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義是能依體
【三藏法數(shù)】
義是能依體者,謂一切義理,皆依文字而顯,故義是能依,而與文字同為能詮契經(jīng)之體也。
當(dāng)體是無
【三藏法數(shù)】
謂諸眾生,直了心源本寂,法亦無生,以一念起處,了不可得;是名當(dāng)體是無。
觀受是苦
【三藏法數(shù)】
領(lǐng)納名受,有內(nèi)受、外受;意根受名內(nèi)受,五根受名外受。一一根有順受違受,不違不順受。于順情之境則生樂受,于違情之境則生苦受,于不違不順之境則生不苦不樂受。樂受是壞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樂受是行苦。眾生顛倒,以苦為樂。故令觀受是苦也。(五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樂受是壞苦者,樂壞則苦生,即樂極悲生也??嗫嗾?,于苦身上更加苦受,故名苦苦。行苦者,雖是不苦不樂,念念心有生滅,是故名行苦也。)
初地生如來家,是須陀洹果
【三藏法數(shù)】
梵語須陀洹,華言入流,又云預(yù)流。為菩薩入初乾慧地時(shí),斷惑證理,即是證佛所證,故云生如來家。因借聲聞初果以區(qū)別之,故云是須陀洹果。
八地得授記,是斯陀含果
【三藏法數(shù)】
梵語斯陀含,華言一來。謂菩薩于第八辟支佛地中,蒙佛授記而得作佛,因借聲聞第二果以區(qū)別之,故云是斯陀含果。(辟支,梵語具云辟支迦羅,華言緣覺。)
十地得受職,是阿那含果
【三藏法數(shù)】
梵語阿那含,華言不來。謂菩薩于第十佛地中,而得受如來職,猶如別、圓二教等覺之位,因借聲聞第三果以區(qū)別之,故云是阿那含果。
佛地,是阿羅漢果
【三藏法數(shù)】
梵語阿羅漢,華言無學(xué),又云無生。佛地即通教中果佛也。菩薩已斷見、思,習(xí)氣俱盡,而得成佛,因借聲聞第四果以區(qū)別之,故云是阿羅漢果。
定有是增益謗
【三藏法數(shù)】
定有者,謂不知真如之理,離相寂滅,性本不有,而言真如決定是有者,則成增益謗也。
定無是損減謗
【三藏法數(shù)】
定無者,謂不知真如之理,不可變壞,性本不空,而言真如決定是無者,則成損減謗也。
亦有亦無是相違謗
【三藏法數(shù)】
亦有亦無者,謂不知真如之理,是即有之空,即空之有;而言真如亦有,是不知即空;又言真如亦無,是不知即有。二邊共執(zhí),則成有無相違謗也。
非有非無是戲論謗
【三藏法數(shù)】
非有非無者,謂不知真如之理,具有無之德,而言真如非有,又言真如非無,二邊不定,則成戲論謗也。
天見是寶嚴(yán)地
【三藏法數(shù)】
謂諸天福德勝故,其所見水,悉成琉璃眾寶莊嚴(yán)之地也。(梵語琉璃,華言青色寶。)
人見是水
【三藏法數(shù)】
謂世間之人,所見之水,清濁雖異,皆是水也。
餓鬼見是膿血
【三藏法數(shù)】
謂由宿世慳貪罪障深重,墮餓鬼中,長(zhǎng)劫不聞漿水之名。既因饑渴所逼,望見河水,意欲飲之,速趨岸傍,皆是膿血也。
魚見是住處
【三藏法數(shù)】
住處,即窟宅也。謂魚以水而為住處,潛躍游泳,不見水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