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5詞典 1分類詞匯 24
《國語辭典》:柳琴  拼音:liǔ qín
樂器名,彈撥樂器。形似琵琶而略小,通體長約六十五公分。早期為二弦、三弦,今有四軫,四弦,一般為二十四品位,亦有增加到廿八品位,按半音排列。流行于山東、江蘇、安徽三省交界處,是柳琴戲、泗州戲和亂彈的主要伴奏樂器,亦用于常州絲弦。近年成為民族樂團的高音樂器,開始出現(xiàn)獨奏曲和協(xié)奏曲。也稱為「柳葉琴」、「土琵琶」、「小琵琶」、「金剛腿」。
《漢語大詞典》:熱瓦甫(熱瓦甫)
撥弦樂器。琴身為木制,共鳴箱呈半球形,以皮蒙面。琴頸細長,頂部彎曲。有三弦、五弦、六弦、七弦、八弦、九弦等不同形制。為 維吾爾 、 塔吉克 和 烏孜別克族 重要的獨奏、伴奏和合奏樂器。《人民日報》1970.9.29:“千萬支熱瓦甫一起彈奏,千萬張達甫鼓一起敲響?!?/div>
《國語辭典》:箜篌  拼音:kōng hóu
樂器名,彈撥樂器。也稱為「空侯」、「坎侯」。漢武帝令樂人侯調(diào)始造空侯?!讹L俗通》、《通典》則說是侯調(diào)所作。因為制器的人姓侯,故名空侯。而其聲坎坎,亦有叫坎侯。形狀似瑟而較小,弦數(shù)不一,少至五根,多至二十五根。古代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等三種形制。現(xiàn)在新制的箜篌仿豎琴而制,有音箱,常用于獨奏、重奏和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樂隊中應用。
《國語辭典》:胡琴  拼音:hú qín
樂器名,擦弦樂器:(1)古代漢人稱域外民族為「胡」,因而泛指從域外傳過來的琴稱之為胡琴。以木、竹、椰殼等為筒,筒上蒙蛇皮或木板,筒設桿柄,柄端穿一橫孔,再以二軸貫穿,由軸至筒,主要為兩弦,另用竹弓張馬尾置于兩弦之間,摩擦發(fā)聲。音色優(yōu)美,應用甚廣,種類亦多。(2)現(xiàn)今泛指中國民族樂器中,以弓弦磨擦琴弦,使之振動以發(fā)出聲音的拉弦樂器。包括傳統(tǒng)的二胡(又稱南胡)、板胡、京胡、粵胡、四胡、墜胡、椰胡等,以及近現(xiàn)代配合民族樂團的出現(xiàn)所改良發(fā)展出的高胡、中胡、革胡等。也稱為「提琴」。
《國語辭典》:大阮  拼音:dà ruǎn
1.三國魏阮籍的美稱。參見「阮籍」條。
2.阮咸的別名。參見「阮咸」條。
《漢語大詞典》:大小阮
指 三國 魏 后期詩人 阮籍 與其兄子 阮咸 。二人同為“竹林七賢”中人。世稱 阮籍 為 大阮 。 阮咸 為 小阮 。后用以稱美叔侄。 宋 呂本中 紫微詩話:“ 劉師川 , 莘老丞相 幼子,力學有文,嘗贈舍弟詩云:‘ 大阮 平生余所愛, 小阮 相逢亦傾蓋?!?宋 楊萬里 《和文明主簿叔見寄之韻》之二:“從來大小 阮 ,一笑更誰知?”
