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性相  拼音:xìng xiàng
佛教用語。指諸法的本質(zhì)與現(xiàn)象、特徵?!段倪x。王巾。頭陀寺碑文》:「名言不得其性相,隨迎不見其終始。」
《國語辭典》:老兄  拼音:lǎo xiōng
稱謂:(1)兄長的自稱?!稌x書。卷八五。劉毅傳》:「老兄試為卿答?!?2)朋友相稱的敬辭。宋。歐陽修〈與梅圣俞〉:「承見過仍留刺,何乃煩老兄如此?」《西游記》第一回:「老兄,你便同我去去?!?/div>
《國語辭典》:天屬(天屬)  拼音:tiān shǔ
1.自然關(guān)系所結(jié)合的親屬。指直系血親而言。漢。蔡琰悲憤詩〉二首之一:「天屬綴人心,念別無會期。」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一。槐西雜志一》:「兄弟天屬,已不可言報施,況君臣父子夫婦,義屬三綱哉?」
2.天性相連。南朝齊。王儉太宰褚彥回碑文〉:「雖事緣義感,而情均天屬?!?br />3.天子的親屬。即皇族?!稌x書。卷一○四。石勒載記上》:「中山雖為皇太后所養(yǎng),非陛下天屬,不可以親義期也?!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7270' target='_blank'>杜甫 〈行次昭陵〉詩:「天屬尊堯典,神功協(xié)禹謨?!?/div>
《國語辭典》:理性  拼音:lǐ xìng
1.心理學上指一種個人風格類型。此種類型的特質(zhì)為以邏輯推理方式來觀察事情。不易顯露情感,不善同情,也不在意人際關(guān)系是否和諧。相對于感性而言。如:「理性的人雖似無情,但在法理的維護上立場比較穩(wěn)。」
2.思考、判斷、推理等的能力。相對于感性而言。
3.理智、冷靜。如:「遇到大事千萬要理性思考,沉著應(yīng)對,切莫感情用事,壞了大局。」
《漢語大詞典》:性愛(性愛)
(1).相親相愛。 晉 陶潛 《歸鳥》詩:“遐路誠悠,性愛無遺?!?br />(2).雌雄性之間的愛戀。 郭沫若 《豕蹄·孟夫子出妻》:“自然在 孟子 的時代,人還沒有知道凡是昆蟲的作聲其實是含有性愛的要求的?!?br />(3).特指人類的兩性相愛。
《國語辭典》:同性  拼音:tóng xìng
1.相同性別。如:「每個人一生中總有一些同性朋友和異性朋友?!?br />2.同一性質(zhì)。如:「同性相斥,異性相吸是磁鐵的重要性質(zhì)。」
《國語辭典》:女性  拼音:nǚ xìng
婦女的通稱。相對于男性而言。如:「她被稱為當代新女性。」
《國語辭典》:牉合  拼音:pàn hé
牉,半。牉合指合兩半使成一體。通常指夫婦的婚配?!秲x禮。喪服》:「故父子首足也,夫妻牉合也。」
《國語辭典》:男系  拼音:nán xì
以父子、祖孫等男性相傳承的系統(tǒng)?!肚灏揞愨n。譏諷類。狗官不僅宋搆貫》:「故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莫不重視嗣續(xù),此所以有『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之說。又以后為男系,通國之人,乃皆重男不重女也?!?/div>
《漢語大詞典》:五德終始(五德終始)
戰(zhàn)國 末期陰陽家 鄒衍 的學說。指水、木、金、火、土五種物質(zhì)德性相生相克和終而復始的循環(huán)變化,論者并用以推斷自然的命運和王朝興亡的原因。 范文瀾 《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三章第十節(jié):“ 戰(zhàn)國 時, 鄒衍 結(jié)合五行與陰陽兩種思想成為陰陽五行學。它不是簡單地結(jié)合,而是發(fā)展為神秘的德和運。 鄒衍 把德(五行的性)當作本體,運(陰陽變化)當作作用,以德運為出發(fā)點,推斷自然和社會的命運。屬于唯物論的原始五行論、陰陽論,經(jīng) 鄒衍 改造后,成為唯心論的陰陽五行學,即五德終始論。不過它仍是哲學的一種,還不算是宗教。”
《國語辭典》:投脾胃  拼音:tóu pí wèi
個性相投,彼此合得來。如:「我們倆自小是投脾胃的好朋友?!?/div>
《漢語大詞典》:負類反倫(負類反倫)
和同類事物所具有的特性相悖逆。列子·仲尼:“ 龍 誑 魏王 曰:‘有意不心,有指不至,有物不盡,有影不移,髮引千鈞,白馬非馬,孤犢未嘗有母?!湄擃惙磦?,不可勝言也?!?張湛 注:“負,猶背也。類,同也?!?span id="v5p1siz" class="book">《埤雅·釋蟲》:“山海經(jīng)有獸,以其尾飛;有鳥,以其鬚飛。則覆載之間,負類反倫,何所不有?!?/div>
《國語辭典》:反義詞(反義詞)  拼音:fǎn yì cí
意義相反的詞。如「真」和「假」、「高」和「低」、「好」和「壞」等。
《漢語大詞典》:差分放大器
由兩個參數(shù)特性相同的晶體管用直接耦合方式構(gòu)成的放大器。若兩個輸入端上分別輸入大小相同且相位相同的信號時,輸出為零,從而克服零點漂移。適于作直流放大器。
性相二宗十異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華嚴綱要辯性相二宗之十異。一、一乘三乘異,法相宗以三乘為真實,一乘為方便,法性宗以三乘為方便,一乘為真實。二、一性五性異,法相以五性各別有不成佛之眾生為了義,一性皆成為方便。法性以五性各別為方便,一性皆成為真實。三唯心真妄異,法相謂萬法由阿賴耶之一心而生,法性謂真如與無明和合而緣起諸法。四真如隨緣凝然異,相宗謂真如凝然不作諸法,性宗謂真如具不變隨緣之二義,因隨緣之故,應(yīng)染凈之緣而作善惡之法。五三性空有即離異,法相謂三性中遍計性是空,依他圓成之二性,皆為有,有為無為別也,相性謂依他之無性即圓成也。六生佛不增不減異,相宗謂五性之中,有無種性之人,不能成佛,故生界不減,佛界亦不增,性宗謂一理齊平生佛體無二,故生物二界不增不減。七二諦空有即離異,法相謂俗諦為空,真諦為有,空有各別,性宗謂即有之空為真,即空之有為俗,真空妙有,體一名異。八四相一時前后異,法相謂生住異滅之四相,前后異時,生住異為現(xiàn),滅為未來,生滅不能同時,法性謂同時之具足四相剎那,相有名生,實無名滅,正生即正滅,不待后無也。九能所斷證即離異,法相謂能斷是智,所斷是惑,能證是心,所證是無為之理,體性俱別也。法性謂照惑之無體即是智,能證之智外,無所斷之惑,又照智無自體,即是如之德,如自體自具光德也。故智之外有如,無智之所入也。如之外有智,無能證如也。十佛身有為無為異,法相謂如來之四智,自受用身他受用身,皆依種而生,是與有為無漏涅槃之無為不同,法性謂有即于法性之色心,故佛之色心皆無為常住,非四相之所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