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499,分100頁顯示  上一頁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老人多智
六奇解厄
佛類詞典
一切智
一切智者
一切智藏
一切智人
一切智智
一切智心
一切智地
一切智船
一切智相
說一切智
一切智忍
一切智無所畏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jīng)
《分類字錦》:老人多智
北史韋孝寬傳世稱老人多智善為軍謀
分類:
《分類字錦》:六奇解厄(六奇解厄)
史記陳丞相世家凡六出奇計輒益邑凡六益封奇計或頗秘世莫能聞也班固丞相戶牖侯陳平銘擾攘楚魏為漢謀主六奇解厄揚名于后
分類:
一切智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佛智之名。三智之一。知了一切之法。此一切智對于一切種智,有總別二義。若依總義,則總名佛智,與一切種智同。若依別義,則一切種智為視差別界事相之智。一切智為視平等界空性之智也。先示總義,則法華經(jīng)譬喻品曰:「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雇怯髌吩唬骸笧榉鹨磺兄?,當發(fā)大精進?!谷释踅?jīng)下曰:「滿足無漏界,常凈解脫身,寂滅不思議,名為一切智?!怪姓撌杈拍┰唬骸钢磺蟹?,名一切智。」華嚴經(jīng)大疏十六下曰:「智度論云:如函大蓋亦大,還以無盡之智,知無盡法,是故如來名一切智?!勾问緞e義,則為知一切平等空理之智。嘉祥之法華經(jīng)義疏二曰:「般若三慧品云:知一切法一相,故名一切智,又云知種種相,故名一切種智?!雇唬骸敢磺兄钦?,謂空智也。」智度論二十七曰:「論一切種智之差別,有人言無差別,或時言一切智,或時言一切種智。有人言:總相是一切,別相是一切種智;因是一切智,果是一切種智;略說一切智,廣說一切種智;一切智總破一切法中無明闇,一切種智觀種種法門破諸無明?!勾蟪肆x章十曰:「舉六種之差別,又以名聲聞緣覺之智?!怪嵌日摱咴唬骸负笃分蟹鹫f一切智,是聲聞辟支佛事,道智是菩薩事,一切種智是佛事。聲聞辟支佛但有總一切智,無有一切種智?!?br />【佛學常見辭匯】
三智之一。(參見:三智)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知一切法,名曰一切智。
【三藏法數(shù)】
謂于一切內(nèi)法內(nèi)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智。即聲聞、緣覺之智也。(內(nèi)法內(nèi)名者,謂理內(nèi)所詮法相及能詮名字,蓋佛教依理而說,故名理內(nèi)也。外法外名者,即理外所詮法相及能詮名字,蓋外道等違理橫計,故名理外也。)
【三藏法數(shù)】
謂于一切內(nèi)法、內(nèi)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智,即聲聞、緣覺之智也。(內(nèi)法、內(nèi)名者,謂理內(nèi)所詮法相,及能詮名字,蓋佛教依理而說,故名理內(nèi)也。外法、外名者,即理外所詮法相,及能詮名字,蓋外道等違理橫計,故名理外也。)
三智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智度論所說:一、一切智,聲聞緣覺之智也。知一切法之總相者??傁嗉纯障嘁?。二、道種智,菩薩之智也。知一切種種差別之道法者。三、一切種智,佛智也。佛智圓明,通達總相別相化道斷惑一切種之法者。天臺以之配于空假中三諦之觀智。然三智就人分別,雖如上各別,而就法之勝劣分別之,則以上兼下,于一切種智中容馀二智,猶如五眼中之佛眼容馀四眼也。智度論二十七曰:「一切智是聲聞辟支佛事,道智是菩薩事,一切種智是佛事?!怪褂^三曰:「佛智照空如二乘所見,名一切智。佛智照假如菩薩所見,名道種智。佛智照空假中皆見實相,名一切種智。故言三智一心中得?!顾慕虄x集注下曰:「三智圓明,五眼洞照?!褂?,一、世間智。是凡夫外道之智也。于一切法分別種種,執(zhí)著有無,不能出離世間,故名。二、出世間智,是聲聞緣覺二乘之智也。發(fā)無漏智,照偏真之四諦,能出離世間,故名。三、出世間上上智,是佛菩薩之智也。觀察一切諸法之實相,能得妙覺,超出二乘之智,故名。說見楞伽經(jīng)三。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三字部三智)
【佛學常見辭匯】
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一切智是聲聞緣覺知一切法總相的智,總相就是空相;道種智是菩薩知一切道法差別相的智;一切種智是佛通達諸法總相別相,化道斷惑的智,合一切智及道種智二者,故名一切種智。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三智者:
