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6詞典 1分類詞匯 95
《國語辭典》:散失  拼音:sàn shī
1.分散遺失?!侗饼R書。卷三四。楊愔傳》:「愔所著詩賦表奏書論甚多,誅后散失,門生鳩集所得者萬馀言?!?br />2.消散失去。如:「養(yǎng)分散失得快?!?/div>
《國語辭典》:飄零(飄零)  拼音:piāo líng
1.凋謝飄落。如:「落葉飄零,秋天轉(zhuǎn)眼又至?!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8466' target='_blank'>歐陽修 秋聲賦:「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br />2.比喻身世不幸,生活無依,四處流浪。唐。劉滄 旅館書懷詩:「秋看庭樹換風(fēng)煙,兄弟飄零寄海邊?!埂段拿餍∈贰返谒囊换兀骸感值茏粤T官之后,一身拓落,萬里飄零,以前之事,一言難盡。」
《國語辭典》:流亡  拼音:liú wáng
離開固定的住所,四處逃亡?!稘h書。卷二四。食貨志上》:「此商人所以兼并農(nóng)人,農(nóng)人所以流亡者也。」晉。潘岳馬汧督誄〉:「俾百姓流亡,頻于涂炭。」
《國語辭典》:散落  拼音:sàn luò
1.分散,不集中?!稘h書。卷七六。趙廣漢傳》:「其后強宗大族家家結(jié)為仇讎,奸黨散落,風(fēng)俗大改?!?br />2.分散的往下掉落。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歸心》:「天漢懸指,那不散落?水性就下,何故上騰?」
《漢語大詞典》:遺逸(遺逸)
亦作“ 遺佚 ”。亦作“ 遺軼 ”。
(1).遺漏;遺棄而不用。孟子·公孫丑上:“進不隱賢,必其以道;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span id="oab5dfs" class="book">《列子·黃帝》:“神圣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訓(xùn)者,無所遺逸焉?!?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夫科舉本以取天下英才,格律其大約也,或者捨彼取此,使士有遺逸之嗟。” 清 唐孫華 《送宮恕堂北上》詩:“況今名俊盡鶱騰,遺佚奇才只一箇。”
(2).遺失;散失。北齊書·盧文偉傳:“﹝ 盧詢祖 ﹞有文集十卷,皆致遺逸?!?宋 蘇轍 《上皇帝書》:“茍誠以為有遺才焉,則今所謂遺逸之書,有以收之矣?!?宋 蘇轍 《進御集表》:“臣頃被圣旨編次遺文,始於禁中,次及三省密院,下至文武諸臣之家,凡尺牘寸紙,無所遺軼?!?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八·漢遺文:“世以 柳子 編 西漢 文章,只據(jù)文選,固多遺軼?!?清 昭梿 嘯亭雜錄·宗室詩人:“晚年獨居一室,人跡罕至,詩篇不復(fù)檢閲,故多遺佚?!?胡樸安 《〈中國文學(xué)史〉序》:“ 牛宏 以典籍遺逸,表請開獻書之路?!?br />(3).指散失之物。多指遺文散籍;遺事逸聞。漢書·藝文志:“ 武帝 時,軍政 楊僕 捃摭遺逸,紀(jì)奏兵録,猶未能備。” 晉 干寶 《〈搜神記〉序》:“雖考先志於載籍,收遺逸於當(dāng)時,蓋非一耳一目之所親聞覩也,又安敢謂無失實者哉。” 宋 晁補之 《胡戢秀才效歐陽公集古作琬琰堂》詩:“詔畀千金訪遺逸,遺文逸字往往出?!?