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采芝(採芝)
秦 末有四皓 東園公 、 甪里先生 、 綺里季 、 夏黃公 見 秦 政苛虐,乃隱于 商雒 ,曾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療飢。 唐 虞 世遠(yuǎn),吾將何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高貴之畏人,不及貧賤之肆志?!币?span id="1vmoril" class="book">《史記·留侯世家》、 晉 皇甫謐 高士傳·四皓。后因以“採芝”指遁隱。名其歌為《採芝操》《四皓歌》,亦省稱《採芝》。見《樂府詩集·琴曲歌辭二·〈採芝操〉序》《琴集》及 南朝 陳智匠 《古今樂錄》。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二十:“去去行採芝,勿為塵所欺?!?宋 陸游 《對酒》詩:“寄謝採芝翁,無為老青壁?!?明 萬壽祺 《入沛宮》詩:“我亦遠(yuǎn)隨 黃 綺 去, 東山 重唱《採芝》歌?!?清 秋瑾 《題〈松鶴圖〉》詩之二:“勛名浪説 凌煙閣 ,爭是 商山 歌《採芝》?!?br />謂摘采芝草。古以芝草為神草,服之長生,故常以“采芝”指求仙或隱居。 漢 張衡 《思玄賦》:“留 瀛洲 而采芝兮,聊且以乎長生。”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十:“已矣行采芝,萬世同一時(shí)?!?清 翁照 《送歸愚沈少宗伯予告歸里》詩之二:“弭櫂 香水 溪,采芝 硯山 麓?!眳⒁姟?採芝 ”。
《國語辭典》:蜉蝣  拼音:fú yóu
1.動(dòng)物名。蟲類。長六、七分,頭似蜻蛉而略小,有四翅,體細(xì)而狹。夏秋之交,多近水而飛,往往數(shù)小時(shí)即死。也作「浮游」、「浮蝣」。
2.《詩經(jīng)。曹風(fēng)》的篇名。共三章。根據(jù)〈詩序〉:「蜉蝣,刺奢也?!故渍露錇椤蛤蒡鲋?,衣裳楚楚?!?/div>
《漢語大詞典》:楞伽
亦作“ 楞迦 ”。
(1).山名。梵文音譯。在古 師子國 (今 斯里蘭卡 )境。相傳佛在此山說經(jīng)。 宋 王安石 《化城閣》詩:“ 楞伽 海中山,杳出霄漢上。”《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若非圓寂光中客,定是 楞迦 峰頂人?!?br />(2).指《楞伽經(jīng)》。梵名。有四種漢文譯本,今存三種。此經(jīng)提出五法、三性、八識(shí)等大乘教義,后人在詩文中常有征引。 唐 韋應(yīng)物 《寄恒璨》詩:“今日郡齋閒,思問《楞伽》字?!?明 高啟 《楞伽寺》詩:“《楞伽》義未曉,塵累方自恥?!?清 姚鼐 《法源寺》詩:“欲偕投紱老,終日問《楞迦》。” 章炳麟 《大乘佛教緣起考》:“法相名為《瑜伽師地》,雖與瑜伽一派有殊,然《楞伽》已有‘瑜伽師有幾’之文。此則 提婆 以前已取瑜伽之名?!?/div>
《漢語大詞典》:橋門(橋門)
古代太學(xué)周圍環(huán)水,有四門,以橋通,故名。后漢書·儒林傳序:“饗射禮畢,帝正坐自講,諸儒執(zhí)經(jīng)問難於前,冠帶縉紳之人,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jì)?!?宋 曾鞏 《賀元豐三年明堂禮畢大赦表》:“青云多士,皆預(yù)橋門之聽觀。”
《漢語大詞典》:善狀(善狀)
(1).好的事跡。 宋 蘇洵 《史論上》:“所襃莫見其善狀,所貶弗聞其惡實(shí)?!?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六:“ 三變 釋褐到官始踰月,善狀安在,而遽薦論?”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叛賊·武定四叛:“ 陳 撫 滇 十六年,實(shí)少善狀?!?br />(2).指行狀。 唐 柳宗元 《柳州司馬孟公墓志銘》:“ 孟氏 之孤曰 遵慶 ,奉其父命書九篇,為善狀一篇?!?br />(3). 唐 時(shí)吏部考課之法有四善:一曰德義有聞,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稱,四曰恪勤匪懈。善狀之外,有二十七最。見唐六典·吏部考功郎中、舊唐書·職官志二。
《漢語大詞典》:四弦
指琵琶。因有四弦,故稱。 南朝 梁簡文帝 《生別離》詩:“別離四弦聲,相思雙笛引?!?宋 姜夔 《浣溪沙》詞:“恨入四弦人欲老,夢尋千驛意難通?!?/div>
《國語辭典》:四始  拼音:sì shǐ
1.舊說《詩經(jīng)》有四始,其說法有二:(1)指風(fēng)、小雅、大雅、頌?!?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詩大序〉:「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fēng)。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fēng),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謂四始,詩之至也。」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明詩》:「自商暨周,雅頌圓備,四始彪炳,六義環(huán)深?!?2)指風(fēng)、小雅、大雅、頌的首篇。《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關(guān)雎〉之亂以為風(fēng)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br />2.農(nóng)歷元旦。因正月初一為年、時(shí)、月、日的開始,故名?!妒酚?。卷二七。天官書》:「四始者,候之日?!固?。張守節(jié)。正義:「謂正月旦歲之始,時(shí)之始,日之始,月之始,故云『四始』。」