一、一切智 知一切法之總相者,總相即空相也。
二、道種智 知一切種種差別之道法者。
三、一切種智 通達總相別相,化道斷惑一切種之法者。
【三藏法數(shù)】
(出觀音玄義)
〔一、一切智〕,謂于一切內(nèi)法、內(nèi)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智,即聲聞、緣覺之智也。(內(nèi)法、內(nèi)名者,謂理內(nèi)所詮法相,及能詮名字,蓋佛教依理而說,故名理內(nèi)也。外法、外名者,即理外所詮法相,及能詮名字,蓋外道等違理橫計,故名理外也。)
〔二、道種智〕,謂能用諸佛一切道法,發(fā)起眾生一切善種,是名道種智,即菩薩之智也。
〔三、一切種智〕,謂能以一種智,知一切道,知一切種,是名一切種智,即佛之智也。(一切道者,一切諸佛之道法也;一切種者,一切眾生之因種也。)
【三藏法數(shù)】
(出楞伽經(jīng))
〔一、世間智〕,謂凡夫外道之智也。凡夫、外道等于一切法,種種分別,執(zhí)著有無,而不能出離世間,是名世間智。
〔二、出世間智〕,謂聲聞、緣覺之智也。聲聞、緣覺以一切智,修四諦行,而能出離世間,是名出世間智。(一切智者,謂一切諸法皆能了達也。四諦者,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也。)
〔三、出世間上上智〕,謂佛、菩薩之智也。由佛、菩薩觀察一切諸法寂靜之相,不生不滅,得如來地,超出聲聞、緣覺之智,是名出世間上上智。
一切智者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謂具足一切智者,是佛之異稱。法華經(jīng)藥草喻品曰:「我是一切智者,一切見者,智度者,開道者,說道者?!硅骃arvajn^a。
【佛學常見辭匯】
與一切智人同義。
一切智藏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知一切者之意。佛之尊稱。善生經(jīng)曰:「如來即是一切智藏。」
【佛學常見辭匯】
佛的尊稱,因佛是一切智的含藏者。
一切智人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同一切智藏條。智度論二曰:「問曰:有一切智人,何等人是?答曰:是第一大人,三界尊,名曰佛?!?br />【佛學常見辭匯】
佛的尊稱,因佛是具足一切智的人。
一切智智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三智中之一切智,混聲聞緣覺之智,故為分別彼一切智,而名佛智為一切智智。大日經(jīng)疏一曰:「梵云薩婆若那Sarvajn^a%na,即是一切智,今謂一切智智,即是智中之智也?!褂帧敢磺兄侵牵鐚嵙酥?,名為一切智者?!褂种^一切智智,譬如虛空界,離一切分別,又如大地,為一切眾生所依,又如火界,燒一切無智之薪,又如風界,除去一切諸煩惱之塵,又如水界,一切眾生依之歡樂。又謂此智,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菩提心為因者,謂行者如實知自心也。大悲為根者,謂行者發(fā)悲愿,拔眾生之苦,與以樂也。方便為究竟者,為一切智智之果,即以利他之行而名之也。仁王經(jīng)中曰:「自性清凈,名本覺性,即是諸佛一切智智?!?br />【佛學常見辭匯】
一切智中之智,亦即佛智。
一切智心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求一切智之心也。日本源信之往生要集中末曰:「一切智心者,是第一義空相應(yīng)心,或可是愿求佛種智心?!?/div>
一切智地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證得一切智之位,即佛果位也。法華經(jīng)藥草喻品曰:「其所說法,皆悉至于一切智地?!?br />【佛學常見辭匯】
證得一切智的地位,即佛位。
一切智船
【佛學大辭典】
(譬喻)乘人而運于一切智地岸之船。即佛也。教行信證文類二曰:「能流入愿海,乘一切智舟。」
一切智相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梵語薩婆若多Sarvajn^ata%,一切智之相貌。智度論二十七曰:「薩婆秦言一切,若多秦言相?!?br />【佛學常見辭匯】
一切智的相。
說一切智
【佛學大辭典】
(雜語)無量壽經(jīng)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五愿為說一切智愿。經(jīng)上曰:「設(shè)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乖钢?,謂欲往生我國土者,宜悉隨順佛智而演說一切智之妙境界也。
【佛學大辭典】
(雜語)(參見:一切智)附錄。
