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答應(yīng)(答應(yīng))  拼音:dā yìng
1.應(yīng)聲回答?!毒┍就ㄋ仔≌f。錯斬崔寧》:「劉官人打門,他那里便聽見?敲了半晌,方才知覺,答應(yīng)一聲:『來了!』起身開了門。」《紅樓夢》第一一回:「鳳姐兒立起身來答應(yīng)了一聲,方接過了戲單?!?br />2.對答、應(yīng)付。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一折:「那禮節(jié)上便不省的,倘遇著人說起詩詞歌賦來,怎生答應(yīng)。」《水滸傳》第一四回:「二者也要教保正知道,恐日后父母官問時,保正也好答應(yīng)?!?br />3.允許、同意?!独蠚堄斡洝返谝痪呕兀骸竻嵌俗诱f:『再賭一場,一統(tǒng)算帳?!淮蠹也淮饝?yīng)?!埂段拿餍∈贰返谌呕兀骸阜曛么藱C(jī)會,又訛了人家一千銀子,答應(yīng)替他想法,包打贏官司?!?br />4.感應(yīng)。漢。蔡邕〈伯夷叔齊碑〉:「熹平五年,天下大旱,禱請名山,求獲答應(yīng)?!?br />5.聽候使喚、伺候。元。關(guān)漢卿《望江亭》第二折:「老漢最殷勤,答應(yīng)在白門,謹(jǐn)遵老母命,持言見大人。」元。無名氏《黃鶴樓》第三折:「兀那樓下有聰明伶俐的,著一個上樓去,答應(yīng)元帥?!埂都t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寧國府及賈赦那宅兩處自有人款待,只留三四個小太監(jiān)答應(yīng)?!?br />6.清時宮女有答應(yīng)之稱,位在貴人之下,僅供使令。見《稱謂錄。卷一○。列宮。常在答應(yīng)》。
《漢語大詞典》:玄應(yīng)(玄應(yīng))
神妙的感應(yīng)。 晉 郗超 《奉法要》:“猶形正則影直,聲和而響順,此自然玄應(yīng),孰有為之者哉!” 南朝 梁 沈約 《瑞石像銘》:“帝上眷幽關(guān)之易啟,咨玄應(yīng)之無方?!?唐 白居易 《畫元始天尊贊》:“通玄應(yīng)於希夷,集靈祐於肸蠁。”
《漢語大詞典》:感變(感變)
感應(yīng)變動。列子·周穆王:“不識感變之所起者,事至則惑其所由然?!?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八觀:“二曰觀其感變,以審常度。”
《國語辭典》:外感  拼音:wài gǎn
1.受外來刺激而起的感動。《宋書。卷九一。孝義傳。序》:「雖義發(fā)因心,情非外感,然企及之旨,圣哲詒言?!?br />2.中醫(yī)上指風(fēng)寒暑濕自外侵入的病。
《漢語大詞典》:類感(類感)
謂同類互相感應(yīng)。 南朝 宋 顏延之 《又釋何衡陽達(dá)性論》:“又云:物無妄然,必以類感云云。斯言果然,則類感之物,輕重必侔?!?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麗辭:“序《乾》四德,則句句相銜;龍虎類感,則字字相儷。”
《國語辭典》:靈力(靈力)  拼音:líng lì
超自然的感應(yīng)力量。如:「據(jù)說有人可以運用靈力,使杯子漂浮在空中?!?/div>
《漢語大詞典》:瑞德
謂能使神靈、天帝感應(yīng)之盛德。洞冥記:“若土德王,黃云出;火德王,赤云出;水德王,黑云出;金德王,白云出;木德王,青云出,此皆應(yīng)瑞德也。”晉書·赫連勃勃載記:“玄符瑞德,乾運有歸?!?/div>
《漢語大詞典》:感招
感應(yīng)招致。 明 王廷相 慎言·五行:“‘禍福有所由主乎?’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人事之相感招也,而鬼神不與焉。’”
《國語辭典》:靈媒(靈媒)  拼音:líng méi
具有特殊感應(yīng)力,能夠溝通陰界與陽界的人。如:「許多人都相信,通過靈媒,可以與死去的親友交談?!?/div>
《國語辭典》:鑄鋼(鑄鋼)  拼音:zhù gāng
將柏思麥轉(zhuǎn)爐、感應(yīng)電爐、平爐等產(chǎn)生的熔鋼,澆鑄于砂模內(nèi)所制成的鋼鑄品。
《國語辭典》:自動門(自動門)  拼音:zì dòng mén
經(jīng)電子、光學(xué)等方式感應(yīng)而自動開或關(guān)的門。
《國語辭典》:自感應(yīng)(自感應(yīng))  拼音:zì gǎn yìng
因為電流變化使電路本身產(chǎn)生感應(yīng)電壓的現(xiàn)象。
《漢語大詞典》:引針拾芥
比喻事物互相感應(yīng)。語本 漢 王充 論衡·亂龍:“頓牟掇芥,磁石引鍼,皆以其真是,不假他類?!鳖D牟,琥珀。一說為玳瑁。 明 王廷相 《策問》:“蠲忿忘憂,其感應(yīng)也何故?引鍼拾芥,其情性也何居?”
《漢語大詞典》:鼉鳴鱉應(yīng)(鼉鳴鼈應(yīng))
比喻聲氣相通,互相感應(yīng)。舊唐書·李密傳:“豹變鵲起,今也其時,鼉鳴鱉應(yīng),見機(jī)而作?!?/div>
《國語辭典》:同聲相應(yīng)(同聲相應(yīng))  拼音: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原指聲音相應(yīng)和。語出《易經(jīng)。乾卦。文言》:「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固???追f達(dá)。正義:「同聲相應(yīng)者,若彈宮而宮應(yīng),彈角而角動是也?!购蟊扔髦救は嗤娜嘶ハ鄳?yīng)和。《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等傳。評曰》:「昔文帝、陳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聲相應(yīng),才士并出?!固?。楊烱〈晦日藥園詩序〉:「凡我良友,同聲相應(yīng)?!挂沧鳌竿曋畱?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