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5,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分類詞匯(續(xù)上)
威折
陵威
抗折
窮服
震攇
望風(fēng)而靡
哃喝
向若而嘆
辯動
佛類詞典
折服
《漢語大詞典》:威折
以威力使之折服。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 范蠡 對曰:‘ 唐 虞 卜地, 夏 殷 封國, 古公 營城 周雒 ,威折萬里,德致八極,豈直欲破彊敵收鄰國乎?’”
分類:威力折服
《漢語大詞典》:陵威
謂以威勢使之折服。晉書·孫楚傳:“偏師同心,上下用力,陵威奮伐,罙入其阻,并敵一向,奪其膽氣?!?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書·臨川烈武王道規(guī)傳》:“爰始協(xié)規(guī),則翼贊景業(yè),陵威致討,則克剪梟鯨?!?/div>
分類:威勢折服
《漢語大詞典》:抗折
(1).古葬具。指抗席與抗木。
(2).謂與之抗辯而使折服。 唐 梁肅 《天臺法門議》:“應(yīng)跡雖往,微言不墜,習(xí)之者猶足以抗折百家,昭示三藏。”
分類:抗辯折服
《漢語大詞典》:窮服(窮服)
謂理屈而折服。 漢 王充 論衡·問孔:“ 子貢 不好道德而徒好貨殖,故攻其短,欲令窮服而更其行節(jié)?!?/div>
分類:理屈折服
《漢語大詞典》:震攇
使其驚異和折服。三國志·蜀志·許慈傳:“ 慈潛 更相克伐,謗讟忿爭,形於聲色;書籍有無,不相通借,時尋楚撻,以相震攇。其矜己妒彼,乃至於此?!?/div>
分類:驚異折服
《國語辭典》:望風(fēng)而靡(望風(fēng)而靡)  拼音:wàng fēng ér mǐ
草木隨風(fēng)伏倒。形容為強(qiáng)大的氣勢所折服傾倒,或為敵人氣勢所震懾,未作戰(zhàn)就潰敗了?!稘h書。卷六○。杜周傳》:「天下莫不望風(fēng)而靡,自尚書近臣皆結(jié)舌杜口,骨肉親屬莫不股栗?!埂度龂萘x》第一回:「賊勢浩大,官軍望風(fēng)而靡?!挂沧鳌竿L(fēng)披靡」。
《漢語大詞典》:哃喝
(1).猶恫嚇。威嚇,嚇唬。 清 黃宗羲 《淮安戴氏家譜序》:“始以賄賂,繼以哃喝?!?br />(2).謂以夸張之詞折服他人。 清 何焯 義門讀書記·左傳:“自 昭 以前,其辭命猶皆有三代禮義之風(fēng);至此,則惟以利害相哃喝,流而為 戰(zhàn)國 縱橫之術(shù)矣?!?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七:“﹝ 李天生 ﹞與 毛西河 辨古韻不相下,大怒,始而哃喝,繼加拳勇, 西河 避之?!?/div>
《漢語大詞典》:向若而嘆(向若而歎)
語出莊子·秋水:“至於 北海 ,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 河伯 始旋其面目,望洋向 若 而嘆曰:‘……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若 ,海神。后因以“向若而嘆”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嘆不如。 清 錢謙益 《汲古閣毛氏新刻十七史序》:“然后乃知夫割剝?nèi)?,方隅自命者,未有不望崖而返、向若而嘆者也?!?/div>
《漢語大詞典》:辯動(辯動)
以雄辯的口才折服人。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四》:“太子 晉 八齡而言服, 師曠 、 甘羅 十二而辯動?!?/div>
折服
【俗語佛源】
意制伏,謂使之屈伏。佛教的降魔,就是制伏魔軍,使其不能為害。《楞嚴(yán)經(jīng)》卷一中阿難被摩登伽女的娑毗迦羅咒迷惑,幾乎毀壞戒體的故事,就是因為阿難不能折伏摩登伽女。佛教講折伏,無非是兩種辦法:一是顯神通(包括定力)來制伏對方。但佛陀告誡弟子們非不得已,不要輕易顯神通。二是通過辯論來制伏對方。在佛教史上,這是常用的形式。古代印度,許多論師如龍樹、提婆、無著、世親等,都是通過學(xué)術(shù)辯論制伏對方,為佛教贏得社會地位的。我國唐代偉大的翻譯家玄奘在印度留學(xué)時,亦以辯才馳名,在公開場合與當(dāng)時各學(xué)派的著名論師辯論,制伏了所有對手,榮獲「大乘天」的稱號。我國藏語系佛教學(xué)者,更是以辯論為主要的學(xué)習(xí)方法。他們稱之為「辨經(jīng)」,即就佛經(jīng)中的道理進(jìn)行辯論。佛教除講「折伏」外,還講「攝受」?!秳俳?jīng)》說:「應(yīng)折伏者而折伏之,應(yīng)攝受者而攝受之。何以故?以折伏攝受故,令法久住?!惯@里不僅說明了度生的兩種方法,而且說明了兩種方法所要達(dá)到的目的——令法久住。所以折伏并非將對方一棒打死,而是令其「回頭是岸」「止惡向善」;攝受則更是「不舍眾生」的慈悲行為。如宋·沈括《夢溪筆談·官政一》:「蓋無賴之民,不畏杖責(zé),故設(shè)此事以折伏之?!梗o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