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6詞典 2分類詞匯 64
《漢語大詞典》:枳落
(1).枳木編制的籬笆。 漢 張衡 《西京賦》:“揩枳落,突棘藩?!?span id="hmvrnjs" class="book">《資治通鑒·漢靈帝中平六年》:“ 卓 ( 董卓 )又發(fā) 何苗 棺,出其尸,支解節(jié)斷,棄於道邊,殺 苗 母 舞陽君 ,棄尸於苑枳落中。” 胡三省 注:“落,籬落也。”
(2).引申指村落,鄉(xiāng)間。《晉書·夏侯湛傳》:“僕固脂車以須放,秣馬以待卻,反耕於枳落,歸志乎渦瀨,從容乎農(nóng)夫,優(yōu)游乎卒歲矣?!?/div>
《漢語大詞典》:郊陬
郊野村落。 清 馮桂芬 《上海果育堂記》:“黨庠遂序,散布郊陬,以是民無失所,俗鮮犯法?!?/div>
分類:郊野村落
《漢語大詞典》:熐蠡
匈奴 村落。文選·揚雄〈長楊賦〉:“驅(qū)橐駝,燒熐蠡?!?呂向 注:“熐蠡,聚落也?!?/div>
分類:匈奴村落
《漢語大詞典》:屯塢(屯塢)
村落外圍筑有防御用的土堡。泛指村莊。后漢書·方術(shù)傳下·趙彥:“ 彥 推遁甲,教以時進兵,一戰(zhàn)破賊,燔燒屯塢?!?span id="a7treaj" class="book">《三國志·吳志·周魴傳》:“江邊空曠,屯塢虛損?!?/div>
《漢語大詞典》:帳落(帳落)
指游牧部落聚居之處。帳幕聚集如村落,故稱。宋史·蔣偕傳:“ 明珠 、 康奴 諸族數(shù)為寇, 偕 潛兵伺之,斬首四百,擒酋豪,焚帳落,獲馬、牛、羊千計。”
《漢語大詞典》:伯格長(伯格長)
亦作“ 伯落長 ”。 伯,通“ 陌 ”。格,通“ 落 ”。古代設(shè)置在街陌村落的督長。史記·酷吏列傳:“吏苛察,盜賊惡少年投缿購告言姦,置伯格長以牧司姦盜賊?!?裴骃 集解引 徐廣 曰:“﹝格﹞,一作‘落’。古村落字亦作‘格’。街陌屯落皆設(shè)督長也?!?司馬貞 索隱:“伯音阡陌,格音村落,言阡陌村落皆置長也?!?span id="b2wsbkt" class="book">《漢書·酷吏傳·王溫舒》作“伯落長”。
分類:村落
《漢語大詞典》:胥余(胥餘)
(1).村落的角隅。尚書大傳卷三:“愛人者兼及其屋上之烏,不愛人者及其胥餘。” 鄭玄 注:“胥餘,里落之壁。” 漢 王充 論衡·恢國:“惡其人者,憎其胥餘。”
(2).亦作“ 胥邪 ”。椰子樹的別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留落胥餘?!?司馬貞 索隱:“ 司馬彪 云:‘胥邪,樹高十尋,葉在其末?!?span id="8enwqva" class="book">《異物志》:‘實大如瓠,繫在顛,若掛物。實外有皮,中有核,如胡桃。核里有膚,厚半寸,如豬膏。里有汁斗餘,清如水,味美於蜜?!?span id="d8gnlbv" class="book">《漢書·司馬相如傳上》作“胥邪”。
(3).人名。一說 箕子 之名,一說 比干 之名。莊子·大宗師:“若 狐不偕 、 務(wù)光 、 伯夷 、 叔齊 、 箕子 、 胥餘 、 紀他 、 申徒狄 ,是役人之役,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者也?!?陸德明 釋文:“ 司馬 云: 胥餘 , 箕子 名也……或云尸子曰: 比干 也, 胥餘 其名?!?/div>
《國語辭典》:仰韶  拼音:yǎng sháo
地名。位于河南省澠池縣的小村落。民國十年左右瑞典考古學(xué)者安德生(Anderson)曾在此發(fā)掘古代傅彩陶器及石器等,經(jīng)考證為新石器時代的遺物,因指其物所屬的時期為新石器時代的一期,即命名為「仰韶期」。凡歷史文化與此時期具有相同特徵者,稱為「仰韶文化」。
《漢語大詞典》:寨落
有柵欄或圍墻的村落。清史稿·高宗紀四:“己丑, 阿桂 克 西里 第二山峰,并進圍 鴉瑪朋 寨落?!?/div>
《漢語大詞典》:箍圍(箍圍)
方言。島中的村落。因為水所環(huán)繞,故稱。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地語·大小箍圍:“下 番禺 諸村皆在海島之中,大村曰大箍圍,小曰小箍圍。言四環(huán)皆江水也。凡地在水中央者曰洲,故諸村多以洲名?!?/div>
《漢語大詞典》:村部
村落,村莊。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 玄宗 封 泰山 ,迴車駕,次 上黨 ……故所過村部,必令尋訪孤老喪疾之家,加弔恤之,父老欣欣然?!?/div>
分類:村落村莊
《漢語大詞典》:太山石敢當(dāng)(太山石敢當(dāng))
北方舊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太山石敢當(dāng)”五字,以為可禁壓不祥,并云能暮夜至人家醫(yī)病,因北人謂醫(yī)士為大夫,故亦名之曰石大夫。見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石大夫》。參見“ 石敢當(dāng) ”。
《國語辭典》:石敢當(dāng)(石敢當(dāng))  拼音:shí gǎn dāng
舊時民間以為在朝著巷口或為巷陌橋道要沖的家居正門前,立一小石碑,上刻石敢當(dāng)三字,即可禁壓不祥。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七。石敢當(dāng)》:「今人家正門適當(dāng)巷陌橋道之沖,則立一小石將軍,或植一小石碑,鐫其上曰石敢當(dāng),以厭禳之。」
《國語辭典》:巴米揚(巴米揚)  拼音:bā mǐ yáng
Bamiayn
地名。位于阿富汗、興都庫什山深谷間的村落。以佛教美術(shù)的遺跡聞名,絕壁上有世界最高的三座石佛,洞窟藏有二世紀的壁畫。
《國語辭典》:攻炮城  拼音:gōng pào chéng
臺灣客家村落的民俗活動。也稱為「尖炮城」,已有百年的歷史。以一株青竹作中間支干,上以細繩系上一青竹枝,竹枝上懸掛一個紅紙扎成的炮城,內(nèi)置鞭炮,高度離地面約五至六公尺。再由地面上攻炮城的人手執(zhí)鞭炮,點燃引線猛往炮城投擲,誰先點燃炮城內(nèi)的鞭炮,誰就得勝。
《國語辭典》:自然村  拼音:zì rán cūn
自然形成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