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若父祖捐館日,子孫幼弱,及一旦編摹,豈免小有疏略,當(dāng)隨拾遺佚而為別集可也?!?元 孛術(shù) 魯翀 《大都路總都管姚公神道碑》:“公揚歷四十餘年,功名事業(yè),磊磥赫奕。侃訪輯遺軼,既久始備?!?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xué)山七:“至如路史,第博采前人遺逸,務(wù)得其説,以傅三妃之名,其是非悉不暇記矣?!?清 龔自珍 《城南席上謠》:“一客談遺佚,目挾十錢入西市,五錢麥糊五錢紙,年年冬望 日本 使。”
(4).猶隱居。漢書·五行志中之下:“是歲遣博士 褚大 等六人持節(jié)巡行天下,存賜鰥寡,假與乏困,舉遺逸獨行君子詣行所在。” 唐 柳宗元 《賀赦表》:“廢金寶之貢,有以彰儉德;搜遺逸之士,有以表至公?!?清 黃宗羲 《陳伯美先生七十壽序》:“蓋 明 初之有求於遺逸者,議論之公;而今之不敢信草野者,聞見之陋也?!?br />(5).隱士;遺才。 唐 方干 《題懸溜巖隱者居》詩:“見説公卿訪遺逸,逢迎亦是戴烏紗?!?元 劉塤 隱居通議·駢儷一:“市駿骨而捐金,招來遺軼;聞鷄鳴而起舞,寤寐功名?!?span id="rtgn01e" class="book">《明史·麻僖傳》:“四十年疏陳納諫諍、舉枚卜、補大僚、登遺佚、速考選數(shù)事,不報?!?明 貝瓊 《送王克讓員外赴陜西》:“應(yīng)念東南有遺佚,采芝深谷尚盤桓?!?梁啟超 《中國積弱溯源論》第三節(jié):“ 圣祖仁皇帝 ,一開博學(xué)鴻詞科,再設(shè) 明 史館,搜羅遺佚,徵辟入都,位之以一清秩一空名,而天下帖帖然、戢戢然矣?!?吳晗 《社會賢達考》:“隱了幾年,跟了幾年,名氣有了,盛朝圣世是應(yīng)該徵舉遺逸的,于是得了‘社會賢達’之名而馳馬奔命,趕進京師‘初入朝堂’了?!?br />(6).指前一朝代留下來的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五·退谷論經(jīng)學(xué):“ 明 初,人猶多經(jīng)學(xué),皆 元 時遺逸。” 胡樸安 《〈中國文學(xué)史〉序》:“ 順 康 之世,故老遺逸,越在草莽,承東林氣節(jié)之盛,為經(jīng)濟有用之學(xué)。” 梁啟超 《論私德》二:“ 順 康 間,首開博學(xué)鴻詞,以摯遺逸?!?/div>
《漢語大詞典》:散亡
(1).離散逃亡。管子·宙合:“百姓不養(yǎng),則眾散亡?!?span id="wo1anph" class="book">《史記·高祖功臣候者年表》:“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戶口可得而數(shù)者十二三?!?清 昭槤 嘯亭雜錄·李壯烈戰(zhàn)跡:“糧餉莫繼,士卒散亡?!?br />(2).指散亡之眾。北齊書·魏蘭根傳:“ 寶寅 至 雍州 ,收輯散亡,兵威復(fù)振?!?宋 文天祥 《告先太師墓文》:“收拾散亡,息于海隅?!?br />(3).散失。史記·儒林列傳:“及至 秦 焚書,書散亡益多?!?宋 蘇軾 《郊祀奏議》:“ 秦 燔,經(jīng)籍散亡。” 魯迅 《三閑集·〈世界近代短篇小說集〉小引》:“將零星的小品,聚在一本里,可以較不容易于散亡。”
《國語辭典》:散逸  拼音:sǎn yì
閒散安逸。《梁書。卷四四。世祖二子傳。忠壯世子方等傳》:「性愛林泉,特好散逸?!?/div>
《國語辭典》:遺落(遺落)  拼音:yí luò
