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朱銷(硃銷)
用朱筆注銷。《元典章·吏部八·案牘》:“照得諸司應行事務,例置硃銷文簿日逐銷坿,廉訪司上下半年照刷了畢。其硃銷文簿,所在官司無憑照勘?!?/div>
分類:朱筆注銷
《國語辭典》:謄錄所(謄錄所)  拼音:téng lù suǒ
古時考試,為避免閱卷者認出應試者的筆跡,而將試卷重新謄寫的機構。《六部成語注解。禮部》:「謄錄所:由受卷所送交謄錄所,以朱筆謄錄一本呈于主試,而不呈原卷,恐筆跡中有弊故也?!?/div>
《漢語大詞典》:朱語(朱語,硃語)
朱書。《元典章·吏部八·案牘》:“樞密院御史臺六部呈省文字,止有漢字朱語,別無蒙古字事目,省房就令蒙古必闍赤標譯了畢,方得呈押?!?br />(1).帝王的朱筆批示。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內(nèi)閣·保留宰相:“御史 彭天承 露章彈之,其硃語云:‘輔臣遵旨自恪,邪臣獻媚堪羞?!圃??!?br />(2).官府的朱書批語。《醒世姻緣傳》第八九回:“昨日老爺差人下鄉(xiāng)拘喚小的們,見票上的硃語,是出首免罪事,打聽差人説是 薛氏 出首他丈夫謀反?!?清 黃六鴻 《?;萑珪ば堂じC逃》:“審取逃人旗色主名并所逃月日,與窩家所供相合,徑作出首逃人硃語申解,則部審雖其逃,而窩家亦免于流徙矣?!?李劼人 《大波》第二部第一章:“無怪 張瀾 破口大罵,口口聲聲叫把朱語寫出來看!哼!這朱語卻如何寫,你們說?”
《漢語大詞典》:紅本(紅本)
(1). 明 代宦官 劉瑾 專權時,奏章都為兩份;先具紅揭送 劉瑾 ,名紅本;然后送交通政司,名白本。明史·宦官傳一·劉瑾:“章奏先具紅揭投 瑾 ,號紅本,然后上通政司,號白本,皆稱 劉太監(jiān) 而不名。”
(2). 清 制,凡內(nèi)外進呈的本章,經(jīng)皇帝裁定后由內(nèi)閣用朱筆批發(fā),稱紅本。見《清會典·事例十四·內(nèi)閣職掌》。 清 龔自珍 《上海張青琱文集序》:“ 嘉慶 二十一年,治河方略館內(nèi)閣,借 順治 朝及 康熙 初紅本備考核,館不戒於火,紅本燬,嗣是內(nèi)閣求 順治 典故難?!?清 昭槤 嘯亭續(xù)錄·批本處:“凡本章,大學士票擬上,經(jīng)上批覽畢,即交該處用 清 字批示,然后交付內(nèi)閣學士,恭録圣旨發(fā)抄……俗謂之‘紅本’云。”
《漢語大詞典》:朱墨筆(朱墨筆)
指處理文案用的朱筆與墨筆。 清 袁枚 隨園隨筆·朱墨筆:“今官府判行者用墨筆,已行者用朱筆。按 北周 《蘇綽傳》: 綽 每判事,硃出墨入,是即朱墨筆之所由始?!眳⒁姟?朱墨 ”。
《國語辭典》:朱墨  拼音:zhū mò
1.用紅筆及黑筆分別批注評點,以便覽閱。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太宗時,史官張洎等撰太祖史;凡太宗圣諭及史官采摭之事,分為朱墨書以別之。」
2.官府的文書用朱、墨兩色書寫,因作公文的代稱。宋。黃魯直〈寄陳適用〉詩:「朱墨本非工,王事少閒暇。」
3.用朱砂制成的墨。宋。蘇軾和陶貧士〉詩七首之二:「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div>
《國語辭典》:朱墨(硃墨)  拼音:zhū mò
用朱砂制成的墨?!度辶滞馐贰返诙鸹兀骸腹⒅炷?、筆、硯,擺的停當?!弧埂兑佰牌匮浴返谄呔呕兀骸赣胁艑⒓埞P取到,素臣研起朱墨,取兩幅素紙,大書『素臣在此』四字?!?/div>
《漢語大詞典》:朱押(硃押)
用朱筆在封條等上面簽字或畫花押。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柜式附》:“本官當堂親驗四圍底蓋俱無損裂及活孔縫痕,隨驗明鎖鑰,將鎖門硃押,并柜口週圍封固?!?/div>
《漢語大詞典》:丹紀(丹紀)
朱筆書寫的文書。 南朝 梁 任昉 《撫軍桂陽王墓志銘》:“於昭帝緒,擅美前王。緑圖丹紀,金簡玉筐?!?/div>
《漢語大詞典》:予勾
