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九下《萬章上》
「孟子曰:『否,不然?!灰烈谟休分?,而樂堯舜之道焉,非其義也,非其道也,祿之以天下弗顧也。系馬千駟,弗視也,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湯使人以幣聘之。囂囂然曰:『我何以湯之聘幣為哉?我豈若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哉?』湯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與我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吾豈若使是君為堯舜之君哉,吾豈若使是民為堯舜之民哉?!晃嶝M若于吾身親見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后知,使先覺覺后覺也,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之溝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湯而說之,以伐夏救民?!?/span>
《史記》卷三〈殷本紀〉~98~
湯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湯適長孫也,是為帝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作肆命,作徂后。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宮。三年,伊尹攝行政當國,以朝諸侯。帝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例句
桐宮放太甲,攝政無愧色。三年帝明道,委質終輔翼。
典故 伊尹負鼎
湯舉伊尹
伊尹志
尹屈烹飪
相關人物伊尹(名摯,又名阿衡)
《史記》卷三《殷本紀》
「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于王道。或曰,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湯舉任以國政。伊尹去湯適夏。既丑有夏,復歸于亳。入自北門,遇女鳩、女房,作《女鳩女房》?!固?#183;司馬貞《史記索隱》引《孫子兵書》:「伊尹名摯?!?/span>
例句
空懷伊尹心,何補堯舜治。
進無負鼎說,退慚補袞詩。
叢觴祝堯壽,合鼎獻湯廚。
殷王期負鼎,汶水起垂竿。
三嘆承湯鼎,千歡接舜壺。
如何負公鼎,被敚笑時人。
言謝垂鉤隱,來參負鼎職。
掛瓢馀隱舜,負鼎爾干湯。
典故 夔
夔聽
夔相
相關人物伊尹(名摯,又名阿衡)
夔
龍
參考典故伊尹
《尚書·虞書·舜典》
「伯拜稽首,讓于夔龍,……帝曰:『俞往欽哉!』帝曰:『夔,命汝典樂,教冑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而無傲。……神人以和。』夔曰:『于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帝曰:『龍,朕堲讒說殄行,震驚朕師,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舊題漢·孔安國傳:「夔、龍,二臣名?!?/span>
《史記》卷三《殷本紀》
「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于王道。或曰,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湯舉任以國政。伊尹去湯適夏。既丑有夏,復歸于亳。入自北門,遇女鳩、女房,作《女鳩女房》。」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孫子兵書》:「伊尹名摯?!?/span>
例句
圣哲承休運,伊夔列上臺。
并進夔龍位,仍齊龜鶴年。
圣朝同舜日,作相有夔龍。
滄海舉歌夔是相,歷山回禪舜為君。
叨承廊廟選,謬齒夔龍弼。
奕世皆夔龍,中臺竟三拆。
天子棲穆清,三臺付夔龍。
天子坐宣室,夔龍奉謨猷。
伶官詩必誦,夔樂典猶稽。
巢許山林志,夔龍廊廟珍。
愧非夔龍姿,忽佐堯舜君。
后夔如為聽,從此振琮琤。
良游盛簪紱,繼跡多夔龍。
臺鼎嘗虛位,夔龍莫致堯。
殿省秘清曉,夔龍升紫微。
帝念夔能政,時須說濟川。
上言陳堯舜,下言引龍夔。
糠秕當世道,長揖夔龍朝。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卷十五《伊水》
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嬰兒于空桑中,言其母孕于伊水之濱,夢神告之曰,臼水出而東走。母明視而見臼水出焉,告其鄰居而走,顧望其邑,咸為水矣。其母化為空桑,子在其中矣。莘女取而獻之,命養(yǎng)于庖,長而有賢德,殷以為尹,曰伊尹也。
