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雜體詩(雜體詩)
古典詩歌正式體裁外之各種詩體。多從字形、句法、聲律或押韻方面別出心裁,帶有文字游戲性質(zhì)。如離合詩、回文詩、轆轤體等。不少為 漢 、 魏 、 六朝 時文人所創(chuàng)制。
《漢語大詞典》:嫌韻(嫌韻)
即出韻。格律詩中應該押韻的字越出規(guī)定的韻部。 清 吳喬 圍爐詩話卷一:“ 唐 人有嫌韻兼韻之法,嫌韻,即出韻也?!?/div>
《漢語大詞典》:重韻(重韻)
一首詩中,用同一個字重復押韻。如 唐 杜甫 《飲中八仙歌》“船”、“眠”、“天”字并再押,“前”字凡三押。參閱 宋 王楙 野客叢書·詩中重押韻。
《國語辭典》:韻白(韻白)  拼音:yùn bái
一種傳統(tǒng)戲曲的念白。大概以中州韻為讀音、咬字、歸韻的標準,而四聲的調(diào)值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因有四聲的組成,形成抑揚頓挫、鏗鏘有致的語調(diào),較方言的念白節(jié)奏感更強,音樂性更明顯。
《漢語大詞典》:散句
指不押韻或不對偶的詩文句。 明 楊慎 升庵詩話·葉晦叔論詩:“七言律大抵多引韻起……若以散句起,又佳?!?章炳麟 《文學說例》:“若夫華質(zhì)之分,貞濫之辨,斯於散句,故無低昂?!?/div>
《國語辭典》:合轍押韻(合轍押韻)  拼音:hé zhé yā yùn
北方稱韻為「轍」。合轍押韻指歌曲、戲曲的唱詞或韻白押韻,使音調(diào)和諧優(yōu)美,易懂好記。
《國語辭典》:無韻詩(無韻詩)  拼音:wú yùn shī
不押韻的抑揚格五音步詩行,為西方戲劇詩和敘事詩的標準形式之一。寫詩的人可從固定的格式中變化,因此詩體靈活富于彈性,內(nèi)容豐富,被廣泛的運用于詩體戲劇中。
《漢語大詞典》:倒押韻(倒押韻)
作舊體詩詞時為了押韻的需要而將組成復音詞的兩個字顛倒使用,稱為倒押韻。如 唐 韓愈 《答張徹詩》“碧流滴瓏玲”、《孟生詩》“應對多差參”,即因押韻而倒用“玲瓏”為“瓏玲”、“參差”為“差參”。
《漢語大詞典》:祈文
古代文體之一。類似祭文,不必押韻。 姚華 《論文后編·目錄上》:“祈福禳災,非文不達,因有祝文,始 董仲舒 ;有祈文,始 傅毅 ;有謁文,始 張超 。” 姚華 《論文后編·目錄中》:“祭文之不韻者,別流為筆,其類於祭文而以筆行之,如祝文、祈文、謁文之屬,皆起流俗,以其來已舊,或經(jīng)名手,遂亦流傳?!?/div>
《漢語大詞典》:窮韻(窮韻)
謂作詩押韻,把一個韻部所有的字都押完。舊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段成式》:“予在城時,常與客聯(lián)句,初無虛日。小酌求押,或窮韻相角,或押惡韻?!?/div>
《漢語大詞典》:進退格(進退格)
亦作“ 進退韻 ”。 律詩用韻的一種格式。一首詩采用兩個相近的韻部來押韻,隔句遞換用韻,一進一退,故名。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有轆轤韻者,雙出雙入。有進退韻者,一進一退。” 郭紹虞 校釋:“若律詩先二韻甲,次二韻乙,為轆轤格。兩韻間押,為進退格?!?span id="ekv7s4e" class="book">《詩人玉屑·詩體下·進退格》引 宋 黃朝英 《緗素雜記》:“ 鄭谷 與僧 齊己 、 黃損 等共定今體詩格云:凡詩用韻有數(shù)格:一曰葫蘆,一曰轆轤,一曰進退。葫蘆韻者,先二后四;轆轤韻者,雙出雙入;進退韻者,一進一退,失此則謬矣?!?清 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齊梁格’、‘元和格’,則以詩之宗派而言;‘轆轤格’、‘進退格’,則律詩中又增限制。”亦有詩題標明為‘進退格’者,如: 宋 楊萬里 有《小憩土坊鎮(zhèn)新店進退格》; 柳亞子 有《感事呈冶公用進退格》。
《漢語大詞典》:每句韻(每句韻)
古詩的韻法之一,又名全韻詩,即一首詩中每句末字皆押韻。
分類:一首押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