺事。與劉公大夏、馬公文升、韓公文并朝野之望,各勵風節(jié)。正德初年,巨珰劉瑾等在上左右。日擅政,會中旨取戶部馀鹽四十萬充內(nèi)用。韓公率九卿廷諍傳旨。此何大事,遽爾伏闕。公退謂諸大臣曰:果然天下事甚有大于此者。今八虎相扇為惡,恣行不軌,勢危社稷,奈何舍此不言。韓公乃更具疏會眾伏闕下,請治瑾等罪,得旨處分。命瑾掌司禮監(jiān),諸珰出筦機要。公曰:禍益大矣。乃專疏曰:臣等力陳諸珰之罪。謂必立正國法。今反授以政事根本之樞,兵財機務(wù)之地,陽為遠放而陰近之,名為疏斥而實親之,政柄一入其手,將來事勢必有不可言之事。伏愿陛下乾綱獨斷,立誅此數(shù)人,遠鑒延熹既往之愆,無使臣蹈蕃武已覆之轍。不報。瑾積銜入骨,遂傳旨勒公致仕,即日乘小車就道。瑾怒不已,矯詔罰公出米千石輸邊,削奪官秩,追繳出身以來誥敕,再罰米二百石。公家無馀財,至粥先人遺田請貸,兄弟一簪一衣不得留,尚輸不給。瑾伏誅,復公原官,臺省交章論薦,公竟不復出。惟與里中諸高年結(jié)為耆會,幅巾絳履,日徜徉山水間,身敦禮義,為士族法。得年八十有五。卒之日,士大夫走哭,父老聲鐘相吊。詔贈太子少保,謚康簡。
維基
楊守隨(1435年—1519年),字維貞,號貞庵、文湖,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楊守阯之弟。成化元年(1465年)與兄楊守阯同舉乙酉科浙江鄉(xiāng)試,成化二年(1466年)聯(lián)中三甲進士,授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任廣西南寧府知府。后任順天府府丞。弘治初年因勘察南京守備中官蔣琮罪,被彈劾謫廣西右參政。久之,升任廣西按察使。弘治八年(1495年),擔任南京右僉都御史,提督操江。歷兩京大理卿。九年后,進工部尚書,仍掌管大理寺。正德元年(1506年),參與和內(nèi)閣與六部彈劾劉瑾黨案,被迫致仕。正德三年(1508年),被逮捕系獄,罰米千石輸塞上。劉瑾被誅殺后恢復官職。又十年卒。贈太子少保,謚康簡。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36—1512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維立,號碧川。楊守陳弟。成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遷南京侍讀。弘治初與修《憲宗實錄》,再遷侍講學士。尋掌翰林院。再遷南京吏部右侍郎,充《會典》副總裁。武宗初乞休,加尚書致仕。守阯好學,博覽群書,師事乃兄,學行與兄相埒。有《碧川文選》、《浙元三會錄》等。
甬上耆舊詩·卷八
公字維立,學者稱碧川先生。六歲受經(jīng)傳,即通大義,以兄文懿公為師。于書無所不讀,然必以六經(jīng)、四書為宗,篤行力脩,不專事文藝。中進士,廷試一甲第二,授國史編修。在館九年,適從兄康簡公為奸人所中謫外,遂并出公南京。公怡然就道,曰:此吾家盛事,何懟耶!孝宗即位,召充日講官,每進言進君子退小人為治亂之機。言甚激切,上改容聽之。冉出為南京吏部侍郎,以星變陳五事,上嘉納焉。復召脩會典,記載精詳,史氏莫不推之。年七十,力請老,進吏部尚書致仕。公孝友天至,終其身。少事文懿公,比歿,為位哭奠者三年,目視為不良。兄弟三人,長文懿,次公,少弟與婦俱早世。所遺二孤,養(yǎng)之逾于已出。同爨者三世,巳而食指益眾,請分食。公乃以上田十馀畝奉父祀。文懿公諸子受田九十馀畝,弟遺孤受田六十八畝,公自受十九畝,人俱謂不均。公曰:吾兄早宦,今薄田,多其所置。少弟不祿早世,二子孤貧,稍以此資之,吾尚有一官可望也。公初歸田有積俸,隸四百金,將分授二子。適康簡公為逆瑾罰輸米千二百石,苦無措,公盡出與之。夫人少有靳色,公怒曰:兄弟急難,豈暇顧其子耶?公性重默,與人語,溫溫易接,若義有不可,輒怫然終莫能奪。家居,有貢使造謁,公上座,置之席隅,與語甚嚴正。既退,客謂公宜少霽顏色。公曰:吾大臣,不可失中國體。御史張君,公門士也。初按郡,乘夜先詣公。公問曰:御史未謁廟,何先枉臨?張君屏左右曰:恐有所賜教耳。公正色曰:疑老夫以事相干,豈待我意耶?遂默不答。張君惶恐而去。嘗與郡守褚公從兄康簡公出送屠太宰行,康簡曰:特具小羔奉餞。褚守笑謂公曰,若老先生當直言小羊耳。公怫然曰:先兄初發(fā)解,予忝繼之,人皆呼余小解元,及俱為學士,人亦呼小學士,后俱為吏部侍郎,人復稱小侍郎,未聞直以小楊見呼,公何從得此語。褚守至,謝罪乃已。正德七年,公年七十七,其生辰七月七日,公命諸子置酒,陳鼓樂,盡召同族數(shù)百人歡飲竟日別去。公徐曰:此會后未可期也。眾茫然。至中秋,先生無疾而逝。所著詩文集及他撰述十馀種。初楊氏里中花木往往有連理雙瓣者,里人竊異之,不知其何祥也。既而公與兄守陳皆舉鄉(xiāng)試第一,皆甲科高等,官翰林,對掌兩京學士,位并少宰,方知其兆。余嘗按公家乘三世,大父棲蕓先生范,贈吏部右侍郎,生三子,長自懲,公父贈吏部侍郎,子守陳,進士,禮部尚書,謚文懿;次即公,進士、太子少保,吏部尚書;次自悆,公仲父贈大理寺卿,子守隨,進士,太子少保、工部尚書,謚康簡。少自忞公季父贈兵部員外郎;子守隅,進士,廣西布政使。文懿公二子:茂元進士,刑部右侍郎;茂仁進士,四川按察使。而公婿陸稱進士,按察副使。三外孫長鈳,進士,副都御史;次銓進士,廣東布政使;少釴,一甲第二,山東按察副使。次婿李堂,進士,工部侍郎。蓋公少傳文懿之學,一門次授,七業(yè)俱成,并為國家名臣。及陸氏諸外孫,俱經(jīng)指授,能世外大父科名。蓋東南文獻,于斯為極盛矣。
維基
楊守阯(1436年—1512年),字維立,號碧川,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市鄞州區(qū))人,成化乙酉浙江解元,戊戌榜眼。官至南京吏部尚書。曾任《大明會典》副總裁。成化元年(1465年)乙酉科鄉(xiāng)試第一(解元),成化十四年(1478年)登戊戌科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官翰林院侍讀學士,南京吏部右侍郎。曾掌管兩京(南京、北京)翰林院。后詔加吏部尚書致仕。正德七年(1512年)卒。朝廷追贈太子少保,賜祭葬如例。
楊瑩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楊瑩(1438年—?),字大潔,號貞庵,山西平陽府蒲州人。進士出身。山西鄉(xiāng)試第三十名。天順四年(1460年)庚辰科會試第一百三十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四十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