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78,分179頁顯示  上一頁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竇易直(宗玄 恭惠 )
蕭浣(明文 )
元?。?span id="szwo6fm" class='charType'>字 微之、威明 世稱 元九 行第 九 )
馬存亮(季明 岐國公 )
丁公著(平子 )
高重(文明 )
盧獻(xiàn)卿(著明 )
孫智清( 明玄先生 )
韋絢(文明 )
僧善會( 世稱 夾山和尚 傳明大師 )
薛蒙(中明 )
鄭后( 孝明 )
李忱( 李怡 廟號 宣宗、唐宣宗 元圣至明成武獻(xiàn)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 光王 )
朱叔明
韋昌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33 【介紹】: 唐京兆始平人,字宗玄。擢明經(jīng),補(bǔ)校書郎。憲宗元和六年進(jìn)御史中丞,由陜虢觀察使入為京兆尹。累遷宣歙、浙西觀察使。穆宗長慶中入為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文宗立,進(jìn)左仆射。后為鳳翔節(jié)度使,以疾還京卒,謚恭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36 【介紹】: 唐蘭陵人,字明文。憲宗元和二年,京兆府試進(jìn)士為第一。累官金部員外郎、郎中。文宗大和七年,自給事中,出為鄭州刺史。尋入為刑部侍郎。九年,貶遂州刺史。次年,卒于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79—831 【介紹】: 唐河南人,字微之。歷舉明經(jīng)、書判拔萃、才識兼茂明于體用諸科,憲宗元和初拜左拾遺。論事為執(zhí)政者所忌,出為河南尉,復(fù)遷監(jiān)察御史。與內(nèi)官爭廳,貶江陵士曹參軍。元和末召拜膳部員外郎。穆宗長慶中,荊南監(jiān)軍宦官崔潭峻進(jìn)其歌詞于帝,擢知制誥,進(jìn)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承旨,進(jìn)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因裴度彈劾而罷相,出為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文宗大和中,官武昌節(jié)度使,卒。稹詩風(fēng)平易,與白居易齊名,時(shí)稱元白,號“元和體”。宮中呼為“元才子”。在越州與竇鞏唱和,號“蘭亭絕唱”。所作傳奇《會真記》為后來《西廂記》所本。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9—831 字微之,別字威明,排行九,洛陽(今屬河南)人。北魏鮮卑族拓跋部后裔。八歲喪父,受異母兄排擠,隨生母鄭氏遠(yuǎn)赴鳳翔,依倚舅族。貞元九年(793)以明經(jīng)擢第。十九年,登書判拔萃科。元和元年(806),登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元稹受知于宰相裴垍,任監(jiān)察御史,勇于彈劾,得罪宦官權(quán)貴,貶為江陵府士曹參軍。歷通州司馬、虢州長史。自裴垍去世,元稹政治上失去倚靠,轉(zhuǎn)而依附宦官崔潭峻。元和十四年,回朝任膳部員外郎。次年,得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充翰林學(xué)士承旨。長慶二年(822),以工部侍郎同平章事。居相位三月,為李逢吉所傾,出為同州刺史,歷浙東觀察使、尚書左丞、武昌軍節(jié)度使,卒于鎮(zhèn)。其生平見白居易所撰墓志銘,新、舊《唐書》本傳,及今人卞孝萱所著《元稹年譜》。元稹為著名之傳奇作家和詩人。其詩與白居易齊名,并稱“元白”。風(fēng)格相近,合稱“元白體”。元稹詩歌創(chuàng)作中,樂府詩占重要地位。素推崇杜甫之創(chuàng)作,繼承其“即事名篇”之精神,與李紳、白居易等一同創(chuàng)作新樂府。其后,又與劉猛、李馀一同創(chuàng)作“雖用古題,全無古義”、“頗同古義,全創(chuàng)新詞”之古樂府。在元稹詩中,艷體詩與悼亡詩最具特色。前者大多是追念少時(shí)情人之作,后者則為悼念亡妻韋叢而作。在詩歌形式方面,“古人酬唱不次韻,此風(fēng)始盛于元、白,皮、陸”(宋嚴(yán)羽《滄浪詩話·詩評》)。元稹與李紳合撰《鶯鶯傳》及《歌》,是貞元、元和間新興之傳奇體裁(參閱今人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第一章)。評者認(rèn)為:“中唐詩以韓、孟,元、白為最。韓、孟尚奇警,務(wù)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務(wù)言人所共欲言。……此元、白較勝于韓、孟。”(清趙翼《甌北詩話》卷四)元稹詩文合集,名《元氏長慶集》,《四部叢刊》本及文學(xué)古籍刊行社影印鈔本較通行,中華書局《中國古典文學(xué)基本叢書》本《元稹集》較完備。注本有今人楊軍《元稹集編年箋注》?!?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其詩為28卷?!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bǔ)詩10首,斷句53。
