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李沂(17世紀(jì)—17世紀(jì)),字在南,號春浴,四川順慶府營山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崇禎六年(1633年),李沂中式癸酉科四川鄉(xiāng)試舉人,十三年(1640年)獲賜特用出身,授潁上知縣,為政淳厚謹(jǐn)慎、愛護(hù)人民,流寇來臨時拒守全城,與民休息,人民奉如父母,弘光年后辭官課徒直到去世,其子李楫移居潁上為諸生。
人物簡介
李棄,字白也,號仇池,明萬歷丁酉(1597)十一月二十七日生于清流縣四堡里長校鄉(xiāng)。畢生杜門著書,以布衣終老。著有《評訂史鑒》。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末清初直隸任丘人,字用積。初為明山西河?xùn)|道副使。入清后薦起兵科左給事中,晉刑科都給事中,嘗奏請廢除割腳筋之令。累遷工部侍郎,出為浙江右布政使,旋致仕歸。有《麟篆齋集》。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一
李士焜,字用積,號又白,任丘人。明崇禎甲戌進(jìn)士,歷官山西河?xùn)|兵備道副使。入國朝,歷官浙江布政使,署巡撫兼漕運(yùn)總督。有《麟篆齋遺稿》。維基
李士焜,字用緝,號又白,直隸河間府任丘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明崇禎年間同進(jìn)士出身,累官山西河?xùn)|兵備副使。明亡后仕清,歷給事中、太仆寺卿、光祿寺卿等職,升工部左侍郎,官終浙江右布政使。天啟七年(1627年)丁卯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甲戌科進(jìn)士,授山西河津縣知縣。其父李楨寧卸任山西按察使,崇禎十一年(1638年)清軍入關(guān),在畿內(nèi)大舉劫掠,李楨寧偕家眷助守任丘城,闔門殉難。李士焜因在外地為官倖免于難。丁憂后起用,任工科給事中、升山西河?xùn)|兵備副使。入清后,官兵科左給事中,歷行人司司副、光祿寺丞、太仆寺少卿、太仆寺卿、光祿寺卿,升工部左侍郎,順治十二年(1655年)降浙江右布政使,署巡撫兼署漕運(yùn)總督。
人物簡介
李際明,號樵懷,廣東廣州府順德縣人,明末清初官員。崇禎六年(1633年)癸酉科廣東鄉(xiāng)試舉人,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jìn)士,兵部觀政,十四年知建德縣,杜苞苴,贖鍰槩不入私橐。忠簡書院在龍津樟村,進(jìn)士李際明建。碑院在樟村,李際明建,書院奉忠簡公李昴英,門人蜀西吳彥所刻像于中,今李氏稱碑院,丹山方茂夫重刻之,按舊志并稱忠簡書院。
人物簡介
【生卒】:1598—1677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長洲人,字元英,晚號筠叟。明諸生。入清,隱居郊野,惟與一二遺民相往來,所居名竹隱,方曲屏障均畫竹。于經(jīng)史子集及陰陽醫(yī)卜之書,多鉤纂著述,均散佚,僅存《春秋三傳訂疑》、《痘科合璧》
人物簡介
李巖(17世紀(jì)—17世紀(jì)),字子潛,號圣石、山樵,山東登州府萊陽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李巖是崇禎九年貢生、南京光祿寺典籍李再白之子,崇禎六年(1633年)中舉人,崇禎十年(1637年)成進(jìn)士,吏部觀政,授直隸曲周縣知縣,崇禎十三年(1640年)調(diào)滑縣。當(dāng)時滑縣饑荒,人民相食或被迫為盜,他剪除防禦,防止災(zāi)禍蔓延,全縣邑賴以安全。十五年(1642年)李巖升為刑部主事,再外任開封知府,弘光年間升為河南大梁道副使,很快因為父親逝世回鄉(xiāng),南京失陷后隱居在南李格莊,以吟詩自娛。
人物簡介
【生卒】:1598—1656 【介紹】: 明末清初山東高密人,字龍袞,號澹園。順治間以舉人考授內(nèi)院中書舍人。擢禮科給事中,轉(zhuǎn)兵科。上疏力陳“逃人法”之弊,徙尚陽堡。卒于戍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