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李謙溥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5—976 【介紹】: 宋并州盂縣人,字德明。歷仕后晉、后漢。入后周,遷供備府副使。隨世宗攻北漢,屢破北漢軍,以功領(lǐng)衢州刺史。恭帝時為澶州巡檢使、丹州刺史。宋太祖時為晉、隰緣邊都巡檢,徙隰州刺史。御北漢,敵騎不敢犯境。后以病求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遼皇族,字明隱。太祖侄。太宗惡其兇狡,使守邊地。世宗立于軍中,首建附助之策,升惕隱。后欲進(jìn)毒酒謀殺世宗,事泄,流烏古部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廬州西昌人。善詼諧滑稽。南唐李璟時為伶官,常侍宴,為俳戲,隨事托諷,璟頗納之。李煜時老而無寵。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廬州(今安徽合肥)人。南唐中主時為樂部頭。有學(xué)問,性滑稽,善諷諫。后主嗣位,以年老失寵。事跡見《江南野史》卷七、馬令《南唐書》及《十國春秋》本傳。家明能詩,善以詩諷諫。宋建隆二年(961),宋師逼境,中主幸南都。江行經(jīng)皖公山,中主不知何山,家明口占一絕以諷?!?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9—1001 【介紹】: 宋僧。德清人,俗姓高。幼出家杭州龍興寺,受業(yè)于祥符寺。精南山律,時稱“律虎”。兼通六經(jīng)史書莊老百氏之學(xué)。吳越王錢镠署為兩浙僧統(tǒng)。隨錢俶入朝,太宗召對于滋福殿,賜號通慧大師。真宗咸平初加右街僧錄,三年遷左街。卒謚圓明。奉詔撰有《宋高僧傳》,另有《物類相感志》、《荀譜》、《內(nèi)典集》、《外學(xué)集》等。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19—1001 俗姓高,德清(今屬浙江)人。后唐明宗天成間,于杭州祥符寺出家。習(xí)《南山律》,時稱為“律虎”。詩文俊捷,又稱為“文虎”。任兩浙僧統(tǒng)數(shù)十年,賜號明義宗文。吳越納土,隨錢俶入汴京,宋太宗召對,改號通惠大師。不久奉詔撰《宋高僧傳》30卷。晚年住汴京天壽寺?!?a target='_blank'>佛祖歷代通載》卷二六、《十國春秋》卷八九有傳。著有《宋高僧傳》,記唐高宗至宋初三百年間六百多位僧人事跡。另著《大宋僧史略》、《筍譜》、《傳載》等書。《宋高僧詩選》、《吳郡志》、《瀛奎律髓》、《南村輟耕錄》、《吟窗雜錄》等書存詩7首,斷句8,《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收之。
全宋詩
釋贊寧(九一九~一○○一),俗姓高,吳興德清(今屬浙江)人。后唐天祐十六年生,天成中出家,清泰初入天臺山(《小畜集》卷二○《左街僧錄通慧大師文集序》)。通南山律,時人謂之“律虎”。吳越中,置為兩浙僧統(tǒng),賜號明義宗文。入宋,改賜通慧大師。初補(bǔ)左街講經(jīng)首座、知西京教門事。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充右街僧錄。三年遷左街(《咸淳臨安志》卷七○)。四年卒,年八十三(《釋氏疑年錄》卷六)。一說咸平二年卒(《釋氏稽古略》卷四)?;兆诔鐚幩哪辏ㄒ灰弧鹞澹又u圓明。有《內(nèi)典集》一百五十二卷,《外學(xué)集》四十九卷?!段骱呱侣浴返扔袀?。今錄詩八首。
全唐詩補(bǔ)逸
贊寧,德清高氏子。出家杭州龍興寺,吳越武肅王署為兩浙僧統(tǒng),賜號明義。入宋,至道二年示寂。詩二首。(《全唐詩》無贊寧詩)
全宋文·卷四○
