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8詞典 2分類詞匯 6
《國語辭典》:盎格魯撒克遜人(盎格魯撒克遜人)  拼音:àng gé lǔ sā kè sùn rén
條頓民族的一支,原住在北歐日德蘭半島南部,后移居歐洲北部。是英吉利人的祖先。
《國語辭典》:丹麥王國(丹麥王國)  拼音:dān mài wáng guó
Kingdom of Denmark
國名。位于歐州的西北部。含括日德蘭半島的北部及西蘭、菲英、羅蘭等島。北瀕斯卡吉拉克海峽,東臨喀得加特海峽與波羅的海,西面北海,南接西德,面積約四萬三千平方公里,人口約五百一十三萬,首都為哥本哈根(Copenhagen)。信仰路德福音教派,主要語言為丹麥語,訂六月五日為國慶日,幣制為Krone。簡稱為「丹麥」。
《國語辭典》:西蘭島(西蘭島)  拼音:xī lán dǎo
Sjaelland
島名。介于日德蘭半島與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之間,為丹麥的一部分,扼波羅的海咽喉。面積二千六百八十平方公里,土地肥沃,盛產(chǎn)麥類,畜牧業(yè)甚盛。丹麥?zhǔn)锥几绫竟诖藣u東側(cè),是丹麥的最大都市及第一大港。
《漢語大詞典》:格爾尼卡
壁畫。西班牙畢加索作于1937年。以當(dāng)年4月26日德國法西斯空襲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鎮(zhèn)格爾尼卡為題材,描繪了該鎮(zhèn)被夷為平地,無辜居民被殺害的慘狀。作品采用象征性手法和單純的黑、白、灰三色組成低沉的調(diào)子,渲染悲劇性的氣氛。
《國語辭典》:丹麥(丹麥)  拼音:dān mài
Denmark
國名。位于歐州的西北部。參見「丹麥王國」條。
《國語辭典》: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拼音:dì èr cì shì jiè dà zhàn
西元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國攻擊波蘭,至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日本投降之世界大戰(zhàn)。由中、美、英、法、蘇等國,抵抗德、義、日等軸心國的侵略;戰(zhàn)場包括歐、亞、非、澳四大洲;方式為陸??罩Ⅲw戰(zhàn)。主要過程:一、自開戰(zhàn)至一九四○年為德國席捲歐洲期。二、一九四一年德軍向蘇聯(lián)進(jìn)軍,同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與歐洲戰(zhàn)場合成世界性之全面戰(zhàn)爭。三、一九四三年義大利首宣告投降。四、一九四五年德國不支東西戰(zhàn)線的攻擊而潰敗,于五月七日簽降。五、日軍因硫磺島之役失利,美國于長崎、廣島投下原子彈及蘇俄的宣戰(zhàn)而于同年八月十日宣告戰(zhàn)敗投降,至九月二日正式簽字。前后歷時七年,人口及物質(zhì)的損失較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更為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