《國語辭典》:阮咸  拼音:ruǎn xián
1.人名。字仲容,生卒年不詳,三國時魏國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東南)人,阮籍之侄。性任達不拘,長于音律。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峽流泉〉相傳為他的作品。擅長彈奏直項琵琶。為竹林七賢之一。
2.樂器名,彈撥樂器。古稱秦琵琶或月琴。圓形音箱,直柄,四弦,原為十二品位。晉人阮咸善于彈奏此種樂器,故稱為「阮咸」。唐代武則天時發(fā)展為十三品位,今增為二十四品位,有低音阮、大阮、中阮、小阮之分??勺鰹楠氉?、合奏之用。
《漢語大詞典》:鐵撥(鐵撥)
彈撥弦樂器的工具。鐵制而成,故名。 唐 段安節(jié) 樂府雜錄·琵琶:“ 開元 中有 賀懷智 ,其樂器以石為槽,鵾雞筋作絃,用鐵撥彈之?!?宋 蘇軾 《杜介熙熙堂》詩:“遙想閉門投轄飲,鵾絃鐵撥響如雷?!?元 張憲 《良宵》詩:“鐵撥頓敲壺口破,金刀頻剪燭心齊?!?/div>
《漢語大詞典》:擘阮
謂彈琴。阮,阮咸,撥弦樂器,形似月琴,豎抱懷中,用兩手齊奏。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一:“德行文章沒包彈,綽有賦名詩價。選甚嘲風詠月,擘阮分茶?!?清 顧景星 《〈楝亭集〉序》:“弧騎、劍槊、彈碁、擘阮悉造精詣?!?/div>
《漢語大詞典》:箏阮
秦箏與阮咸。古代的兩種撥弦樂器。 陳洵 海綃說詞·通論:“昔 朱復古 善彈琴,言琴須帶拙聲,若太巧,即與箏阮何異?!?/div>
《漢語大詞典》:撚抹
彈撥弦樂器的指法。捻,揉弦。抹,順手下?lián)堋?宋 葛長庚 《琴樂序》:“忽忽捻抹,其韻虛豁,如在池亭蓮花燦發(fā)。”
《漢語大詞典》:錫錫(錫錫)
象聲詞。形容金屬碰撞或撥弦樂器演奏時的聲響。翻譯名義集·犍椎道具:“隙棄羅:此云錫杖,由振時作錫錫聲,故《十誦》名聲杖?!?唐 顧況 《李供奉彈箜篌歌》:“珊瑚席,一聲一聲鳴錫錫?!?/div>
《漢語大詞典》:崩崩
象聲詞。彈撥弦樂器所發(fā)出的聲響。 明 袁于令 《雙鶯傳》:“畢崩崩拊瑟彈箏,廝瑯瑯吹箎擊磬。” 茅盾 《官艙里》:“古書上稱贊七弦琴的話太多了,實在琴的聲音不好聽,崩崩!洞洞!象彈棉花?!?/div>
《國語辭典》:洋琴  拼音:yáng qín
樂器名。參見「揚琴」條。
《國語辭典》:揚琴(揚琴)  拼音:yáng qín
樂器名,擊弦樂器。明末由中東、波斯(伊朗)一帶傳入中國。以木為盒,如扇面狀,上張銅絲或鋼絲為弦,以琴竹敲擊發(fā)聲。亦稱為洋琴、打琴、敲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等,現(xiàn)代幾乎統(tǒng)一稱作「揚琴」,一般多為四橋半,四個八度,普遍使用于民族器樂合奏。
《漢語大詞典》:冬不拉
哈薩克語dombra譯音。哈薩克族撥弦樂器。琴腹呈梨形,正面平,背面有平、凸兩種,頸細而長,頸上纏絲弦以分隔音位,一般有兩根弦。
《漢語大詞典》:龍阮(龍阮)
柄上刻飾龍形的撥弦樂器阮咸。 宋 吳自牧 夢粱錄·諸庫迎煮:“﹝妓女﹞次擇秀麗有名者,帶珠翠朵玉冠兒,銷金衫兒裙兒,各執(zhí)花斗鼓兒,或捧龍阮琴瑟?!眳⒁姟?阮咸 ”。
《國語辭典》:阮咸  拼音:ruǎn xián
1.人名。字仲容,生卒年不詳,三國時魏國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東南)人,阮籍之侄。性任達不拘,長于音律。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峽流泉〉相傳為他的作品。擅長彈奏直項琵琶。為竹林七賢之一。
2.樂器名,彈撥樂器。古稱秦琵琶或月琴。圓形音箱,直柄,四弦,原為十二品位。晉人阮咸善于彈奏此種樂器,故稱為「阮咸」。唐代武則天時發(fā)展為十三品位,今增為二十四品位,有低音阮、大阮、中阮、小阮之分。可做為獨奏、合奏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