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行志,榜名趙行志,字仲升,號鵬南,河南開封府陳州項城縣軍籍。先世懷慶修武人,明正德中始籍項城。賦質魁梧,天性樸厚。幼好讀書,足不履戶外,偕兄尚志受業(yè)天中彭先生門,學成淵博,有聲士林。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河南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授岳州府推官。天啟中任湖廣德安府知府,天啟五年左副都御史楊漣死于鎮(zhèn)撫司獄,復有撫按嚴提家屬追贓之旨,楊家房屋鬻盡,孀母寄居城樓,延及三黨,填滿囹圄,德安知府李行志、應山縣令夏之彥書文為募,捐俸倡首,士民好義者傾家助之,只能完一萬馀兩。崇禎元年二月,升四川按察司副使。歷任山東登萊兵備副使,晉參政,致仕歸。居鄉(xiāng)篤孝友,敦齒讓,恂恂里巷,恤窮賑窘,獎進后學。文章行誼,卓冠一時。注小學忠孝經、女誡若干卷,尤精聲韻之學,別著《字音匯》、《切韻發(fā)微》等書行于世。既歿二十年,邑人士尤思之。子李鼎器,貢生;孫李哲,字鑒公,國學生。
人物簡介
李燁然(1583年—?年),字文若,號鶴汀,山東兗州府汶上縣人,明末政治人物。丙午山東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四十三名,第三甲第四十三名進士。戶部觀政,授陜西西安府蒲城縣知縣,四十年壬子本省同考,四十一年癸丑調繁長安縣,四十三年乙卯本省同考,四十四年丙辰行取,授戶部福建清吏司主事,四十六年戊午管驗糧廳。升戶部福建司員外郎,天啟元年(1621年)七月與光祿寺少卿何喬遠主考山西鄉(xiāng)試,升郎中,出為彰德府知府。
人物簡介
李春茂,字文輝,號震陽,山西澤州陽城縣人。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舉人,三十二年甲辰(1604年)成進士,工部觀政,授武安縣知縣。三十六年授行人司行人,四十年擢兵部主事,四十四年升員外郎,四十六年升武庫司郎中。四十七年(1619年),由兵部郎中升為陜西西安參政。天啟元年(1621年)七月,升本省按察司按察使兼參議,二年升江西右布政使,四年升湖廣左布政使。六年(1626年)閏六月,升順天府府尹,七年加署都察院右都御史,本年革職閑住。崇禎元年,禮部儀制郎中劉夢潮論都察院右都御史署順天府尹李春茂、巡撫山東右僉都御史黃憲卿俱媚祠;春茂免。春茂奏辨,不聽。九月,李春茂被削籍為民。
人物簡介
李棲鳳(1574年—1641年),字熙徵,號翀玄,山西平陽府蒲州臨晉縣人。萬歷三十二年甲辰(1604)進士,授陜西三原縣知縣,入為兵部主事,升員外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以薦擢陜西布政使司神木道右參議,以軍功升山西按察司副使、懷來兵備道,改山東副使。天啟六年二月,加為山東右參政,備兵霸州。又以山東右參政霸州道李棲鳳仍管懷來道事,懷來道秦一鵬仍管霸州道事。再升太常寺卿,五月,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等處地方。后丁憂回籍。崇禎二年(1628年)清算魏忠賢閹黨時,李棲鳳被指為王紹徽之門人并有貪污腐敗之劣跡而被禁錮。十四年(1641年)被起用為兵部右侍郎,鎮(zhèn)昌平道,他屢辭不獲,卒于赴任途中,享年六十七歲。
人物簡介
李謙亨,字以咸,別號虛中,直隸真定府寧晉縣民籍,明末政治人物。九歲能文,十五入學,廿九為廩生,家甚貧,風雨晦明,讀書不輟。萬歷四十年壬子領鄉(xiāng)薦,四十四年(1616年)登丙辰科進士,初授河南光山縣知縣,遷授海防清軍廳,入為工部營繕司員外郎,奉命督修皇陵,告病賦歸。
人物簡介
李采(1575年—?),字維文,號質軒,陜西西安府咸寧縣人。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陜西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士,兵部觀政,三十六年授嘉定州知州,四十一年升廣平府同知,四十四年升戶部員外,四十五年丁憂,天啟元年補山東司員外,二年升郎中,大同管糧,四年升山西參議,五年升云南副使,六年升山東參政,七年加按察使,崇禎元年升江西右布政,四年考察。