贊寧(九一九——一○○一),俗姓高,其先渤海人,隋末徙居德清縣(今浙江德清)。吳越寶正中,舍身杭州靈隱寺為僧,已而入天臺山。精于南山律,時人謂之「律虎」。太宗嘗召對,賜號「通慧大師」,命充史館編修。后住東京天壽寺,知西京教門事,充東京右街僧錄,尋遷左街。咸平四年卒,年八十三。謚圓明大師,葬龍井。所著有《宋高僧傳》三十卷(存)、《大宋僧史略》三卷(存)、《內(nèi)典集》一百五十卷、《外學(xué)集》四十九卷等。見王禹偁《小畜集》卷二○《通惠大師文集序》,《佛祖歷代通載》卷一八,《釋氏稽古略》卷四,《十國春秋》卷八九本傳,陳垣《釋氏疑年錄》卷六。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師名贊寧。姓高氏。其先世渤海人。天祐中。師生于吳興郡之德清金鵝別墅。出家杭之祥符。習(xí)南山律宗。著述毗尼。時人謂之律虎。文學(xué)日茂。聲望日隆。武肅諸王公族咸慕重之。署為兩浙僧統(tǒng)。賜號明義宗文。興國三年。太宗聞其名。詔對滋福殿。延問彌日。改賜通慧。詔修大宋高僧傳三十卷。又詔撰三教圣賢事一百卷。初補(bǔ)左街講經(jīng)首座。知西京教門事。咸平初加右街僧錄。師又著內(nèi)典集一百五十卷。外學(xué)集四十九卷。內(nèi)翰王禹偁作文集序。極其贊美。及有書稱其文辭。末云。所謂時雨降矣。日月出矣。灌溉爝火復(fù)何為哉。至道二年示寂。葬龍井塢。崇寧四年加謚圓明。 贊曰。 學(xué)富道充  名聞邦國  綸巾屢膺  爰寵其職 史館譯場  削浮纂實  曰古曰今  光明罔極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一
釋贊寧,姓高氏,德清人。初出家于馀杭祥符,后棲靈隱,習(xí)南山律宗,著述毗尼,時稱“律虎”。錢武肅王欽其聲望,署為兩浙僧統(tǒng)。宋太祖徵入京錫,號“通慧”,兼賜紫衣。淳化三年,兼翰林史館編修。寧博物強(qiáng)記,辯語縱橫。嘗著《通論》,有駁董仲舒、難王充、斥顏師古、證蔡邕非史通等說,王禹偁深服之。興國三年,太守聞其名,召對滋福殿,延問彌日,更號“通慧”。七年敕修《高僧傳》,與新譯經(jīng)同入藏。端拱元年,書成,都三十卷,曰《有宋高僧傳》,令弟子顯忠拜表進(jìn)納,有敕嘉許。略云:“一乘妙道,六度玄門。代有奇人,迭恢圣教。若無纂述,何以顯揚(yáng)??垹栒媪?,棲心法苑,成茲編集,頗效辛勤。備觀該總之能,深切嘆嘉之意。”其所進(jìn)《高僧傳》已令僧錄司編入大藏。今賜絹三千匹,至可領(lǐng)也,故茲獎諭,想宜知之。又詔撰《三教圣賢事》一百卷。初補(bǔ)左街講經(jīng)首座,知西京教事。咸平中加右街僧錄。年七十,入至道九老會,后二年示寂,塔龍井塢。所著更有《內(nèi)典集》一百五十卷,《外學(xué)集》四十九卷。內(nèi)翰王禹偁為之序,極其贊許。寧博聞多識,雖張茂先不能遠(yuǎn)過。徐常侍鉉仕江南日,嘗襆被入直澄心堂,至飛虹橋,馬輒不進(jìn),裂鞍斷轡,箠之流血,掣韁卻立,鉉遺書贊寧。寧答曰: “下必有海馬骨,水火俱不能毀,惟漚以腐糟,隨毀者是也?!便C斸之,去土丈馀,果得巨獸骨。上脛可長五尺,膝面下長三尺,髀骨若段柱然,積薪焚三日不動,以腐糟漚之,遂爛焉。徐諤嘗畫牛一輻,晝嚙草欄外,夜則歸臥欄中,持以獻(xiàn)后主煜,煜獻(xiàn)之宋,太宗以示諸臣,無能辨其理。寧曰:“南倭海水或滅,灘磧微露。倭人拾方,諸蚌臘中有馀淚,和色著物則晝隱夜見。沃焦山或風(fēng)燒飄擊,有石落海岸,滴水碧色,染物則晝見夜隱,此二形殆二物所畫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9—991 【介紹】: 宋大名成安人,字如晦。仕后周,歷清平、郾城二縣令。宋太祖開寶三年征南漢,為隨軍轉(zhuǎn)運(yùn)使,以功領(lǐng)韶州刺史。后征南唐,知洪州。太宗即位,兼領(lǐng)江南諸路轉(zhuǎn)運(yùn)使。端拱元年累官禮部侍郎,會契丹擾邊,命知真定府,契丹遁去。官終知京朝官差遣事。
全宋文·卷三八
王明(九一九——九九一),字如晦,大名成安(今河北成安)人。仕周,為建雄軍節(jié)度掌書記,歷清平、郾城二縣令。入宋,歷官荊湖、嶺南轉(zhuǎn)運(yùn)使,韶州、黃州刺史。宋師征江南,為池州至岳州江路巡檢戰(zhàn)棹都部署,率師大破南唐軍。太宗朝歷江南諸路轉(zhuǎn)運(yùn)使、三司副使、鹽鐵使、禮部侍郎。端拱元年知真定府,禦契丹。淳化二年卒,年七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七○有傳。
