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佛 → 髴佛”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成佛  拼音:chéng fó
佛教謂修行者證得圓滿覺悟的境界?!栋⒂鮽鳌肪砦澹骸改а裕骸阂院我蚓?,我從忍辱仙人已來乃至成佛,所作惱亂,恒見慈憫而不加害?』」
《國語辭典》:即身成佛  拼音:jí shēn chéng fó
佛教金剛乘的主張。認為用金剛乘的修行方法,修行者可以在今生證得佛果。
《國語辭典》:見性成佛(見性成佛)  拼音:jiàn xìng chéng fó
禪宗謂體悟一切現(xiàn)象的空性,就是解脫、沒有煩惱?!段鍩魰?。卷二。天臺云居智禪師》:「僧繼宗問:『見性成佛,其義云何?』師曰:『清凈之性,本來湛然。無有動搖,不屬有無、凈穢、長短、取舍、體自翛然。如是明見,乃名見性。性即佛,佛即性。故曰見性成佛?!弧?/div>
《國語辭典》:放下屠刀便成佛  拼音:fàng xià tú dāo biàn chéng fó
(諺語)比喻只要真心改惡從善,便可立即成為好人。《常語尋源。卷下。放下屠刀便成佛》引《山堂肆考》:「廣顙屠兒在涅槃會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挂沧鳌阜畔峦赖?,立地成佛」。
《國語辭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拼音:fà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
(諺語)佛教徒勸人修行的話。后比喻只要真心改惡從善,便立即成為好人?!吨熳诱Z類。卷三○。論語。雍也篇》:「佛家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若有過能不貳,直是難?!埂剁R花緣》第一○回:「此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么!可見上天原許眾生回心向善的?!挂沧鳌阜畔峦赖侗愠煞稹埂?/div>
《漢語大詞典》:成佛作祖
佛教語。謂修成佛道,成為祖師。亦以喻獲得杰出成就。白雪遺音·馬頭調(diào)·小尼姑:“成佛作祖待做甚么? 陳妙常 也曾還俗過。”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詞采》:“凡作詩、文、書、畫、飲酒、鬭棋與百工技藝之事,無一不具夙根,無一不本天授。強而后能者,畢竟是半路出家,止可冒齋飯喫,不能成佛作祖也?!?魯迅 《〈華蓋集〉題記》:“所以,這運,在和尚是好運:頂有華蓋,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華蓋在上,就要給罩住了,只好碰釘子?!?/div>
《國語辭典》:立地成佛  拼音:lì dì chéng fó
佛教禪宗指人皆有佛性,積惡之人,轉(zhuǎn)念為善,即可成佛。后指人若能改過遷善,就能讓生命獲得新意義?!段鍩魰?。卷一九。東山覺禪師》:「廣額正是個殺人不眨眼底漢,飏下屠刀,立地成佛。」《聊齋志異。卷七。羅祖》:「今世諸檀越,不求為圣賢,欲望成佛祖。請遍告之:『若要立地成佛,須放下刀子去。』」
《國語辭典》:成道  拼音:chéng dào
修行成佛?!逗鬂h書。卷三○下。襄楷傳》:「天神遺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凰觳豁碇?。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固啤6纬墒健队详栯s俎。卷一八。木篇》:「菩提樹,出摩伽陀國,在摩訶菩提寺,蓋釋迦如來成道時樹,一名思惟樹?!?/div>
《漢語大詞典》:得佛
成佛。法苑珠林卷九七:“布施不休,自致得佛?!?/div>
分類:成佛
《漢語大詞典》:一乘
(1).古時一車四馬謂乘,故凡物之四數(shù)皆名一乘。管子·乘馬:“一乘者,四馬也。”儀禮·既夕禮:“翭矢一乘,骨鏃短衛(wèi)?!?鄭玄 注:“四矢曰乘?!?br />(2).表數(shù)量。用于馬、車、轎子等。左傳·昭公二十年:“使 祝鼃 寘戈於車薪以當門,使一乘從 公孟 以出?!?span id="dgduwzq" class="book">《漢書·馬援傳》:“賜 援 兵車一乘,朝見位次九卿。”新唐書·陸長源傳:“吾祖罷 魏州 ,有車一乘,而圖書半之,吾愧不及先人?!?span id="2rpln6a"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河臺早把自己新得的一乘八人大轎并自己新作全副執(zhí)事送來?!本﹦?span id="xpxt102" class="book">《鎖麟囊》第十三場:“那日 春秋亭 中避雨,就是你一乘花轎,還有第二?”