人物簡介
李篤培(1575年11月22日—?),字汝植,號仁宇,山東招遠人,匠籍。鳳陽府知府李驥千之侄。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山東鄉(xiāng)試十四名舉人,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十三名,第三甲第一百四十名進士。戶部觀政,授河南開封府儒學教授,四十年升國子監(jiān)助教,四十二年升工部營繕司主事。
人物簡介
朱明時(1576年—?年),原名李芳時,字承六,號完素,順天府武功衛(wèi)軍籍,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延平府永安縣二十七都人,明朝官員。丙午順天府鄉(xiāng)試三十二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一百七十五名,第三甲第三十四名進士。工部觀政,授河南南陽府鄧州新野縣知縣,四十年壬子本省同考,四十一年調光山縣,四十四年考察,降為照磨,四十六年升承天府推官,未任,改任府學教授,四十七年復補山東濟南府推官,駐札遼東寧前。天啟中累升戶部郎中,七年(1627年)二月選授瑞王府左長史,加四品服俸。曾任河南布政使司參政。
人物簡介
李光元(1575年—1625年),字麟初,號愧庵,江西南昌府進賢縣三十五都人。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順天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會試第七十九名,廷試二甲二十二名進士,都察院觀政,本年七月考選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八年二月授編修,四十一年養(yǎng)病,四十七年三月起復除原職,十一月值起居館纂修,四十八年升右中允兼翰林院編修。泰昌元年十月管撰文官誥敕,為經筵日講官,天啟元年升右諭德兼翰林院侍講,二年任會試同考官,三年升右庶子兼侍讀,四年升少詹士,升禮部右侍郎,協(xié)理詹事府,五年卒。
人物簡介
李康先(1575年—1641年),字嵇仲,號金峨,浙江鄞縣人,晚明大臣。萬歷三十四年浙江鄉(xiāng)試第三十九名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進士。刑部觀政,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十七年授檢討,次年養(yǎng)病回籍。天啟二年(1622年)二月升左贊善,三年遷右諭德,管理誥敕,四年正月升右庶子,八月與左諭德王祚遠主考順天府鄉(xiāng)試,四年升任國子監(jiān)祭酒,五年五月任實錄副總裁,升詹事府協(xié)理詹事,六年升任禮部右侍郎,教習庶吉士,晉禮部左侍郎協(xié)理詹事府事,五月掌翰林院印信,又兼任經筵日講官。在朝中忤怒魏忠賢,糟閹黨陷害,罷官回鄉(xiāng)。崇禎初年,魏忠賢敗,以原官復起用,遷任吏部左侍郎。晉升禮部尚書。因為黎元寬陳情,被視為其“黨人”。崇楨八年(1635年),因被誣告在科考時磨勘舉子試卷的罪名,削籍回鄉(xiāng)。
人物簡介
【生卒】:1575—1629 【介紹】: 明蘇州府嘉定人,字茂宰,又字長蘅,號香海,又號泡庵,晚號慎娛居士。萬歷三十四年舉人。兩應會試不第,遂絕意進取,誓畢其余年,讀書養(yǎng)母,刳心學道,以求正定之法。工詩善書,尤精繪事。知縣謝三賓合唐時升、婁堅、程嘉燧及流芳詩,刻為《嘉定四先生集》。居南翔里,其讀書處名檀園。有《檀園集》。詞學圖錄
李流芳(1575-1629) 字茂宰,又字長衡,號檀園、香海、泡庵,晚號慎娛居士、泡庵道人。本安徽歙縣人,僑居嘉定。萬歷丙午(1606)舉人,厭惡魏忠賢,決意功名。魏忠賢建生祠不往拜,與人云:"拜,一時事,不拜,千古事。"工詩,擅書畫,亦能印。吳偉業(yè)稱為"畫中九友"之一。嘗語錢牧齋"精舍輕舟,晴窗凈幾,看孟陽吟詩作畫,此吾生平第一快事。"牧齋曰:"吾卻有二快,兼看兄與孟陽耳。" 與唐時升、婁堅、程嘉燧稱"嘉定四君子"。與錢謙益為友,常往來常熟。有《檀園集》、《西湖臥游圖題跋》等。