《史記》卷三《殷本紀》
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湯舉任以國政。
典故莘渭
載同歸
相關人物伊尹(名摯,又名阿衡)
周文王
太公望
《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478~
于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于渭之陽,與語大說,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圣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构侍栔弧柑?,載與俱歸,立為師。
《后漢書》卷五十二〈崔骃列傳·崔骃〉~705~
建武初,朝廷多薦言之者,幽州刺史又舉篆賢良。篆自以宗門受莽偽寵,慚愧漢朝,遂辭歸不仕。客居滎陽,閉門潛思,著周易林六十四篇,用決吉兇,多所占驗。臨終作賦以自悼,名曰慰志。其辭曰:「嘉昔人之遘辰兮,美伊、傅之●時。應規(guī)矩之淑質兮,過班、倕而裁之。協(xié)準矱之貞度兮,同斷金之玄策。何天衢于盛世兮,超千載而垂績。豈脩德之極致兮,將天祚之攸適?」
典故相關人物伊尹(名摯,又名阿衡)
皋陶
參考典故伊呂
皋陶
《漢書》卷四十《張陳王周傳贊》
「時固始弱冠,奏記說蒼曰:『……將軍宜詳唐、殷之舉,察伊、皋之薦,令遠近無偏,幽隱必達?!弧固?#183;李賢注:「堯舉皋陶,湯舉伊尹?!?/span>
例句
方將襲伊皋,永以崇夏殷。
伊皋爭負鼎,舜禹讓垂旒。
皇天未啟升平運,不使伊皋相禹湯。
伊皋運元化,衛(wèi)霍輸筋力。
《后漢書》卷七十八《宦者傳·序》
或稱伊、霍之勛,無謝于往載;或謂良、平之畫,復興于當今。
典故相關人物伊尹(名摯,又名阿衡)
呂尚(姜太公)
參考典故太公望
阿衡
《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zhèn)髻潯?/span>
「劉向稱『董仲舒有王佐之材,雖伊呂亡以加。』」唐·顏師古注:「伊,伊尹。呂,呂望也?!?/span>
例句
蒼生屬伊呂,明主仗韓彭。
伊呂代封爵,夷齊終身饑。
伊呂深可慕,松喬定是虛。
能將此道助皇風,自可殊途并伊呂。
《漢書》卷四十《張陳王周傳贊》
「周勃為布衣時,鄙樸庸人,至登輔佐,匡國家難,誅諸呂,立孝文,為漢伊周,何其盛也!」唐·顏師古注:「處伊尹、周公之任。」
《晉書》卷五十一《摯虞傳》
摯虞作《思游賦》:……問王母于椒丘。觀玄烏之參趾兮,會根壹之神籌。擾毚兔于月窟兮,詰姮娥于蓐收。爰攬轡而旋驅兮,訪北叟之倚伏。
《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列傳》
其子曰張摯,字長公,官至大夫,免。以不能取容當世,故終身不仕。
例句
圣朝久棄青云士,他日誰憐張長公。
柳吳興近無消息,張長公貧苦寂寥。
高人往來廬山遠,隱士往來張長公。
世議排張摯,時情棄仲翔。
世道不相容,嗟嗟張長公。
典故致君堯舜
致君堯湯
相關人物伊尹(名摯,又名阿衡)
《孟子注疏》卷九下〈萬章章句上〉~70~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非其義也,非其道也,祿之以天下,弗顧也;系馬千駟,弗視也。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湯使人以幣聘之,囂囂然曰:『我何以湯之聘幣為哉?我豈若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哉?』湯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與我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吾豈若使是君為堯舜之君哉?吾豈若使是民為堯舜之民哉?吾豈若于吾身親見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后知,使先覺覺后覺也。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之溝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湯而說之以伐夏救民。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況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遠或近,或去或不去,歸潔其身而已矣。吾聞其以堯舜之道要湯,末聞以割烹也。林氏曰:「以堯舜之道要湯者,非實以是要之也,道在此而湯之聘自來耳。猶子貢言夫子之求之,異乎人之求之也」愚謂此語亦猶前章所論父不得而子之意。伊訓曰:『天誅造攻自牧宮,朕載自亳?!?/span>
例句
仕宦至公相,致君作堯湯。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