唐詩匯評
元?。?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貞元九年(793),以明經(jīng)登第,十八年,舉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復(fù)登制舉甲科,授左拾遺,貶河南尉。四年,拜監(jiān)察御史,奉使東川,又分司東臺,以執(zhí)法不回觸怒權(quán)貴,貶江陵士曹參軍。九年,移唐鄧從事,歷通州司馬、虢州長史。十四年,征為膳部員外郎,累遷祠部郎中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中書舍人。長慶二年二月,拜相,六月,出為同州刺史。次年,授浙東觀察使。大和三年,入為尚書左丞,尋出為武昌節(jié)度使,卒于鎮(zhèn)。稹與白居易為至交,同倡新樂府,唱和極多,世稱“元白”,詩稱“元白體”。有《元氏長慶集》一百卷,又《小集》十卷,均佚。宋人輯有《元氏長慶集》六十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二十八卷。
黃鶴樓志·人物篇
元稹(779~831) 唐代詩人、文學(xué)家。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孫。少時(shí)即有才名,貞元十九年(803)以明經(jīng)登第,授秘書省校書郎,曾任江陵府士曹參軍、翰林承旨學(xué)士等職,官至宰相(同平章事)。卒于江夏(武昌)武昌軍節(jié)度使任所,追贈尚書右仆射。與摯友白居易共倡新樂府運(yùn)動,世稱“元白”。有《元氏長慶集》。曾數(shù)次在黃鶴樓宴游,其副手竇鞏詩云:“時(shí)奉登樓宴,閑休上水船。”皇甫枚《元稹烹鯉得鏡》云:“丞相元稹之鎮(zhèn)江夏也,嘗秋夕登黃鶴樓?!薄?a target='_blank'>太平廣記》中亦載有元稹在黃鶴樓“烹鯉得鏡”的軼事。
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七
稹字微之。河南人。擢明經(jīng)判入等。補(bǔ)校書郎。元和元年舉制科。對策第一。拜左拾遺。穆宗朝擢祠部郎中知制誥。入翰林為承旨學(xué)士。長慶二年進(jìn)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貶同州刺史。改浙東觀察使。太和四年拜武昌節(jié)度使。卒年五十三。贈右仆射。

作品評論

白居易《河南元公墓志銘》
(?。┯裙ぴ?,在翰林時(shí),穆宗前后索詩數(shù)百篇,命左右諷詠,宮中呼為“元才子”,自六宮兩都八方至南蠻東夷國,皆寫傳之。每一章一句出,無脛而走,疾下珠玉。
顧陶《唐詩類選沿序》
若元相國稹、白尚書居易,擅名一時(shí),天下稱為“元白”、學(xué)者翕然,號“元和詩”。
杜牧《唐故平盧軍節(jié)度巡官隴西李府君墓志銘》
述李戡語:自元和己來,有元、白詩者,纖艷不逞,非莊士雅人,多為其所破壞。流于民間,疏于屏壁,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語,冬寒夏熱,入人肌骨,不可除去。吾無位,不得用法以治之。
詩人主客圖
廣大教化主:白居易?!胧胰耍簭堨?、羊士諤、元稹。
黃滔《答陳磻隱論詩書》
大唐前有李、杜,后有元、白,信若滄溟無際,平岳干天,
韋轂《才調(diào)集序》
暇日因閱李、杜集,元、白詩,其間天?;烀#L(fēng)流挺特。
《舊唐書?元稹傳》
稹聰警絕人,年少有才名,與太原白居易友善。工為詩,善狀詠風(fēng)態(tài)物色,當(dāng)時(shí)言詩者稱“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閭閻下俚,悉傳諷之,號為“元和體”。
蘇軾《祭柳子玉文》
元輕白俗。
謝邁《書元稹遺事》
稹與白居易同時(shí),俱以詩名天下,然多纖艷無實(shí)之語,其不足論明矣。
歲寒堂詩話
元、內(nèi)、張籍詩,皆自陶、阮中出,專以道得人心中事為工,本不應(yīng)格卑。但其詞傷于太煩,其意傷于太盡,遂成冗長皂陋爾。比之吳融、韓偓俳優(yōu)之詞,號為格卑,則有間矣。若收斂其詞,而少加含蓄,其意味豈復(fù)可及也!
