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吐暈(吐暈)
散發(fā)光彩。 清 查慎行 《謝賜玻璃眼鏡》詩之一:“明珠吐暈泥沙外,爝火分光日月邊?!?/div>
《漢語大詞典》:肆芳
謂散發(fā)芳香。 南朝 宋 傅亮 《芙蓉賦》:“徼旭露以滋采,靡朝風而肆芳?!?/div>
《漢語大詞典》:逸散
(1).猶散失。《新華文摘》1985年第2期:“中間雖然幾經戰(zhàn)火變遷,時有逸散,然其珍典祕籍的數量,仍然可觀?!?br />(2).釋放,散發(fā)。《新聞出版報》1989.3.29:“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地球熱量不能向外逸散。”
《漢語大詞典》:施散
布施散發(fā)。《孔子家語·曲禮子貢問》:“ 孔子 曰:‘富而不好禮,殃也。 敬叔 以富喪矣而又弗改,吾懼其將有后患也?!?敬叔 聞之,驟如 孔氏 ,而后循禮施散焉?!?郁達夫 《出奔》:“這些富紳地主,到了每年的冬天,拿出錢來施米施衣,米票錢票總要交一大把給 董大善士 ,托他們夫婦在就近的鄉(xiāng)間去酌量施散?!?/div>
《漢語大詞典》:攄光(攄光)
散發(fā)光輝,閃光。 明 劉若愚 酌中志·見聞瑣事雜記:“以至懿行隱逸之倫,詩酒曠達之士,咸得攄光傳記,照映后先?!?/div>
《國語辭典》:發(fā)燒(發(fā)燒)  拼音:fā shāo
1.一種生理病理反應,也稱為「發(fā)熱」、「發(fā)熱反應」。是指身體控制體溫的神經中樞為因應身體所需將體溫設定至高于正常范圍。最常引起發(fā)燒的原因是感染,包括細菌、病毒和黴菌等。癌癥、自體免疫疾病和藥物等也是可能的原因。
2.比喻非常興盛或狂熱。如:「最近股市又發(fā)燒了?!?/div>
《漢語大詞典》:呈味
謂散發(fā)甘美的氣味。宋書·禮志三:“雕氣降雰於宮榭,珍露呈味於禁林?!?/div>
《漢語大詞典》:呹肸
亦作“ 呹肸 ”。 迅疾散發(fā)貌。文選·揚雄〈甘泉賦〉:“薌呹肹以棍批兮,聲駍隱而歷鐘。” 張銑 注:“呹肹,疾散皃。言香氣與風同歷於鐘,乃駍隱而發(fā)聲?!泵[,漢書·揚雄傳上作“肸”。
《漢語大詞典》:噴散
噴涌四散;散發(fā)開來。例如:一種怪味,從那個小玻璃瓶中噴散出來,讓人難以忍受。
《漢語大詞典》:鋪撒(鋪撒)
猶散發(fā),施舍。 元 關漢卿 《調風月》第三折:“我便收撮了火性,鋪撒了人情。饒過你那虧人不志誠?!?/div>
《漢語大詞典》:街頭詩(街頭詩)
印成傳單在街頭散發(fā)或發(fā)表在街頭墻上的詩,內容多半反映當前的現實問題。 管樺 《井臺上》:“你沒看見?街頭詩都寫到墻上啦--別看 德全 老婆五十三,她是咱村的女模范!”
《漢語大詞典》:嶂氣(嶂氣)
即瘴氣,南方山林間散發(fā)的濕熱空氣。從前認為是導致瘴癘的原因。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迦摩縷波國:“詳問土俗,可兩月行,入 蜀 西南之境,然山川險阻,嶂氣氛沴,毒蛇毒草,為害滋甚?!?/div>
《國語辭典》:洋爐(洋爐)  拼音:yáng lú
西式煤油火爐。置有煙筒,以便將煙排到室外。也稱為「洋火」。
《國語辭典》:宣傳彈(宣傳彈)  拼音:xuān chuán dàn
用來散發(fā)宣傳品的炸彈、炮彈。通常用飛機投擲,或由發(fā)射火炮方式送到目標處。
《漢語大詞典》:吁荼
謂散發(fā)出溫暖之氣。尚書大傳卷一下:“夏者假也,吁荼萬物而養(yǎng)之外也?!?鄭玄 注:“讀曰噓舒。”尚書大傳卷一下:“陽盛則吁荼萬物而養(yǎng)之外也,陰盛則呼吸萬物而藏之內也?!?鄭玄 注:“吁荼,氣出而溫;呼吸,氣入而寒。溫則生,寒則殺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