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釋大艤 朝代: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七
釋大艤,一名元來,字無異。姓沙氏,龍舒人也。早歲禮五臺落發(fā),往參無明于寶方,閱《傳鐙》有省,往見無明,復(fù)茫然自失。居久之,隨無明至玉山,聞護(hù)法神倒,劃然絕解,以偈呈無明。無明曰:“子到門矣?!币蝗找娙松龢洌腥绱髲?。走至無明所,問曰:“近日何如?”艤曰:“卻有一條活路,只是不許人知?!痹唬骸耙蛏醪辉S人知?”對曰:“不知不知?!睙o明乃舉婆子燒庵,及龍吟霧起公案,艤皆頌出。無明曰:“今日方知吾不汝欺也。”后隱信州博山,學(xué)侶輻輳,遂成叢席。天啟丁卯,鼓山僧眾方議合一,創(chuàng)作叢林。曹能始觀察與鄉(xiāng)人聯(lián)詞,延艤主之。至則立規(guī)飭繩,四眾翕然,徒侶累千,遂為始祖。上堂:“春日乍寒乍暖,春風(fēng)倏有倏無,若從此處會(huì)去,佛法天地懸殊。不從此處會(huì),又向何處去。才涉思惟,成群作隊(duì),不思惟處又如何?行人更在青山外?!本恿露鴼w。崇禎庚午九月十八日示寂,建塔博山,鼓山僧徒更塔衣缽于香爐峰前。艤嘗登喝水巖,吟曰:“云磴如鱗砌,扶筇縱步行。水從龍口出,松倚石痕生。濃樹藏嘉羽,層巒疊翠屏。懶譚西祖意,獨(dú)對遠(yuǎn)山明?!?/blockquote>
《國語辭典》:無異(無異)  拼音:wú yì
1.相同、沒有差別。如:「大小無異」?!妒酚?。卷七○。張儀傳》:「夫戰(zhàn)孟賁、烏獲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國,無異垂千鈞之重于鳥卵之上,必?zé)o幸矣?!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七:「玄宗閃開龍目,只見燈影連亙數(shù)十里,車馬駢闐,士女紛雜,果然與京師無異?!?br />2.莫怪、不以為奇?!睹献?。梁惠王上》:「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
《國語辭典》:無異議(無異議)  拼音:wú yì yì
1.不反對,不提不同的意見。如:「對于這項(xiàng)方案,眾人無異議通過?!?br />2.沒有反對或意見不同的人。
《分類字錦》:無異雜鉛(無異雜鉛)
唐制科書史百家問諸子相騰小說奔競有慚屑玉之化無異雜鉛之寶
分類:
《分類字錦》:晏然無異(晏然無異)
藝文類聚世說曰郤嘉賓三伏之日詣謝公炎暑熏赫雖復(fù)當(dāng)風(fēng)交扇猶沾汗流離謝著故絹衣食熱白粥晏然無異
分類:伏日
《國語辭典》:毫無異義(毫無異義)  拼音:háo wú yì yì
完全同意,絲毫沒有不同的意見。如:「對于課長的命令,大家都毫無異義?!?/div>
《國語辭典》:不啻  拼音:bù chì
1.不止、不僅?!逗鬂h書。卷二八上。馮衍傳》:「四垂之人,肝腦涂地,死亡之?dāng)?shù),不啻太半?!?br />2.如同?!稌?jīng)。秦誓》:「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埂都t樓夢》第七九回:「從小時(shí)父親去世的早,又無同胞弟兄,寡母獨(dú)守此女,嬌養(yǎng)溺愛,不啻珍寶,凡女兒一舉一動(dòng),彼母皆百依百隨?!?/div>
《漢語大詞典》:不翅
(1).不展開翅膀。韓非子·喻老:“有鳥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飛不鳴?!?br />(2).不啻。翅,通“ 啻 ”。不僅;不止。莊子·大宗師:“陰陽於人,不翅父母?!?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xué):“ 殷仲堪 精覈玄論,人謂莫不研究, 殷 乃嘆曰:‘使我解《四本》,談不翅爾?!?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書》之一:“今言之而不從,亦當(dāng)不翅三矣。” 林紓 《示兒書》:“十九歲爾祖父見背,苦更不翅。”
(3).不啻。翅,通“ 啻 ”。無異于。新唐書·陸贄傳:“ 關(guān)東 百物阜殷,士忲溫飽,比諸邊隅,不翅天地?!?span id="ankwuac" class="book">《金史·海陵諸子傳贊》:“ 海陵 睨人之子不翅魚肉,而獨(dú)己之子謀安,不可得矣。”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卷上:“旋為謀生所眷,矢愿嫁之,與姬同起居,不翅伉儷?!?br />(4).過多。《文選·王粲〈公宴詩〉》:“見眷良不翅,守分豈能違?” 張銑 注:“不翅,猶過多也。言見眷過多,守分不敢違忤?!?/div>
《國語辭典》:首善  拼音:shǒu shàn
模范?!稘h書。卷八八。儒林傳。序》:「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師始,繇內(nèi)及外?!购笫酪喾Q國都所在地為「首善之區(qū)」。
《國語辭典》:朝隱(朝隱)  拼音:cháo yǐn
身在朝廷而恬靜淡薄,有如隱退?!段倪x。夏侯湛。東方朔畫贊》:「染跡朝隱,和而不同。」《后漢書。卷五九。張衡傳》:「庶前訓(xùn)之可鉆,聊朝隱乎柱史?!?/div>
《國語辭典》:日寇  拼音:rì kòu
寇,盜匪。抗日戰(zhàn)爭期間(民國二十六年到三十四年)因日軍強(qiáng)行侵略的行為與強(qiáng)盜無異,故稱為「日寇」。
《國語辭典》:透光鏡(透光鏡)  拼音:tòu guāng jìng
發(fā)明于西漢,鏡的外形與一般青銅鏡無異。鏡背有紋飾和銘文,當(dāng)光線照射鏡面時(shí),與鏡面相對的墻上映出的影像與鏡背紋飾相應(yīng),這就是透光效應(yīng)。事實(shí)上,透光鏡的效應(yīng)不是透光而是映象。
《漢語大詞典》:生死無貳(生死無貳)
至死無異心。表示堅(jiān)定。《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shí)論選集·論立憲與外交之關(guān)系》:“自后屢與外人交鬨,百舉而百不勝,始微有悟於外人之籌餉則輸將恐后,陷陣則生死無貳,其所以致勝於我者,殆不盡由船堅(jiān)炮利之故?!?/div>
無異想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如來十八不共法之一。于一切眾生無遠(yuǎn)近親疏之異想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對一切眾生無遠(yuǎn)近親疏的思想,是如來十八不共法之一。
【三藏法數(shù)】
謂佛于一切眾生,平等普度,心無揀擇,是名無異想。
無異相似過類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十四過之一。立論者論法所用之同品,敵者無理分別,攻擊為非同品是異品之過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