亦作“ 予句 ”。 謂皇帝或其指定的大臣用硃筆在判處死刑者的名字上畫勾以示批準。《清會典·內(nèi)閣·大學士協(xié)群大學士職掌》:“朝審秋審之勾決者,得旨則予勾?!?span id="5z15byw" class="book">《清史稿·刑法志三》:“句到,刑部按期進呈黃冊。至日,素服御殿,大學士三法司侍,上秉硃筆,或命大學士按單予句。”
《國語辭典》:正點背畫(正點背畫)  拼音:zhèng diǎn bèi huà
舊時指犯人在供狀上畫押簽字。元。秦??夫《東堂老。楔子》:「你著我正點背畫,我又無罪過,正不知寫著甚么來。」
《國語辭典》:朱墨本  拼音:zhū mò běn
1.明萬歷間,烏程閔齊伋所刊印的書,用墨色印書文,朱色印圈點及評語,兩色相套,世稱為「朱墨本」,通稱為「閔刻本」。
2.用朱筆和墨筆分別書寫的書稿。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此國史有朱墨本之始也?!?/div>
《漢語大詞典》:朱批諭旨(硃批諭旨)
清 制,內(nèi)外奏章或特降之旨,由皇帝用朱筆批示,以示出于親筆。《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十一》世宗憲皇帝硃批諭旨三百六十卷。亦省作“ 硃批 ”、“ 硃諭 ”。《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十一·世宗憲皇帝朱批諭旨》:“所載臣工奏摺,凡二百二十三人。多者以一人分數(shù)冊,少者以數(shù)人合一冊。所奉硃批,一一恭録?!?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箸議第十九》:“ 乾隆 初,有言東南之土肌理橫,故宜水;西北之土肌理直,故不宜水。硃批曰:‘所奏情形是?!妒欠e數(shù)年之疑豁然矣?!?崇彝 《道咸以來朝野雜記》:“ 琦公 ( 琦善 )遞親供時,隨呈黃摺匣一扣,內(nèi)皆 宣宗 親筆硃諭?!?燕谷老人 《續(xù)孽?;ā?/span>第四六回:“不多一會兒,就硃諭下來,叫老爺回籍?!?歐陽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三幕:“一來有許多話寫不明白,二來上一個奏折,要起草稿,要謄正,送進宮來,等候朱批;主上有什么要問的地方,再下詔書, 秀成 再上奏折,這樣一來,就要半個月?!?/div>
《漢語大詞典》:朱筆官票(硃筆官票)
舊時官府用朱筆寫的傳票。二刻拍案驚奇卷七:“公人得了密票,狐假虎威,扯破了一場火急勢頭,忙下鄉(xiāng)來,敲進 史 家門去。將硃筆官票與看,乃是府間遣馬追取秀才,立等回話的公事。”亦省作“ 硃筆票 ”、“ 硃票 ”。《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即寫硃票,差人遍召快手,各帶兵器到縣,直宿防衛(wèi)?!?span id="e06cure" class="book">《二刻拍案驚奇》卷四:“隨即差兩個公人,寫個硃筆票與他道:‘立拘 新都 楊宦 家人 紀三 面審,毋遲時刻!’”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膳夫 楊義 ,粗知文字,隨 姚安公 在 滇 時,忽夢二鬼持硃票來拘。” 清 沈用增《代人上河南張巡撫書》:“迨逆氛遠竄,則硃票纍纍,治某某以通賊,治某某以從賊,於是暮夜叩寢門者,幾於應接不暇矣?!?/div>
《漢語大詞典》:朱筆條子(朱筆條子)
皇帝用朱筆寫的批條。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不想摺子下來就夾了個硃筆條子來,放了你了?!?/div>
分類:朱筆帝王
《漢語大詞典》:朱封
1.用朱筆在封口作標記。
《漢語大詞典》:朱字詔(硃字詔)
皇帝用朱筆寫的詔書。續(xù)資治通鑒·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己未,以硃字詔賜帝師所居 薩斯嘉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