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
【佛學大辭典】
(術語)梵語,魔羅Ma%ra之略。譯為能奪命,障礙,擾亂,破壞等。害人命,障礙人之善事者,欲界之第六天主為魔王,其眷屬為魔民魔人,舊譯之經論,作磨,梁武改為魔字。婆沙論四十二曰:「問曰:何故名魔?答曰:斷慧命故名魔,復次常行放逸有害自身故名魔。」智度論五曰:「除諸法實相,馀殘一切法,盡名為魔。(中略)問曰:何以名魔?答曰:奪慧命,壞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為魔?!怪嵌日摿嗽唬骸改匮阅軍Z命者,唯死魔實能奪命,馀者亦能作奪命因緣,亦奪智慧命,是故名殺者。」義林章六本曰:「梵云魔羅,此云擾亂障礙破壞。擾亂身心障礙善法破壞勝事,故名魔羅,此略云魔。」玄應音義二十一曰:「魔莫何反,書無此字,譯人義作。梵云魔羅,此翻名障,能為修道作障礙故。亦言殺者,常行放逸斷慧命故,或云惡者,多愛欲故?!够哿找袅x十二曰:「魔羅唐云力也,即他化自在天中魔王波旬之異名也。此類鬼神有大神力,能與修出世法者為留難事,名為魔羅。以力為名,又略去羅字?!?br />【佛學常見辭匯】
梵語魔羅的簡稱,華譯為能奪命、障礙、擾亂、破壞等,即能害人性命和障礙擾亂人們修道的餓鬼,欲界第六天之天主即是魔王。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魔梵語魔羅之略,譯為能奪命、障礙、擾亂、破壞等,害人命,障礙人之善事者,欲界之第六天主為魔王,其眷屬為魔民魔人。智度論曰:「除諸法實相,馀殘一切法,盡名為魔?!?br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三魔 煩惱、五陰、生死。
四魔 三魔、加天魔。
八魔 四魔、加無常、無樂、無我、無凈之四。
十魔 蘊、乃至菩提法智。
三魔 善知識、三昧、菩提心。
五魔 天、罪、行、惱、死。
五陰魔 色、受、想、行、識。
色陰魔十 出礙、乃至變形。
受陰魔十 悲憫、乃至愛欲。
想陰魔十 怪鬼、乃至天眷。
行陰魔十 無因、乃至涅槃。
識陰魔十 冥諦、乃至獨倫。
二類魔 界內、界外。
界內魔十 精靈、乃至心念。
界外魔十 三昧、乃至果位。
【俗語佛源】
「魔」是梵語mara(魔羅)的省音。原來譯作「磨」,梁武帝認為「字宜從鬼」,改成「魔」,沿用至今。「魔」意譯為「殺者」、「奪命」、「能奪命者」、「障礙」等,亦作「惡魔」。一切擾亂身心、障礙修行的事物,均可稱為「魔」或「魔障」。經中關于「魔」的講法很多,主要有「四魔」為障:一是「煩惱魔」,即貪、嗔、癡等。二是「五陰魔」即種種身心煩惱。三是「死魔」,即生死無常的威脅,四是「天魔」,即欲界第六天的魔王,名叫「魔波旬」(marapapiyas),意譯為「惡障」。據說他經常率領魔眾到人間去破壞佛法。釋迦牟尼「成道」前夕,曾在菩提樹下降伏了魔波旬率領的魔軍?!段饔斡洝返壬裨捫≌f中關于「魔」的描寫都源于佛經。后來,用「魔」、「魔鬼」泛指一切惡徒邪術,也引申指神奇之事,如「魔術」等。(李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