《臞翁詩評》
元微之如李龜年說天寶遺事,貌悴而神不傷。
詩林廣記
高秀實(shí)云:元微之詩,艷麗而有骨。
后村詩話
元、白皆唐大詩人。余觀古作者必以艱深文淺近,必以尖新革塵腐,二公獨(dú)不然。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排比鋪張?zhí)匾煌?,藩籬如此亦區(qū)區(qū)。少陵自有連城璧,爭奈微之識賦玞。
唐才子傳
稹詩變體,往往宮中東色皆誦之,呼為才子。然綴屬雖廣,樂府專其警策也。
詩譜
白詩祖樂府,務(wù)欲為風(fēng)俗之用。元與白同志。白意古詞俗,元詞古意俗。
詩鏡總論
元、白潦倒成家,意必盡言,言必盡興,然其力足以達(dá)之。微之多深著色,樂天多淺著趣;趣近自然,而色亦非貌取也??偨越蹈駷?。凡意欲其近,體欲其輕,色欲其妍,聲欲其脆:此數(shù)者,格之所由降也。元、白偷快意,則縱肆為之矣。
唐詩歸
鐘云:元、白淺俚處,皆不足為病,正惡其太直耳。詩貴言其所欲言,非直之謂也;直則不必為詩矣。又二人酬唱,似惟恐一語或異,是其大病。所謂同調(diào),亦不在語語同也。
唐音癸簽
唐七言歌行……太白、少陵,化而大矣,能事畢矣。降時(shí)錢、劉,神情未遠(yuǎn),氣骨頓衰。元相、白傅,起而振之,敷演有馀,步驟不足。
唐音癸簽
元微之以杜之鋪陳終始,排比故實(shí),大或千言,小猶數(shù)百,為非李所及。白樂天亦云:杜詩貫穿古今,診縷格律,盡善盡美,過于李。二公蓋專以排律及五言大篇定李、杜優(yōu)劣,不知杜句律之高,自在才具兼該,筆力變化,亦不專在排比鋪陳,貫穿診縷也。深于杜者,要自得之。
《詩源辨體》
元微之少年與白樂天角靡騁博,故稱“元白”,然元實(shí)不如白。白五言古入錄者,雖長篇而體自勻稱,意白聯(lián)絡(luò);元體多冗漫,意多散緩,而語更輕率,可采者不能十一。……故知微之本非樂天儔耳。
《詩源辨體》
東坡言“元輕白俗”,昔人謂為定論。嘗讀微之《連昌宮詞》及七言律一二入選者,聲氣似勝,烏得為輕?既而讀其集,惟五言排律長篇及窄韻者稍工,馀不免太輕率耳。
《詩源辨體》
元不如白,乃是功有疏密,非才有大小也,觀張文潛淪樂天,及微之《酬樂天詩序》,便可知矣。
《載酒園詩話又編》
詩至元白,實(shí)又一大變。兩人雖并稱,亦各有不同。選語之工,白不如元;波瀾之闊,元不如白。白蒼莽中間存古調(diào),元精工處亦雜新聲。既由風(fēng)氣轉(zhuǎn)移,亦自材質(zhì)有限。
《唐音審體》
元、白號稱大家,皆以長篇擅勝,其于七肓八句,竟似無意求工。
《唐音審體》
元相用筆專以段落曲折見奇,亦前古所未有。其大篇多冗長,《才調(diào)集》所載多靡艷。
《唐音審體》
元相詩以風(fēng)致宕逸自喜,世因有“元輕”之目……元白絕唱,樂府歌行第一,長韻律詩次之,七言四韻又其次也。
香祖筆記
李長吉詩云:“骨重神寒天廟器?!薄肮琴p神寒”四字,可喻詩品。……元、白正坐少此四字,故其品不貴。
原詩
元稹作意勝于白,不及內(nèi)舂容暇豫。白俚俗處而雅亦在其中,終非庸近可擬。二人同時(shí)得盛名,必有其實(shí),俱未可輕議也。
《唐詩別裁》
白樂天同對策,同倡和,詩稱“元白體”,其實(shí)遠(yuǎn)不逮白。白修直中皆雅音,元意拙語纖,又流于澀。東坡品為“元輕白俗”,非定論了。
一瓢詩話
元、白詩,言淺而思深,意微而詞顯,風(fēng)人之能事也。至于屬對精警,使事嚴(yán)切,章法變化,條理井然,其俚俗處,而雅亦在其中,杜浣花之后不可多得者也。蓋因元和、長慶間,與開元、天寶時(shí),詩之運(yùn)會,又當(dāng)一變,故知之者少。而其即用現(xiàn)前俚語,如“矮張”、“短李”之類,斷不可學(xué)。
隨園詩話
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獨(dú)豎一幟者,正為其不襲盛唐窠臼也。
石洲詩話
張、王已不規(guī)規(guī)于格律聲音之似古矣,至元、白乃又伸縮柚換,至于不可思議,一層之外,又有一層,古人必?zé)o依樣臨摹以為近者也。
石洲詩話
詩至元、白,針線鉤貫,無乎不到:所以不及前人者,太露太盡耳。