《國語辭典》:中風(fēng)(中風(fēng))  拼音:zhòng fēng
腦中風(fēng)的簡稱。
《漢語大詞典》:幞頭(幞頭,襆頭)
古代一種頭巾。古人以皂絹三尺裹發(fā),有四帶,二帶系腦后垂之,二帶反系頭上,令曲折附項(xiàng),故稱“四腳”或“折上巾”。至 北周 武帝 時(shí)裁出腳后幞發(fā),始名“幞頭”。初用軟帛垂腳, 隋 始以桐木為骨子, 唐 方以羅代繒。帝服則腳上曲,人臣下垂。 五代 漸變平直。 宋 制有直腳、局腳、交腳、朝天、順風(fēng)等式樣。惟直腳為貴賤通服,皇帝或服上曲。參閱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巾幞、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宋史·輿服志五、 明 王圻 三才圖會(huì)·衣服二、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幞。 唐 張鷟 游仙窟:“ 十娘 即喚 桂心 ,并呼 芍藥 ,與少府脫鞾履、疊袍衣,閣幞頭,掛腰帶。”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七:“偏帶兒是犀角,幞頭兒是烏紗?!?span id="1obyehj" class="book">《儒林外史》第四二回:“ 應(yīng)天府 尹大人 戴著幞頭,穿著蟒袍,行過了禮。”
襆頭:即幞頭。古代包頭軟巾,有四帶,二帶系腦后垂之,二帶反系頭上,令曲折附頂。也稱四腳、折上巾。隋書·禮儀志七:“故事,用全幅皁而向后襆髮,俗人謂之襆頭?!?span id="ecz90q4" class="book">《資治通鑒·后晉齊王天福八年》:“﹝ 楚王 希范 ﹞作九龍殿,刻沉香為八龍,飾以金寶,長十餘丈,抱柱相向; 希范 居其中,自為一龍,其襆頭腳長丈餘,以象龍角?!眳⒁姟?幞頭 ”。
《國語辭典》:一腳(一腳)  拼音:yī jiǎo
1.一只腳?!侗笔?。卷九四。高麗傳》:「拜則曳一腳,立多反拱,行必插手?!固?。杜甫有懷臺(tái)州鄭十八司戶〉詩:「山鬼獨(dú)一腳,蝮蛇長如樹?!?br />2.一下子?!端疂G傳》第二四回:「一腳歇了擔(dān)兒,便去除了簾子,關(guān)上大門?!挂沧鳌敢荒_地」。
3.獸身的四分之一部分。《通俗編。數(shù)目》:「物之有四腳者,四分之,各為一腳,今食肆中有此言?!乖?。關(guān)漢卿《緋衣夢》第三折:「兀那茶三婆,一腳狗肉賣不了的?!?br />4.一個(gè)。《石點(diǎn)頭。卷六。乞丐婦重配鸞儔》:「吾兄若知,定先要挨一腳媒人。」
5.一份。如:「要玩牌,我也加一腳?!?br />6.一方面?!锻ㄋ拙?。數(shù)目》引《朱子語錄》:「興于詩章,只是游藝一腳意思?!?/div>
《國語辭典》:四果  拼音:sì guǒ
佛教修行者入圣道的四種果位。即須陀洹果(預(yù)流果)、斯陀含果(一來果)、阿那含果(不還果)、阿羅漢果四者?!吨姓摗肪硭模骸溉缫娍嗖蝗?,斷集及證滅,修道及四果,是亦皆不然?!?/div>
《漢語大詞典》:四腳
(1).謂有四只腳。借指馬匹。宋書·臧質(zhì)傳:“爾自恃四腳,屢犯國疆。”
(2).即幞頭。因有四帶而得名。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庶人所戴頭巾, 唐 人亦謂之‘四腳’,蓋兩腳繫腦后,兩腳繫頷下?!?span id="pdpxtai" class="book">《宋史·禮志二五》:“小祥,改服布四腳、直領(lǐng)布襴?!?/div>
《漢語大詞典》:后足(後足)
后腳。指有四肢的脊椎動(dòng)物長在后面的兩足。《韓詩外傳》卷五:“西方有獸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得甘草必銜以遺蛩?!?span id="bfhylnj" class="book">《易·說卦》“為馵足” 唐 孔穎達(dá) 疏:“馬后足白為馵?!?/div>
《國語辭典》:紫草  拼音:zǐ cǎo
植物名。紫草科紫草屬,多年生草本。莖高三十至七十公分。葉互生,長橢圓形,有毛。夏日莖頂或葉腋開小白花。小堅(jiān)果卵狀球形,成熟時(shí)乳白或淡黃褐色,堅(jiān)硬而有光澤。根可為紫色染料。也作「茈草」。
《國語辭典》:薄荷  拼音:bò he
植物名。唇形科薄荷屬,多年生宿根草本。葉對生,具短柄,長橢圓形,長三至七公分,先端銳形,邊緣有鋸齒,葉背有細(xì)斑點(diǎn)。夏秋間,輪傘花序腋生,萼端五裂,花冠淡紫色。其莖葉制成的薄荷油及薄荷腦,一般可為點(diǎn)心、糖果的調(diào)味料,并可作為驅(qū)風(fēng)劑、芳香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