1.失落?!都t樓夢》第三一回:「史湘云聽了,方知是他遺落的?!?br />2.脫略,不受拘持?!稌x書。卷四九。阮籍傳》:「遺落世事,雖去佐職,恒游府內(nèi),朝宴必與焉。」
《漢語大詞典》:亡去
(1).逃遁。史記·鄭世家:“ 華元 殺羊食士,不與其御 羊斟 ,怒以馳 鄭 , 鄭 囚 華元 。 宋 贖 華元 , 元 亦亡去。”漢書·吳王濞傳:“ 吳 大敗,士卒多飢死叛散。於是 吳王 乃與其戲下壯士千人夜亡去,度 淮 走 丹徒 ,保 東越 ?!?br />(2).散失。 宋 蘇舜欽 《題〈杜子美別集〉后》:“念其亡去尚多,意必皆在人間?!?/div>
分類:散失逃遁
《漢語大詞典》:亡逸
(1).逃亡。資治通鑒·后漢高祖乾祐元年:“ 景崇 恐 匡贊 牙兵亡逸,欲文其面。”
(2).指逃亡的人。 宋 秦觀 《盜賊中》:“若此之類,與夫捕獲亡逸賞罰之格,凡數(shù)十條,然皆畫一之制也。”
(3).散失。隋書·音樂志上:“《晉中經(jīng)部》,無復(fù)樂書;《別録》所載,已復(fù)亡逸?!?宋 劉麟 《〈元氏長慶集〉序》:“今之所見者,僅數(shù)十家而已,以是知 唐 人之文亡逸者多矣。” 清 俞樾 《茶香室續(xù)鈔·書敘指南》:“書敘指南專為尺牘設(shè),所引諸書,今多亡逸?!?br />(4).指散失的文字、書籍。隋書·儒林傳序:“考正亡逸,研覈異同?!?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二游詩·徐詩》:“ 貞觀 購?fù)鲆荩?蓬瀛 漸周旋?!?/div>
《漢語大詞典》:散佚
散失。 唐 劉知幾 史通·古今正史:“會 董卓 作亂,大駕西遷,史臣廢棄,舊文散佚?!?明 劉若愚 酌中志·見聞瑣事雜記:“所蓄書籍法帖盡散佚一空?!?阿英 《關(guān)于瞿秋白的文學(xué)遺著》:“關(guān)于 秋白 的遺著,散佚的實在太多?!?/div>
分類:散佚散失
《漢語大詞典》:散離(散離)
分散;散失。左傳·成公十三年:“散離我兄弟,撓亂我同盟,傾覆我國家?!?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崔駰傳》:“昔 大庭 尚矣, 赫胥 罔識。淳樸散離,人物錯乖。”
分類:分散散失
《國語辭典》:隱沒(隱沒)  拼音:yǐn mò
隱匿、消失?!稌?jīng)。呂刑》:「其刑上備,有并兩刑」句下唐??追f達。正義:「言有兩刑,亦具上之,恐獄官有所隱沒,故戒之?!?/div>
《漢語大詞典》:遺亡(遺亡)
亦作“ 遺亾 ”。
(1).遺落;散失。 唐 張九齡 《上封事書》:“臣以為始造簿書,以備用人之遺亾耳。” 宋 王十朋 《〈潛澗嚴(yán)闍梨文集〉序》:“平生製述甚多,旋已遺亡。” 元 馬端臨 《〈文獻通考〉序》:“聊輯見聞,以備遺亡耳?!?br />(2).指遺失、散落的東西。隋書·經(jīng)籍志一:“ 魏氏 代 漢 ,采掇遺亡,藏在祕書中、外三閣。” 唐 楊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縣學(xué)先圣廟堂碑文》:“路無遺亡,器不雕偽?!?宋 蘇軾 《論閏月不告朔猶朝于廟》:“夫子傷 周 道之殘缺,而禮樂文章之壞也,故區(qū)區(qū)焉掇拾其遺亡,以為其全不可得而見矣?!?清 陳芝光 南宋雜事詩之七七:“他年十萬軍聲亂,洲上遺亡何處蹤?”
《國語辭典》:流失  拼音:liú shī
散失。如:「施工單位沒有做好水土保持,造成附近土壤流失?!埂逗鬂h書。卷七。孝桓帝紀(jì)》:「又詔被水死流失尸骸者,令郡縣鉤求收葬?!?/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