《讀雪山房唐詩鈔?七律凡例》
元微之太近甜俗,一篇而外,不可強(qiáng)登也。
三唐詩品
其源與香山同出一科,而氣格就衰,神情又減,《遣興》諸章,情然苕秀,知非刻意之作;惟其璆然天籟,乃偶得之。《江陵三夢》,則潘岳悼亡,江淹清減,情至文生,古今一致,《曲江》百韻,與樂天諷喻同規(guī)?!哆B昌》一篇,足媲華清《長恨》。
《元白詩箋證稿》
微之自編詩集,以悼亡詩與艷情分歸兩類……微之以絕代之才華,抒寫男女生死離別悲歡之情感,其哀艷纏綿,不僅在唐人詩中不可多見,而影響于后來之文學(xué)者尤臣。
《元白詩箋證稿》
讀微之打題樂府,殊覺其旨趣豐富,文采艷發(fā),似勝于其新題樂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河中人,字季明。宦官。憲宗元和時(shí)進(jìn)左神策中尉。籍軍十余萬,料柬尤精,伍無罷士,部無冗員。敬宗寶歷初,以平蘇玄明之亂功最高,實(shí)封二百戶。乃推委權(quán)勢,求監(jiān)淮南軍。代還,為內(nèi)飛龍使。文宗大和中,以右領(lǐng)軍衛(wèi)上將軍致仕,封岐國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蘇州吳郡人,字平子。舉明經(jīng),授集賢校書郎,不滿秩輒去,侍親于家。李吉甫為相,擢右補(bǔ)闕,充太子諸王侍讀,因著《太子諸王訓(xùn)》十篇。穆宗立,召居禁中,詢訪朝典。累遷太常卿。宣宗大和年間,以疾請歸鄉(xiāng),未至而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渤海蓨人,字文明。高士廉五世孫。以明經(jīng)中第。敬宗時(shí)擢國子祭酒。文宗時(shí)為翰林侍講學(xué)士,出為鄂岳觀察使,以美政被褒。后拜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有《春秋纂要》、《經(jīng)傳要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855 【介紹】: 唐幽州范陽人,字著明。武宗、宣宗間舉進(jìn)士,累試皆不中第。后游湖南,病死于郴州。獻(xiàn)卿與李商隱交厚,尤善文詞。所作《憫征賦》,時(shí)人視為庾信《哀江南賦》之亞,司空圖嘗為作注,今不存。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55? 字著明,郡望范陽(今河北涿州)。武宗會昌、宣宗大中間舉進(jìn)士,累試皆不中第。后游湖南,病死于郴州。李商隱聞訊后,作詩寄悼。盧善文詞,所作《憫征賦》,時(shí)人譽(yù)為庾信《哀江南賦》之亞,司空圖為之作注,已佚。事跡散見《本事詩》、《司空表圣文集》卷一〇、《玉溪生詩集箋注》卷二、《新唐書·藝文志四》?!?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傳為夢中所得。
孫智清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道士。幼入茅山,師黃洞元。文宗大和六年,為山門威儀。七年,奏請禁茅山采捕,奉敕立碑于紫陽觀。李德裕尊師之,有詩相贈。武宗會昌元年,召修生神齋,建九層寶塔行道,賜號明玄先生。為茅山宗十六代宗師。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八
智清。太和寺茅山三觀威儀道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京兆人,字文明。韋執(zhí)誼子。穆宗長慶初曾隨劉禹錫于白帝城學(xué)問。宣宗大中年間,追述昔年之事,成《劉賓客嘉話錄》。歷官朝散大夫、江陵少尹。
全唐文·卷七百二十