人物簡介
李養(yǎng)志(1575年—?),字端向,號聶許,直隸永年(今河北)人,明朝官員,萬歷甲辰進士,官至大理寺丞。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進士,授章丘縣知縣,升監(jiān)察御史,巡按陜西,治理貪吏,官至大理寺丞。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廣東香山人,字伯襄。萬歷四十一年進士。教習庶吉士。崇禎間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性孝友廉介。詩祖《三百篇》,書法祖魏晉,草篆隸楷皆工。有《建霞樓集》。全粵詩·卷五四一
李孫宸(一五七六—一六三五),字伯襄。香山(今中山)人。明神宗萬歷萬歷四十年(一六一二)鄉(xiāng)試第二,四十一年(一六一三)成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四十三年(一六一五),予告還里,登羅浮、西樵諸山,與樵牧狎處,游屐所至,賦詠成帙。泰昌元年(一六二〇)秋入京直《起居注》,旋掌堂,不欲與中涓作緣,求改掌誥敕,言辭莊嚴有體。天啟二年(一六二二),較禮闈,晉掌春坊左庶子奉纂修之命。五年(一六二五)春,赴京途次,晉南國子祭酒除納班準撥之例。六年(一六二六)春,晉詹事府侍讀,學士教習庶吉士,以節(jié)義相砥礪,晉南禮部右侍郎,攝禮、戶兩尚書事,中官矯旨命禮部豎逆閹祠額,孫宸竟寢不行。崇禎初,晉禮部左侍郎掌翰林院察典,晉經筵,充日講,寓箴規(guī)于部析。崇禎三年(一六三〇)回部頒程式以挽程式以挽浮,禁異服以還樸茂。四年,知貢舉,進士井濟文誤犯光廟,讀及禮部主事,馮起綸回奏魏光緒參鄧之沛事俱下部從重議處,孫宸代為引罪,極力申救,得輕議。五月亢旸,詔上書陳言,孫宸具疏,隱刺時政。七年,三疏乞骸,俱奉旨慰留。還山念切,賦《金陵歸思》百韻,年五十有五,卒于官。贈太子太保,賜謚文介,諭祭葬,有五門人經紀其喪。祀郡鄉(xiāng)賢。有《建霞樓詩集》。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三有傳。李孫宸詩,以廣東中山圖書館藏清刊本《建霞樓詩集》二十二卷為底本,校以清鈔二卷本。維基
李孫宸(1576年—1634年),字代玄,一字伯襄,號小灣,廣東香山(今中山市)小欖人,進士出身。李孫宸生于明萬歷四年(1576年)。其家族為小欖望族。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登癸丑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泰昌元年(1620年)掌內書堂,晉詹事府春坊左庶子。天啟五年(1625年)進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次年晉侍讀學士,教習庶吉士,晉南京禮部右侍郎,攝禮、戶兩部尚書事。天啟六年(1626年)為了抵抗清軍入侵,被任命為南京兵部左右侍郎。崇禎初年(1628年)晉禮部侍郎,掌翰林院察典。崇禎三年(1630年)回禮部視事,晉南京禮部尚書。崇禎六年(1633年)三上疏乞退歸隱,奉旨慰留。崇禎七年(1634年)八月病故于任,終年五十五歲。
人物簡介
李際明,字幼安,號白水,山東青州府安丘縣軍籍。李際明出生之日,其門前地中忽有聲如雷,其父異之,遂為細究,得泉一眼,味極甘冽,稍疏之流為溪,父為此更加鐘愛際明,因自號所居之地名為甘泉。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初授衛(wèi)輝府推官,歷刑部員外郎,官至南兵部職方司郎中。崇禎二年三月,南京戶部尚書鄭三俊疏言見任兵部職方司郎中李際明禽白蓮教,妄殺平民,欺上官而得薦,賄奸人而驟升,倡議鳩工,不顧小民膏血,治品供獻,務得守者歡心,并造胡監(jiān)生祠,不時拜祭,威撥陵軍六十守其私衙,故知珰薦之,與名不負,此膝之久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