王堯 朝代:五代十國

人物簡介

簡介
字義天,生于開京,是高麗太祖王建第三子,母為神明太后劉氏。945年通過政變繼位,949年病重并傳位于胞弟王昭,旋薨。廟號定宗,謚號文明,葬于安陵。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5—996 【介紹】: 宋深洲饒陽人,字明遠(yuǎn)。后漢乾祐間進(jìn)士。仕后周為翰林學(xué)士。宋初,為中書舍人。屢知貢舉,進(jìn)《開寶通義》。太宗時歷戶部侍郎,同修《太祖實錄》。太平興國八年,擢參知政事,拜平章事。主張與契丹修好,弭兵息民。奉敕編修《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太平廣記》等。有文集。
全宋詩
李昉(九二五~九九六),字明遠(yuǎn),深州饒陽(今屬河北)人。后漢乾祐中進(jìn)士。仕后周,為翰林學(xué)士。入宋,加中書舍人。太祖建隆三年(九六二),罷為給事中。四年,知衡州。開寶二年(九六九),復(fù)拜中書舍人、直學(xué)士院。三年,知貢舉;四年,拜翰林學(xué)士。太宗即位,加戶部侍郎、工部尚書兼承旨。太平興國八年(九八三),改文明殿學(xué)士,除參知政事,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東都事略》卷三二)。端拱元年(九八八),罷為右仆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九)。淳化二年(九九一),復(fù)拜平章事。四年,罷守本官。五年,以特進(jìn)司空致仕。至道二年卒,年七十二。謚文正。《宋史》卷二六五有傳?!±顣P詩,今存《二李唱和集》一卷,見一九一四年羅振玉輯《宸翰樓叢書》。今以叢書本為底本,又從《聞見錄》、《詩話總龜》等書輯得集外詩若干,編為二卷。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25—996 字明遠(yuǎn),深州饒陽(今河北饒陽)人。后漢乾祐中(一云天福中)舉進(jìn)士,先后仕后漢、后周,官至屯田郎中、翰林學(xué)士。入宋,加中書舍人、戶部侍郎,遷工部尚書兼翰林承旨。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拜中書侍郎平章事,以特進(jìn)司空致仕,卒贈司徒,謚文正。《宋史》有傳。昉典誥命凡30余年,曾奉敕纂《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太平廣記》。有文集50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全唐詩外編》補(bǔ)2首,《全唐詩續(xù)拾》補(bǔ)1首。
全唐詩補(bǔ)逸
李昉字明遠(yuǎn),深州饒陽人。漢乾佑中舉進(jìn)士。周顯德中仕至翰林學(xué)士。入宋,歷翰林侍讀學(xué)士,拜中書侍郎平章事。太宗至道二年卒,年七十二。謚文正。補(bǔ)詩三首并句。
全宋文·卷四七
李昉(九二五——九九六),字明遠(yuǎn),深州饒陽(今河北饒陽)人。漢乾祐中舉進(jìn)士,仕漢、周,官至屯田郎中、翰林學(xué)士。宋初,加中書舍人。太宗即位,加戶部侍郎,遷工部尚書、兼翰林承旨。太平興國八年,擢參知政事,拜平章事,加中書侍郎。端拱初罷相。淳化二年復(fù)相,四年罷。至道二年卒,年七十二。昉典誥命三十馀年,曾奉敕纂《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太平廣記》,有文集五十卷。文章慕白居易,淺近易曉。《宋史》卷二六五有傳。
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二
