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明義(明義)
(1).顯示忠義。書·武成:“惇信明義,崇德報功?!?br />(2).圣明的道義。 漢 賈誼 新書·匈奴:“宜以厚德懷服四夷,舉明義博示遠(yuǎn)方?!?br />(3).猶要旨。三國志·魏志·崔琰傳:“蓋聞盤于游田,之所戒, 魯隱 觀魚,春秋譏之,此 周 孔 之格言,二經(jīng)之明義?!?br />(4).闡明義理。 明 何鏜 《重刻〈誠意伯劉公文集〉序》:“一曰窮經(jīng)以明義,二曰寓言以徵用?!?/div>
《國語辭典》:明義理,切世用(明義理,切世用)  拼音:míng yì lǐ,qiè shì yòng
理學(xué)家所強調(diào)的文學(xué)作品要闡明儒家的義理道德,發(fā)揮宣揚儒教的社會作用的文學(xué)主張。宋。真德秀〈文章正宗綱目〉:「夫士之于學(xué),所以窮理而致用也。文雖學(xué)之一事,要亦不外乎此。故今所輯,以明義理,切世用為主?!?/div>
《國語辭典》:明義士(明義士)  拼音:míng yì shì
James Mellon Menzies
人名。加拿大籍傳教士,于光緒年間在中國傳教、考古,研究歷史和甲骨學(xué),收藏有大量甲骨片。著有《殷墟卜辭》、《殷墟卜辭后編》和《柏根氏舊藏甲骨文字》。
《國語辭典》:開宗明義(開宗明義)  拼音:kāi zōng míng yì
1.《孝經(jīng)》首章篇名。說明全書宗旨義理?!缎⒔?jīng)。開宗明義章》宋。邢炳。疏:「《正義》曰:『開,張也;宗,本也;明,顯也;義,理也?!谎源苏麻_張一經(jīng)之宗本,顯明五孝之義理,故曰開宗明義章也。」
2.引申指說話或?qū)懳恼乱婚_始就揭明主旨綱要。如:「請開宗明義地說明你的來意,不要拐彎抹角?!?/div>
《國語辭典》:道義(道義)  拼音:dào yì
道德和正義。宋。歐陽修 朋黨論:「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div>
《國語辭典》:高誼(高誼)  拼音:gāo yì
行為高尚而有義氣。《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足下高誼,實在古人之上?!挂沧鳌父吡x」。
《國語辭典》:義例(義例)  拼音:yì lì
著書的主旨和體例?!段簳?。卷八四。儒林傳。張吾貴傳》:「義例無窮,皆多新異。」
《國語辭典》:疏理  拼音:shū lǐ
1.疏通整理。唐。白居易 池畔詩二首之一:「結(jié)構(gòu)池西廊,疏理池東樹?!?br />2.肌理不密致?!稘h書。卷四九。晁錯傳》:「楊粵之地少陰多陽,其人疏理,鳥獸希毛,其性能暑?!?/div>
《漢語大詞典》:豎義(豎義)
立義;闡明義理。南史·袁憲傳:“會 弘正 將升講坐,弟子畢集,乃延 憲 入室,授以麈尾,令 憲 豎義?!?唐 道宣 續(xù)高僧傳·義解四·慧遠(yuǎn):“但聞法集鐘聲,不問旦夕,覆講豎義,皆入堂伏聽?!?清 申涵光 《與朱錫鬯書》:“近嘗把玩 宋 儒語録,聊以檢點身心,為晚年寡過之計,非敢標(biāo)理學(xué)之名,聚徒豎義,如昔人角立門戶為也?!?/div>
《漢語大詞典》:詮義(詮義)
闡明義理。 宋 本《〈顏氏家訓(xùn)〉序》:“凡字以詮義,字猶未識,義安能見?”
《漢語大詞典》:膽義(膽義)
有膽識而明義理。《三國志·蜀志·姜維傳》:“ 姜伯約 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
明義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十住心」十住心者,真言宗之教相判釋也。其名目雖本于大日經(jīng)十心品,并大日經(jīng)疏,亦本于菩提心論,釋摩訶衍論。至其本質(zhì),實可稱為日本弘法大師之獨創(chuàng),故其本據(jù),在弘法之十住心論及秘藏寶鑰。
一、異生羝羊心 異生為凡夫六趣四生等各異之生,即如所謂群生也。羝羊為牡羊,其性下劣,除求水草念淫欲外,他非所知,以譬凡夫愚癡闇昧,不解世理,醉生夢死,非道惡人,無信無德者。
二、愚童持齋心 愚童者,愚昧之童子也。持齋者,持八關(guān)齋也。惡者非始終為惡,為內(nèi)薰與外緣所誘,亦修五戒十戒等善,作忠孝仁義禮智等德者是也。
三、嬰童無畏心 嬰童為母所抱則安,愿生于天,得神佛擁護則滿足,如云外道生天,暫得蘇息,乃修四禪六行之生天教也。
以上為世間三個之住心,攝于胎藏界曼荼羅第三大院外金剛部之眾。以下為出世間:
四、唯蘊無我心 入佛之法門最初之住心也。畏生死,厭苦,愿寂滅涅槃?wù)?,觀四諦之理,執(zhí)三世實有,法體恒有,得唯我空者,即聲聞乘之佛法也。如小乘二十部俱舍成實是也。
五、拔業(yè)因種心 較前者更進,處于無佛世界,修無言等業(yè),見飛花落葉,觀十二因緣之法者,即煩惱所作之因雖拔,而其習(xí)氣未薰在者,如緣覺乘是也。
以上二乘小乘教之類,攝于胎曼釋迦院之眷屬。
六、他緣大乘心 他緣與無緣同,住于自他怨親平等之觀,悟真如平等,度眾生界,使歸入佛界也。正與法相宗所教相當(dāng),彌勒菩薩之內(nèi)證法門也。
七、覺心不生心 從前心之賴耶緣起,進一步入于心境俱空之證,覺悟心性之不生不滅。說三論宗,所謂八不中道,起信論所說當(dāng)之,此文殊菩薩之內(nèi)證也。
以上二心為三乘教。
八、一道無為心 又名如實一道心,如實知自心,空性無性心,法華所說。以心即境,無為無相為極意,大日經(jīng)謂為如實知自心,配于天臺宗,觀音菩薩之內(nèi)證也。
九、極無自性心 有淺深之二釋。淺釋者,華嚴(yán)法界諸相,即真如實相,真如無自性,隨變不守自性,染凈真妄交轍,事事無礙,重重?zé)o盡之義也。深釋者,是由毗盧遮那之教覺而無自性。華嚴(yán)之法門當(dāng)之,以為普賢菩薩之內(nèi)證。
以上九心,是為顯教之?dāng)z也。
十、秘密莊嚴(yán)心 秘密者,金胎兩部,六大、三密、五相、五智等之無盡法門也。等覺十地,亦不能見聞。其法門之德,謂之莊嚴(yán),即真言宗教之心地也。
此十住心有橫豎二者:橫十住心者,于一十住心,又有十住心,委如十住論。橫十住心,為胎藏界之十住心。豎十住心,為金剛界之十住心,胎金不二之處,謂為不二之十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