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威儀師(威儀師)
(1).僧寺職事名。佛徒受戒時有教授師,指示坐作進退之威儀,此教授師又稱威儀師。一般法會中指導眾僧儀式,作法之僧亦襲用此名。參閱《四分律行事鈔》卷上三引《受戒緣集》。
(2).指擅長法儀的道士。唐六典·尚書禮部·祠部郎中員外郎:“道士修行有三號,其一曰法師,其二曰威儀師,其三曰律師。”
《國語辭典》:五經(jīng)博士(五經(jīng)博士)  拼音:wǔ jīng bó shì
教授五經(jīng)的學官。漢武帝時設置,可自收弟子,講經(jīng)于太學。
《漢語大詞典》:文選巷(文選巷)
巷名。在 江蘇省 楊州市 。 隋 曹憲 以文選教授生徒,故稱其所居之巷為 文選巷 。參見“ 文選樓 ”。
《漢語大詞典》:文選樓(文選樓)
樓名。一在 湖北省 襄陽縣 。 南朝 梁 昭明太子 蕭統(tǒng) 建。 統(tǒng) 集 劉孝威 、 庾肩吾 等十余人,于此輯文選,故名。一在 江蘇省 揚州市 。舊謂 蕭統(tǒng) 讀書處。或言非是,乃 隋 曹憲 故居, 憲 以文選教授生徒,故名所居巷為 文選巷 ,樓為 文選樓 。 清 阮元 居 文選巷 ,建樓五間,題名 隋文選樓 ,用以藏書,所輯書名《文選樓叢書》。 清 趙翼 《昭明讀書臺》詩:“ 昭明 文選樓 ,舊在 邗江 涘。”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文選樓:“ 揚州 有 文選樓 、 文選巷 之名。見於 王象之 《輿地紀勝》及 羅愿 《鄂州集》。乃 隋 曹憲 以文選學開之, 唐 李善 等以注《選》繼之,非 梁 昭明太子 讀書處也?!眳⒁?清 阮元 《揚州隋文選樓記》
《漢語大詞典》:訟學(訟學)
舊時教授訴訟的學堂。 宋 周密 癸辛雜識·續(xù)集·訟學業(yè)觜社:“ 江 西人好訟,是以有簪筆之譏,往往有開訟學以教人者,如金科之法,出甲乙對答及譁訐之語,蓋專門於此,從之者常數(shù)百人?!?/div>
《國語辭典》:四權分立(四權分立)  拼音:sì quán fēn lì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喜斯羅著有「自由」一書,主張將國會中的彈劾權獨立,使彈劾權與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并列而成為四權分立。
《國語辭典》:軍事學校(軍事學校)  拼音:jūn shì xué xiào
教授軍事科學及訓練軍事戰(zhàn)技,以培養(yǎng)軍事人材,建立國軍基礎的學校。如國防醫(yī)學院、國防大學等均屬之。
《國語辭典》:警官學校(警官學校)  拼音:jǐng guān xué xiào
專門教授警政實用科技學術、培養(yǎng)大專以上水準的現(xiàn)代警政專才學校。
《國語辭典》:國子監(jiān)博士(國子監(jiān)博士)  拼音:guó zǐ jiàn bó shì
職官名。國家設置的最高學府里,專門教學講授的教授?!?a target='_blank'>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天子看見,說道:『這虞育德年紀老了,著他去做一個閒官罷。』當下就補了南京的國子監(jiān)博士?!?/div>
《國語辭典》:亞當斯密(亞當斯密)  拼音:yà dāng sī mì
Adam Smith
人名。(西元1723~1790)英國經(jīng)濟學家。曾任格拉斯哥大學論理學及倫理學教授,后辭職漫游歐洲大陸,歸國后,從事著述,所著《國富論》一書,為近世經(jīng)濟學巨著,當時歐洲各國的通商政策,頗受其影響。
《國語辭典》:伯希和  拼音:bó xī hé
Paul Pelliot
人名。(西元1878~1945)法國漢學家。曾任法國遠東學院教授、中國中央研究院院士、俄國科學院院士。西元一九○六年來華,在敦煌發(fā)現(xiàn)大批古書。對漢學涉獵廣博,考證精細,尤長于比較語言學,用以治中國史地,貢獻甚大,影響深遠。著有《敦煌千佛洞》、《真臘風土記箋釋》等書。
《國語辭典》:包班制  拼音:bāo bān zhì
主要在小學中,由一位老師負責教授一個班級所有或大部分的課程。
《國語辭典》:才藝班(才藝班)  拼音:cái yì bān
教授語文、音樂、藝術、電腦等才能技藝的短期訓練班。
《國語辭典》:高農(nóng)(高農(nóng))  拼音:gāo nóng
高級農(nóng)業(yè)職業(yè)學校的縮稱。以教授有關農(nóng)業(yè)方面的知識、技能為主的學校。
《國語辭典》:大學自治(大學自治)  拼音:dà xué zì zhì
指大學教授與學生等全部成員,以該大學成員身分,依大學法第一條規(guī)定之:「大學應受學術自由之保障,并在法律規(guī)定范圍內,享有自治權?!构餐悦裰鞒绦驔Q定與學術有關之事務。
《國語辭典》:董生下帷  拼音:dǒng shēng xià wéi
漢代名儒董仲舒教授弟子時,放下帷幕講誦,三年不窺視園圃。典出《漢書。卷五六。董仲舒?zhèn)鳌?。后遂用董生下帷比喻非常專注于學術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