昉字明遠(yuǎn)。深州饒陽人。漢乾祐中進(jìn)士。歷集賢殿修撰。周顯德二年擢主客員外郎知制誥集賢殿直學(xué)士。四年加史館修撰。遷屯田郎中翰林學(xué)士。入宋。累官中書侍郎平章事。至道二年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7—976 【介紹】: 即宋太祖。世為涿州人,生于洛陽。仕后周,官至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jié)度使。恭帝顯德七年,發(fā)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改元建隆。在位期間,先后攻滅荊湖、后蜀、南漢、南唐諸國。選用將領(lǐng)駐守北方要地,防御契丹。削奪禁軍和藩鎮(zhèn)兵權(quán),以文臣帶京官銜,任知州、知縣,代軍人掌地方政權(quán)。設(shè)轉(zhuǎn)運(yùn)使,分掌地方財權(quán),并監(jiān)察地方官。設(shè)參知政事為副相,并以樞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財,分散宰相權(quán)力。又興修水利,獎勵農(nóng)桑。在位十七年,中央集權(quán)加強(qiáng)。因重文輕武、偏重防內(nèi),導(dǎo)致積弱局面形成。
全宋文·卷一
宋太祖趙匡胤(九二七——九七六),世為涿郡(今河北涿縣)人,生洛陽夾馬營中。后漢乾祐元年,應(yīng)募為郭威部屬。仕后周,補(bǔ)東西班行首,累官殿前都指揮使,拜定國軍節(jié)度使。后周顯德六年,升殿前都點檢。恭帝即位,改歸德軍節(jié)度使。七年,率兵拒北漢、契丹兵,至陳橋驛,將士大噪,擁之南還,受周禪,即帝位,國號宋。平李筠、李重進(jìn)之叛,繼滅荊湖、后蜀、南漢、南唐,并于開寶二年親征北漢。懲五代節(jié)鎮(zhèn)過重、君弱臣強(qiáng)之弊,稍奪其權(quán),制其錢谷,收其精兵,以文臣知州,以朝官知縣,以京朝官監(jiān)臨財賦,又置轉(zhuǎn)運(yùn)使、通判,遂使兵權(quán)、財權(quán)、司法權(quán)盡歸朝廷。在位十七年,年號三:建隆、乾德、開寶。見《宋史》卷一至卷三《太祖紀(j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2—1007 【介紹】: 宋開封人,字德明。太宗時歷官至樞密使。真宗咸平三年,授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定州。契丹入侵,顯大破之,擒獲其名王貴將十五人。改河陽三城節(jié)度。景德初,徙知天雄軍,以疾還京卒。謚忠肅。
全宋文·卷五三
王顯(九三二——一○○七),字德明,開封(今河南開封)人。太宗在藩邸,嘗給事左右。太宗即位,屢加擢遷。太平興國八年任樞密使。淳化二年黜授隨州刺史,徙知延州。咸平初出知鎮(zhèn)州。二年,拜樞密使。三年,改山南東道節(jié)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定州路行營都部署、河北都轉(zhuǎn)運(yùn)使兼知定州。改河陽三城節(jié)度。景德初徙知天雄軍府。四年卒,年七十六,謚忠肅?!?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八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2—1010 【介紹】: 宋曹州濟(jì)陰人,字叔明。太宗太平興國初九經(jīng)及第。歷國子博士、右諫議大夫、國子祭酒。真宗咸平二年,始置翰林侍講學(xué)士,擢為首任。居講筵,多引時事為喻,深被嘉獎。受詔與杜鎬、孫奭等校定諸經(jīng)義疏。官終禮部尚書。有《論語正義》、《爾雅義疏》等。
全宋文·卷五三
邢炳(九三二——一○一○),字叔明,曹州濟(jì)陰(今山東定陶縣西南)人。太平興國初擢九經(jīng)及第,授大理評事、知泰州鹽鐵監(jiān),召為國子監(jiān)丞。歷國子博士、國子祭酒、諸王府侍講、翰林侍講學(xué)士等,進(jìn)位禮部尚書。居講筵,多引時事為喻,深被嘉獎。大中祥符三年卒,年七十九。著有《論語注疏》、《孝經(jīng)注疏》、《爾雅注疏》,今并存。《宋史》卷四三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2 【介紹】: 宋宗室,太宗次子。初名德明。太宗太平興國七年,封廣平郡王。次年改名元佑,進(jìn)封陳王。雍熙三年改今名,為開封尹兼侍中。上表言趙普為開國功臣,愿復(fù)其相,太宗從之。端拱元年,進(jìn)封許王。性沉靜寡言,尹京五年,政事無失。卒謚恭孝,真宗時改謚昭成。
