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人,字時晦,號守夢、雪村,謚文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67—1635 【介紹】: 明江西南昌人,字季晦。萬歷二十三年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累遷禮部右侍郎。光宗立,擢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參預機務。光宗死后,急奉皇長子由校即位,并與群臣迫使李選侍移居他宮,事遂定。熹宗立,與韓爌同輔政,中外欣然望治。后魏忠賢、客氏漸用事亂政,被迫致仕。忠賢復矯旨削奪其官爵。崇禎初復官,累加太子太傅、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卒后追謚文端。有《文端公集》。
維基
劉一燝(1567年—1635年),字季晦,江西南昌縣人。晚明政治人物,屬東林黨,歷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四朝,熹宗朝初期為內閣首輔,與葉向高、左光斗同為輔政大臣主持朝政。劉一燝出身官宦之家,其父劉曰材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進士,官至陜西左布政使。萬歷十六年(1588年),一燝與兄一焜、一煜同赴鄉(xiāng)試中舉。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又與一煜同中乙未科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光宗即位,擢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與方從哲、韓爌同為顧命大臣。光宗駕崩后,李選侍、李進忠(后改名魏忠賢)等挾持皇太子于乾清宮,企圖藏匿皇長子以自重,一燝與英國公張惟賢、周嘉謨、楊漣等當機立斷,帶領群臣入乾清宮哄騙出皇長子,力主皇長子移駕慈慶宮(乾清不可居,殿下宜暫居慈慶),并逼迫李選侍遷住噦鸞宮,是為移宮案,朱由校于是得以登極繼承皇位。熹宗登基后,方從哲被彈劾,一燝接任首輔,主理朝政。劉一燝為政賢明,能匡君之失,“發(fā)內帑,抑近侍,搜遺逸,舊德宿齒布滿九列,中外欣欣望治焉”。但當時熹宗年幼,魏忠賢等花言巧語進行蒙蔽,排擠賢臣,竊取大權,一燝憎恨其所作所為,與之進行激烈斗爭。天啟二年(1622年),魏忠賢利用侯震旸、陳九疇等疏劾一燝“結納王安”,一燝連上四道奏章辯白,并且請求解職。葉向高說他“有翼衛(wèi)功,不可去”,熹宗復加慰留,而劉一燝“堅臥不起”。天啟二年正月,又上十二道奏章求去,熹宗無奈,于是同意一燝辭官回鄉(xiāng)。崇禎初年,魏忠賢閹黨敗,復原官。后累加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八年卒,贈少師。南明弘光時,追謚文端。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十八
道素,字玄期,號明水,初名斗光,字如晦,嘉興人。萬歷己未進士,天啟間,授工部主事,督造桂邸。崇禎初,升屯田郎中,以邸第傾坍,罹法。有“牛馬任呼還世網(wǎng),刀山離卻即禪床?!敝?,《景玄堂集》中頗多佳句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初名斗光,字明水,一字如晦,更字玄期,嘉興人。萬歷己未進士,除工部主事。歷郎中,坐法。有《景玄堂集》。
維基
高道素(?—1629年),原名斗光,字明水,改名道素,字玄期。浙江嘉興縣人。明末政治人物。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中式己未科進士,天啟元年(1621年),除工部虞衡司主事,調營繕司,奉敕偕內臣黃用,在衡州督造桂王朱常瀛府第。天啟七年(1627年)秋,兩殿落成。崇禎元年(1628年)六月,還朝序功,遷屯田司郎中。崇禎二年(1629年)三月初三日,桂府寢殿因雷風傾圮。崇禎帝命逮高道素下獄,刑部先后擬發(fā)配、遣戍戍,但上怒未解,屢讞屢駁。同年九月棄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河南確山人,字晦伯,號筆山。嘉靖二十九年進士。由中書舍人選刑科給事中,累官陜西行太仆卿,告歸卒。有《經(jīng)典稽疑》、《正楊》、《學圃萱蘇》、《天中記》等。
詞學圖錄
陳耀文(1573-1619) 字晦伯,確山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進士,官至按察司副使。著有《經(jīng)曲稽疑》。編唐宋詞總集《花草粹編》,蓋因唐五代詞有《花間集》、宋詞有《草堂詩馀》取名,書由評花仙館校印?!?a target='_blank'>善本書室藏書志》著錄明刻十二卷本,謂是編立名殊不典雅,顧其授引繁富,箋釋詳賅,足資參樹。附刻《樂府指迷》亦印本極稀?!端膸焯嵋芬嘀^是編雖糾正之詳不及萬樹之《詞律》,選擇之精不及朱彝尊之《詞綜》,而裒輯之功實居二家之前。
方應明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方應明,字晦伯,號巴心,河南汝寧府光州人。萬歷三十一年癸卯科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進士,歷任壺關、洪洞二縣知縣,循良第一,以忌者遷松江府同知,督運有方,當事者著為令。四十二年(1614年),升南京戶部員外郎,晉郎中,清工部銀數(shù)萬兩。四十三年丁憂歸,四十六年,起工部都水司郎中,擢寧波府知府,舉卓異,賜宴,擢浙江嘉湖兵備道副使。轉本省右參政,有擒??芄?,告歸。崇禎元年考察,為隙者中傷,入都自明,補順天府司理(推官),轉工部主事,以考工郎節(jié)省帑金數(shù)萬,見忌歸。著有《心問園》等集。

