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4詞典 9分類詞匯 35
《國語辭典》:滋長(滋長)  拼音:zī zhǎng
生長。《紅樓夢》第五六回:「園子里花木也可以每年滋長蕃盛,你們也得了可使之物?!?/div>
《國語辭典》:給以(給以)  拼音:gěi yǐ
給與。如:「朋友有困難的時候,我們要給以幫助?!?/div>
《國語辭典》:虛詞(虛詞)  拼音:xū cí
1.誇張不實的文辭。《商君書。慎法》:「民釋實事而誦虛詞,則力少而非多。」
2.語法學上指無具體意義,只能做句法結(jié)構(gòu)的工具詞,且不能單獨成句的詞。有副詞、介詞、連接詞、助詞、嘆詞等。
《國語辭典》:虛字(虛字)  拼音:xū zì
1.無用的贅字。南朝梁。鐘嶸詩品序〉:「爾來作者寖以成俗,遂乃句無虛語,語無虛字,拘攣補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br />2.語法學上指無具體意義的字,如介詞、連接詞、助詞、嘆詞等。也稱為「虛字眼兒」。
《漢語大詞典》:隳廢(隳廢)
(1).毀壞;破壞。漢書·師丹傳:“ 新都侯 王莽 白太皇太后發(fā)掘 傅太后 、 丁太后 冢,奪其璽綬,更以民葬之, 定陶 隳廢 共皇廟 。”南齊書·東昏侯紀:“下 揚 、 南徐 二州橋桁塘埭丁計功為直,斂取見錢供太樂主衣雜費。由是所在塘瀆,多有隳廢?!?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jīng)略事疏》:“百年以來,海烽久熄,人情怠玩,因而隳廢?!?br />(2).毀棄;廢棄。多用于抽象事物。三國志·蜀志·先主傳:“羣臣將士以為社稷隳廢, 備 宜修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磔迦國:“昔為敵國之君,今為俘囚之虜,隳廢王業(yè),亡滅宗祀?!?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唐 世學士院故事,近時隳廢殆盡。”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四:“大抵當時自有一輩人對于所謂‘故’不免有些誤解……便是以為必須磔裂章句,隳廢聲韻,破偶而用奇。”
《國語辭典》:廣度(廣度)  拼音:guǎng dù
1.廣大的程度。常用于抽象事物。如:「我們必須要探討這個問題的深度與廣度,才能做進一步的決策。」
2.寬宏的氣度。亦指有寬宏氣度的人。文選。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然使長才廣度,無所不淹,而能不營,乃可貴耳?!?br />3.佛教用語。即普渡。唐。李邕〈五臺山清涼寺碑〉:「示立諸相而無所立,廣度群生而無所度。」
《漢語大詞典》:無轍(無轍)
沒有車轍。引申為沒有痕跡。形容義理抽象。 晉 道安 《〈道地經(jīng)〉序》:“乃為布不言之教,陳無轍之軌?!?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郊賦》:“呵五精之息肩,考正氣之無轍?!?/div>
《國語辭典》:共居  拼音:gòng jū
1.同時存在。
2.共同居住。
《國語辭典》:阻塞  拼音:zǔ sè
有障礙而無法暢通。如:「交通阻塞」?!陡;萑珪?。卷八。錢谷部。漕項收兌》:「催攢遠離口岸,不得阻塞河路?!埂冻蹩膛陌阁@奇》卷八:「無數(shù)糧船,阻塞住河路,自青年鋪直到靈口,水泄不通?!?/div>
《漢語大詞典》:注入
(1).灌入。多指抽象事物。 巴金 《中島健藏先生》:“他在 中 日 文化交流這個巨大工作上注入了多少的心血?!?span id="80y5ohx" class="book">《花城》1981年第2期:“在梅花的生命中注入火與力, 關(guān)山月 已經(jīng)作到了?!?br />(2).記入,記下。 魯迅 《書信集·致章廷謙》:“我想調(diào)查五十人的籍貫和飯碗,有所議論,請你將所知者注入擲下,勞駕,勞駕!”
《國語辭典》:高度  拼音:gāo dù
1.地面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離,也稱為「海拔」。
2.物體由底部到頂端的長度。如:「這座鐵塔的高度約二十公尺?!?br />3.表程度上的加強。如:「高度機密」、「高度警覺」。
《國語辭典》:召回  拼音:zhào huí
調(diào)回來、叫回來。《精忠岳傳》第六○回:「掃北成功已在目前,忽奉圣旨召回朱仙鎮(zhèn)養(yǎng)馬。」
《國語辭典》:虛字(虛字)  拼音:xū zì
1.無用的贅字。南朝梁。鐘嶸詩品序〉:「爾來作者寖以成俗,遂乃句無虛語,語無虛字,拘攣補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br />2.語法學上指無具體意義的字,如介詞、連接詞、助詞、嘆詞等。也稱為「虛字眼兒」。
《漢語大詞典》:虛語(虛語)
(1).假話;空話。列子·周穆王:“古之真人,其覺自忘,其寢不夢,幾虛語哉?!?漢 鄒陽 《獄中上梁王書》:“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南朝 梁 江淹 《詣建平王上書》:“下官聞‘仁不可恃,善不可依’,謂徒虛語,乃今知之?!?明 劉基 《發(fā)普濟過明覺寺至深居記》:“人言天下名山水,多為浮屠所占,豈虛語哉?”
(2).不用典故的語句。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總論》:“近 任昉 、 王元長 等,辭不貴奇,競須新事,爾來作者,寖以成俗。遂乃句無虛語,語無虛字?!?/div>
《國語辭典》:雙重(雙重)  拼音:shuāng chóng
兩樣、兩方面、加倍的。如:「雙重任務(wù)」、「雙重身分」、「雙重效果」。
《漢語大詞典》:同一性
(1).在辯證法中,指矛盾的同一性、統(tǒng)一性、一致性。是反映一切事物矛盾諸方面的互相滲透、互相貫通、互相依存、互相聯(lián)結(jié)和互相轉(zhuǎn)化的哲學范疇。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的同一性是現(xiàn)實的、具體的,是包含著差異、對立的同一性。
(2).指抽象的、簡單的等同。在有些唯心主義哲學中,把“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解釋成存在和思維、自然和精神沒有區(qū)別。如 德國 謝林 的同一哲學。
(3).指性質(zhì)完全相同。 秦關(guān)根 《法拉第》第九章一:“ 法拉第 埋頭在實驗室里。他用實驗證實了不同形態(tài)的電的同一性?!?/div>
《國語辭典》:全盤(全盤)  拼音:quán pán
全部、全體。如:「嫌犯已將實情全盤供出,算是破案了!」《文明小史》第四一回:「這辦學堂一事,兄弟已全盤交付吾兄,吾兄看著怎么好就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