一切智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佛智之名。三智之一。知了一切之法。此一切智對于一切種智,有總別二義。若依總義,則總名佛智,與一切種智同。若依別義,則一切種智為視差別界事相之智。一切智為視平等界空性之智也。先示總義,則法華經(jīng)譬喻品曰:「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雇怯髌吩唬骸笧榉鹨磺兄?,當發(fā)大精進。」仁王經(jīng)下曰:「滿足無漏界,常凈解脫身,寂滅不思議,名為一切智。」中論疏九末曰:「知一切法,名一切智?!谷A嚴經(jīng)大疏十六下曰:「智度論云:如函大蓋亦大,還以無盡之智,知無盡法,是故如來名一切智。」次示別義,則為知一切平等空理之智。嘉祥之法華經(jīng)義疏二曰:「般若三慧品云:知一切法一相,故名一切智,又云知種種相,故名一切種智?!雇唬骸敢磺兄钦?,謂空智也?!怪嵌日摱咴唬骸刚撘磺蟹N智之差別,有人言無差別,或時言一切智,或時言一切種智。有人言:總相是一切,別相是一切種智;因是一切智,果是一切種智;略說一切智,廣說一切種智;一切智總破一切法中無明闇,一切種智觀種種法門破諸無明?!勾蟪肆x章十曰:「舉六種之差別,又以名聲聞緣覺之智?!怪嵌日摱咴唬骸负笃分蟹鹫f一切智,是聲聞辟支佛事,道智是菩薩事,一切種智是佛事。聲聞辟支佛但有總一切智,無有一切種智。」
【佛學常見辭匯】
三智之一。(參見:三智)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知一切法,名曰一切智。
【三藏法數(shù)】
謂于一切內(nèi)法內(nèi)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智。即聲聞、緣覺之智也。(內(nèi)法內(nèi)名者,謂理內(nèi)所詮法相及能詮名字,蓋佛教依理而說,故名理內(nèi)也。外法外名者,即理外所詮法相及能詮名字,蓋外道等違理橫計,故名理外也。)
【三藏法數(shù)】
謂于一切內(nèi)法、內(nèi)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智,即聲聞、緣覺之智也。(內(nèi)法、內(nèi)名者,謂理內(nèi)所詮法相,及能詮名字,蓋佛教依理而說,故名理內(nèi)也。外法、外名者,即理外所詮法相,及能詮名字,蓋外道等違理橫計,故名理外也。)
一切智忍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六忍之一。(參見:忍)
【佛學常見辭匯】
六忍之一。菩薩于妙覺位時,在斷了一品無明之后,便證得一切智,能遍知一切中道之理,此時其心便安住于理上,永不再動搖,叫做一切智忍。忍就是把心安住于理上永不再動搖的意思。
【三藏法數(shù)】
智者,知也。謂別教妙覺果佛,斷一十二品無明惑盡,遍知一切中道之法,而于此法,忍可忍證,故名一切智忍。(妙覺者,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不可思議也。十二品者,十地等覺,妙覺所斷之惑,各一品也。)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Ks!a%nti,忍耐也。忍耐違逆之境而不起瞋心也;又安忍也,安住于道理而不動心也。瑜伽論曰:「云何名忍,自無憤勃,不報他怨,故名忍?!刮ㄗR論九曰:「忍,以無瞋精進審慧及彼所起三業(yè)處性?!勾蟪肆x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為忍?!雇辉唬骸赣诜▽嵪喟沧槿?。」三藏法數(shù)五曰:「忍,即忍耐,亦安忍也。」
【佛學常見辭匯】
1。忍耐的意思,忍耐不如意的環(huán)境而不生瞋恚的心。2。安忍的意思,即心安住于理而不動搖。
一切智無所畏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四無畏之一。(參見:四無畏)
【佛學常見辭匯】
佛四無畏之一。佛在大眾中說法,因自己是一位有真正智慧的人,所以心中毫無怖畏。
【三藏法數(shù)】
一切智者,于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盡知盡見也。無所畏者,如佛言,我是一切正智人,故得安隱,得無所畏;在大眾中作師子吼,能轉(zhuǎn)法輪;諸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若復馀眾,實不能轉(zhuǎn)。是一切智無所畏。(梵語沙門,華言勤息,謂勤行眾善,止息諸惡也。梵語婆羅門,華言凈行。天魔梵者,天魔即他化自在天,梵即梵天魔。)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佛說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jīng)。失譯。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