全宋文·卷二○九
趙元僖(?——九九二),太宗次子,真宗之兄,初名德明。太平興國七年出閤,授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封廣平郡王。八年進(jìn)封陳王,改名元佑。雍熙二年,為開封尹兼侍中,改元僖。進(jìn)封許王,加中書令。尹京五年,政事無失。淳化三年薨,贈皇太子,謚恭孝。真宗末改謚昭成?!?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四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993 【介紹】: 宋青州益都人,祖籍京兆長安,字仲明。李成子。太宗太平興國五年舉《九經(jīng)》,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建州。遷左贊善大夫、知泗州,轉(zhuǎn)秘書丞。奉旨與孔維等校定《五經(jīng)正義》。雍熙三年使交州,還遷國子博士。累上書言時務(wù),述養(yǎng)馬、漕運(yùn)、屯田等事,太宗頗嘉獎,以本官直史館。官終司門員外郎。
全宋文·卷一○七
李覺,字仲明,青州益都(今山東益都)人。畫家李成子。太平興國五年舉《九經(jīng)》,起家將作監(jiān)丞,通判建州,遷知泗州,轉(zhuǎn)秘書丞。太宗命與孔維等校定《五經(jīng)正義》。雍熙三年,奉使入交州,遷國子博士。淳化二年,詳?!?a target='_blank'>春秋正義》成,改水部員外郎、判國子監(jiān)。四年,遷司門員外郎?!?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一有傳。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35—1011 字明舉,福州(今屬福建)人。仕吳越,初為明州判官。開寶初,奉命使宋,宋太祖請其傳語勸錢俶納土。歸語錢俶后,即稱疾歸安溪別墅。錢俶納土后,仍為其從官。錢俶卒,歷官考功員外郎、都官郎中、光祿少卿、秘書少監(jiān)等職?!?a target='_blank'>宋史》有傳?!队駢厍逶挕肪硪皇掌淙胨吻霸?句,《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5—1011 【介紹】: 宋福州人,字明舉。少孤好學(xué),有名江東。初事吳越,署光祿卿。隨錢俶歸宋,授檢校秘書少監(jiān),官終平江軍節(jié)度副使。工詩,善屬文。
全宋詩
黃夷簡(九三五~一○一一),字明舉,福州(今屬福建)人。嘗仕吳越,為明州判官。太宗端拱元年(九八八)入宋,累遷都官郎中。至道二年(九九六)直秘閣。真宗咸平中召試翰林。大中祥符初遷秘書少監(jiān)。三年(一○一○),授檢校秘書監(jiān)。四年,卒,年七十七。《宋史》卷四四一有傳。
齊明 朝代:

人物簡介

簡介
開寶七年(974)任連州知州。
姚坦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35—1009 【介紹】: 宋曹州濟(jì)陰人,字明白。太祖開寶中以《尚書》擢第。歷將作監(jiān)丞、知潯州,通判唐州。太宗時為益王府翊善。性木強(qiáng)固滯,王稍佚豫,坦即丑詆。王嘗于邸中營假山,費(fèi)數(shù)百萬,召賓僚共觀之。坦獨俯首,言此皆民租所為,但見血山耳,安得假山。真宗景德初知鄧州,轉(zhuǎn)運(yùn)使表其治狀,詔嘉獎之。大中祥符初,復(fù)知光州。
全宋文·卷五八
姚坦(九三五——一○○九),字明白,曹州濟(jì)陰(今山東曹縣西北)人。開寶中以《尚書》擢第,累知潯州。太平興國中,通判唐州,召為皇子翊善,歷倉部、考功郎中。改衛(wèi)尉少卿,判吏部南曹。景德初,知鄧州。大中祥符初知光州。二年卒,年七十五?!?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七七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