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5詞典 1分類詞匯 24
共24,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分類詞匯(續(xù)上)
伽倻琴
巴拉拉卡琴
四弦琴
東不拉
吹竹彈絲
撚挑
捻挑
捻抹
豎箜篌
《漢語大詞典》:伽倻琴
朝鮮 和 中國 朝鮮族撥弦樂器。相傳六世紀時已流傳于 朝鮮 新羅 南方的 伽倻國 。形似箏。原有雅樂用者與俗樂用者二種。其現(xiàn)代形制為:長約一百五十二厘米,闊約十七至二十一厘米,張十二弦。常用于獨奏和伴奏歌唱。
《國語辭典》:巴拉拉卡琴  拼音:bā lā lā kǎ qín
樂器名,撥弦樂器。balalaika的中譯名,琴背扁平、琴腹三角形,長桿、三根弦。流行于俄羅斯民間,用于民謠及舞蹈伴奏,亦可獨奏。也稱為「三角琴」。
《國語辭典》:四弦琴  拼音:sì xián qín
樂器名:(1)四弦撥弦樂器的通稱。(2)太魯閣族傳統(tǒng)樂器之一。由四條鐵線固定于木板上,底下放有鐵盒之類的共鳴箱。其他原住民族群亦有使用,今已少用。
《漢語大詞典》:東不拉(東不拉)
哈薩克語dombra的音譯。哈薩克族撥弦樂器。用紅松木或樺木制成。琴腹呈梨形,頸細而長,其上纏絲弦以分隔音位,張二弦。用右手彈奏,音量較弱。用以伴奏歌舞。也寫作冬不拉。參見“ 冬不拉 ”。
《漢語大詞典》:冬不拉
哈薩克語dombra譯音。哈薩克族撥弦樂器。琴腹呈梨形,正面平,背面有平、凸兩種,頸細而長,頸上纏絲弦以分隔音位,一般有兩根弦。
《漢語大詞典》:吹竹彈絲(吹竹彈絲)
吹奏管樂器,彈撥弦樂器。 唐 韓愈 《代張籍與李浙東書》:“閤下憑幾而聽之,未必不如聽吹竹彈絲,敲金擊石也?!?宋 京鏜 《雨中花·重陽》詞:“巷陌連鑣并轡,樓臺吹竹彈絲。” 明 劉基 《北嶺將軍廟碑》:“吹竹兮彈絲,女巫舞兮紛陸離?!?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 阮亭 善為角徵之聲,吹竹彈絲,易入人耳?!?/div>
《漢語大詞典》:撚挑
彈撥弦樂器的指法。捻,揉弦。挑,反手回撥。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茌平旅壁詞:“上客《鬱輪袍》,慙愧村姝慢捻挑。”參見“ 捻抹 ”。
《漢語大詞典》:捻抹(撚抹)
彈撥弦樂器的指法。捻,揉弦。抹,順手下?lián)堋?宋 葛長庚 《琴樂序》:“忽忽捻抹,其韻虛豁,如在池亭蓮花燦發(fā)?!?/div>
《漢語大詞典》:捻挑(撚挑)
彈撥弦樂器的指法。捻,揉弦。挑,反手回撥。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茌平旅壁詞:“上客《鬱輪袍》,慙愧村姝慢捻挑?!眳⒁姟?捻抹 ”。
《漢語大詞典》:捻抹(撚抹)
彈撥弦樂器的指法。捻,揉弦。抹,順手下?lián)堋?宋 葛長庚 《琴樂序》:“忽忽捻抹,其韻虛豁,如在池亭蓮花燦發(fā)?!?/div>
《漢語大詞典》:捻抹(撚抹)
彈撥弦樂器的指法。捻,揉弦。抹,順手下?lián)堋?宋 葛長庚 《琴樂序》:“忽忽捻抹,其韻虛豁,如在池亭蓮花燦發(fā)?!?/div>
《漢語大詞典》:豎箜篌(豎箜篌)
古撥弦樂器。箜篌的一種。隋書·音樂志下:“樂器有豎箜篌、琵琶、五弦……等十種,為一部?!?span id="j3ltua3" class="book">《通典·樂四》:“豎箜篌, 胡 樂也, 漢靈帝 好之。體曲而長,二十二弦,豎抱於懷中,用兩手齊奏,俗謂之擘箜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