(3).古以方六里為一乘之地。管子·乘馬:“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卑?,方六里,即六里見方,亦即三十六平方里。
佛教語。謂引導(dǎo)教化一切眾生成佛的唯一方法或途徑。《法華經(jīng)》首倡此說。乘,指車乘,比喻能載人到達涅槃境界。《法華經(jīng)·方便品》:“十方佛土之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説。” 唐 玄奘 《謝敕賚經(jīng)序啟》:“搜揚三藏,盡龍宮之所儲;研究一乘,窮 鷲嶺 之遺旨?!?唐 白居易 《愛詠詩》:“辭章諷詠成千首,心行歸依向一乘?!蔽覈鸾套谂扇?華嚴宗 等對此還有一些說法。參見“ 一乘顯性教 ”。
《漢語大詞典》:一乘顯性教(一乘顯性教)
佛教 華嚴宗 以佛法最上一乘能使一切眾生顯明本性,與佛無異,因有“一乘顯性教”之稱。 唐 宗密 原人論·斥偏淺:“佛教自淺之深,略有五等:一、人天教,二、小乘教,三、大乘法相教,四、大乘破相教,五、一乘顯性教?!?/div>
《漢語大詞典》:覺路(覺路)
佛教語。謂成佛的道路。《〈禪宗永嘉集〉序》:“慧門廣闢,理絶色相之端;覺路遙登,跡晦名言之表?!?唐 李白 《春日歸山寄孟浩然》詩:“金繩開覺路,寳筏渡迷川?!?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 子瞻 ,你只會啟他人覺路,反不能豁自己迷途,可笑可笑!”
《漢語大詞典》:佛道
(1).佛法之道。《法華經(jīng)·序品》:“又見菩薩,勇猛精進,入於深山,思惟佛道?!?span id="kmz1liq" class="book">《后漢書·西域傳論》:“至於佛道神化,興自 身毒 ,而二 漢 方志莫有稱焉?!?span id="dq1houh" class="book">《晉書·王恭傳》:“王閑用兵,尤信佛道,調(diào)役百姓,修營佛寺,務(wù)在壯麗,士庶怨嗟?!?br />(2).成佛之途。比喻最好的出路。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議者戲云:‘畿尉有六道:入御史為佛道……入判司為餓鬼道?!?br />(3).佛教與道教的并稱。 宋 何薳 春渚紀聞·二富室疏財:“散施貧民及助修佛道觀宇,一錢不留於家?!?/div>
《漢語大詞典》:佛乘
(1).佛教謂教導(dǎo)眾生成佛之法。因其為唯一之法,故又名“一佛乘”、“一乘”。 唐 李邕 《岳麓寺碑》:“歸心浄土,模范佛乘?!?宋 蘇軾 《賜平海軍節(jié)度使李瑋已下罷散坤成節(jié)道場香酒果口宣制》:“卿等乃心王室,同輸欲報之誠;稽首佛乘,共祝無疆之壽?!?明 李贄 《答周西巖》:“雖牛馬驢駝等,當其深愁痛苦之時,無不可告以生知,語以佛乘也?!?br />(2).佛教經(jīng)典。 唐 白居易 《祭中書韋相公文》:“及公居相位,走在班行,公府私家,時一相見,佛乘之外,言不及他?!?明 李贄 《答焦漪園》:“更有一種,專與朋輩往來談佛乘者,名曰《李氏焚書》?!?/div>
《國語辭典》:終教(終教)  拼音:zhōng jiào
中國佛教華嚴宗的判教學(xué)說,將闡釋眾生皆可成佛的如來藏系經(jīng)典,如《楞伽經(jīng)》等,判歸為五教中的第三類,謂之「終教」?!?a target='_blank'>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一:「圣教萬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終教,四頓教,五圓教。」
《漢語大詞典》:補處(補處)
(1).佛教語。前佛既滅后,菩薩成佛而補其位之稱。亦指嗣前佛而成佛之菩薩。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 子長 、 子云 ,自敘元系,則云補處,仰嗣 釋迦 ?!?span id="6ri16z1" class="book">《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jīng)講經(jīng)文》:“受灌頂職位,為法王孫,居 兜率施天 ,是生補處?!?清 龔自珍 《助刊圓覺經(jīng)略疏愿文》:“命終之后,三人相見於蓮邦,乃至一生補處?!焙笥靡越柚秆a官。 宋 陸游 《夜讀岑嘉州詩集》詩:“晚途有奇事,隨牒得補處?!?br />(2).指曾經(jīng)到過的地方。 宋 陸游 《高齋小飲戲作》詩:“ 白帝 、 夜郎 俱不惡,兩公補處得憑欄?!?錢仲聯(lián) 校注:“兩公謂 杜甫 曾客 夔州 , 李白 曾流 夜郎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