絢字文明。宰相執(zhí)誼子。大中時(shí)歷吏部司封員外郎江陵少尹。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05—881 【介紹】: 唐僧。襄州襄陽人,俗姓廖。九歲于潭州出家。后至江陵習(xí)經(jīng)論。嗣華亭德誠。懿宗咸通十一年,卜居澧州夾山,世稱夾山和尚。從學(xué)者甚眾。卒謚傳明大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05—881 俗姓廖,襄陽(今湖北襄樊)人。9歲于潭州出家。后至江陵習(xí)經(jīng)論。嗣華亭德誠。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卜居澧州夾山,世稱夾山和尚。從學(xué)者甚眾。卒謚傳明大師?!?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七、《景德傳燈錄》卷一五有傳,并錄其詩偈3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河?xùn)|汾陰人,字中明。韋溫婿。文宗開成中登進(jìn)士第,歷陳許觀察判官、監(jiān)察御史。宣宗大中間,歷考功、司勛郎中。時(shí)崔鉉為相,與溫善,蒙因得參與議論,干謁者奔走其門,時(shí)人為諺以譏之。能詩。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中明,其先河?xùn)|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人。文宗開成中登進(jìn)士第,歷陳許觀察判官、監(jiān)察御史。宣宗大中時(shí),歷任考功、司勛郎中。蒙為韋溫婿,與崔鉉善。鉉秉朝政,蒙與鄭魯、楊紹復(fù)、段瑰多參議論,干謁者奔走其門,故時(shí)有“欲得命通,魯、紹、瑰、蒙”之諺。蒙能詩。大中中,于興宗任綿州刺史,賦詩寄朝中知友,蒙亦有詩酬和。事跡散見崔嘏《授蔡京趙滂等御史等制》,《舊唐書·韋溫傳》,《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三下》及《崔鉉傳》、《韋溫傳》,《唐詩紀(jì)事》卷五三?!?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65 【介紹】: 唐丹陽人,或言本爾朱氏。憲宗后。憲宗元和初為李锜侍妾,锜以反誅,沒入掖廷,侍懿安郭后,憲宗幸之,生宣宗。及宣宗立,尊為皇太后。卒謚孝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10—859 【介紹】: 唐朝皇帝。初名怡,后改現(xiàn)名。憲宗第十三子。武宗會昌六年,宦官馬元贄等擁立為皇太叔。及即帝位,罷斥李德裕黨,重用牛僧孺黨。大中三年,吐蕃以秦、原、安樂三州及石門等七關(guān)歸唐,自肅宗、代宗以后,河西隴右盡沒吐蕃,至是,河、湟克復(fù)。曾與宰相令狐绹謀誅宦官,未成。以服長生藥致死。在位十三年,謚圣武獻(xiàn)文孝皇帝。
全唐文·卷七十九
帝諱忱。憲宗第十三子。元和五年生。長慶元年三月封光王。名怡。會昌六年三月立為皇太叔。翌日即位。改今名。大中二年正月。上尊號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在位十三年。年五十。謚曰圣武獻(xiàn)文孝皇帝。咸通十三年。加謚元圣至明成武獻(xiàn)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廟號宣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宣宗大中三年,為靈武節(jié)度使,受詔迎吐蕃宰相論恐熱歸唐。又攻取長樂州。五年,自左衛(wèi)上將軍,遷右武衛(wèi)大將軍、分司東都。
韋昌明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龍川人。穆宗長慶四年進(jìn)士。累官秘書郎。自六朝張率之后,東南胄緒,未有任清要者,時(shí)論以為榮。后以勤瘁卒于官。
全唐文·卷八百十六
昌明。嶺南人。乾符五年官翰林學(xu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