人物簡介

維基
鄒復宣(16世紀—1620年代),字用晦,號黍回,江西南昌府新建縣人。鄒復宣是萬歷四十年(1612年)的舉人,次年(1613年)聯(lián)捷進士,獲授上虞知縣,任內清操自矢,不受饋遺、革除火耗、禁止贖鍰、清理田賦,都條著為令;轉任金華知縣,在荒年祈禱后大雨立刻降下。之后他在天啟元年(1621年)升任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入臺三月就上奏了七道抨擊魏珰;適逢邊事危急,魏珰將他的名字呈上,奉命給餉三十萬行事,他核查懲濫,加意節(jié)制,只使用六萬兩黃金,揀選的數(shù)千名士兵都投石超距,一可當百。不就他負責巡視城務,積勞成疾而在官邸去世,窮的要靠同僚協(xié)助殮葬,追贈光祿寺少卿,入祀鄉(xiāng)賢祠。
戴熺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戴熺(1578年—1625年),字亨晦,號鼎照,福建漳州府長泰縣人,軍籍。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福建鄉(xiāng)試第八十九名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士。大理寺觀政,授左評事,三十七年升左寺副,三十九年升左寺正,四十年任廣東肇慶府知府,尋訪當年在此為官的包拯遺跡,并以其為楷模,不收財物。四十三年九月升廣東瓊州兵備兼提學副使,四十七年二月升廣東嶺西道右參政,天啟元年六月,升河南按察使。三年升廣東右布政使,五年二月升廣西左布政使,同年卒。

人物簡介

維基
袁思明(1578年—1612年),字用晦,號廣源,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軍籍。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應天府舉人,三十五年丁未科進士,初授南京禮部主事,升祠祭司郎中,三十九年七月拾遺,以浮躁降調兩浙鹽運判官。四十年卒。

人物簡介

簡介
金光煜(1579-1656),字晦而,號竹所,朝鮮高麗時期詩人、文學家。1644年,金光煜任副承旨(正三品)兼世子賓客,陪世子前往清朝。作品集《長陵志狀》傳世。

人物簡介

簡介
金堉(朝鮮語:??,1580年—1658年),朝鮮王朝中期大臣、實學者。字伯厚,號潛谷、晦靜堂,本貫清風,屬于西人黨。仁祖初狀元及第,孝宗時官居領議政,在忠清、全羅兩道推廣大同法,頗有成效,家族亦聯(lián)姻王室,明圣王后、孝懿王后均為其后代。死后謚號文貞,有《潛谷遺稿》《潛谷筆談》等著作傳世。金堉一生四次出使中國,其中一次使明,三次使清。他也是朝鮮最后一位出使明朝的使臣(朝天使)。

人物簡介

維基
李宗著,字若呂,號用晦,福建興化府莆田縣洋尾人。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崇禎四年至七年任兩浙巡鹽御史,官至湖廣布政司參政。
金光炫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簡介
金光炫,朝鮮王朝宣祖、仁祖年間的文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6 【介紹】: 明蘇州府吳江人,字君晦。博學工文詞,在復社號為眉目。福王立,以恩貢授中書舍人,參揚州史可法幕。歸與吳易起兵抗清,屯于長白蕩,出沒旁近諸縣。及敗,與弟沈自駉均投水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吉水人,字晦伯,號緝敏。萬歷四十一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擢御史。天啟元年,后金陷遼陽,日宣請召大僚決庶政,宥侯震旸以開言路,原中宮以肅名分。忤旨切責。旋出理河東鹽政。天啟五年被劾為東林邪黨,削籍。崇禎帝即位,復官。十三年,擢吏部尚書。后以推閣臣人選,忤旨戍邊。赦還卒。有《敬修堂全集》。
維基
李日宣,字晦伯,號緝敬,江西吉安府吉水縣人。李日宣是鄒元標弟子,萬歷四十一年癸丑(1613年)成進士,授中書舍人,擢云南道御史。天啟元年(1621年),以濫薦逐臣,停俸三月。二年,巡視河東鹽政。還朝,以族父李邦華任兵部侍郎,避嫌歸鄉(xiāng)。五年七月,閹黨倪文煥彈劾李邦華、李日宣為東林黨,遂被削籍為民。崇禎元年(1628年),起復為福建道御史,巡按河南,還朝掌河南道事。因得罪宦官王坤,遷大理寺丞,晉太常寺卿。九年冬,擢兵部右侍郎,鎮(zhèn)守昌平。久之,轉左侍郎,協(xié)理戎政。十三年九月,廷推為吏部尚書。十五年五月,以會推閣臣,忤大學士陳演,奪職,六月,下日宣等六人于刑部獄。七月,謫李日宣、章正宸、張煊戍邊,房可壯、宋玫、張三謨削籍,赦還后病逝。著有《敬修堂全集》三十卷。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人,字晦叔,號石溪、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