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寄一枝
江南信
寄梅花
隴頭梅
逢驛使
隴頭人
江南春信
江南驛使
一枝春色
驛使梅
贈梅花
一枝春信
春在手
江南信息
不寄梅花
寄寒梅
江路梅花
隴頭春信
送客逢春
梅花寄遠
庾嶺一枝
折梅寄
故人難寄
寄折梅
尋驛使
隴頭春色
萬里贈
折花寄
解道江南句
陸凱寄梅
難隨驛使
楚驛梅邊
到隴梅花
故人堪寄
寒梅傳驛信
寄與路遙
剪梅煙驛
江南逢梅
嶺梅傳遠信
隴驛傳梅
陸郎封寄
一枝誰寄長安
驛傳梅信
驛使為伊忙
庾梅信斷
折梅寄江北
只贈梅花
春贈隴頭
故人贈江頭春信
寒梅堪寄
花信隨驛使
寄春
江南折贈
梅殘驛使遲
梅花寄寒驛
梅寄斷魂
南枝附春信
水驛寄江南梅萼
萬里憑驛使
一枝傳遠信
一枝寄北人
一枝寄相思
一枝寄遠信
一枝隨驛使
驛使傳梅
驛使帶春
遠寄江南春意
贈春色
折得隴頭
折寒香傳語
折梅
折梅寄我
折幽香千里寄
相關(guān)人物范曄
陸凱
《太平御覽》卷九百七十〈果部七·梅〉~4432~
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并贈花范詩曰:『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弧?/span>
簡釋
隴頭梅:詠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亦詠梅花。唐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明朝望鄉(xiāng)處,應(yīng)見隴頭梅?!?/p>
例句
繡衣屢許攜家醞,皂蓋能忘折野梅。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官橋楊柳和愁折,驛路梅花帶雪看。
欲托清香傳遠信,一枝無計奈愁何。
典故舉子忙
槐花舉
舉子踏槐花
槐催舉子
兩度槐花
槐花黃舉子忙
《歲時習(xí)俗資料匯編·月令粹編》卷十一〈秋總·孟秋〉~468~
進士下第,當年七月復(fù)獻新文,求拔解,故曰「槐花黃,舉子忙?!雇蹙S重陽應(yīng)制詩曰:「四海方無事,三秋大有年。無窮菊花節(jié),長奉柏梁篇?!?/span>
《新增月日紀古》卷之六上〈六月卷上·月令〉~2058~
《南部新書》:長安舉子落第者,六月后不出,謂之過夏。多借清凈廟院,作文章,名曰「夏課」。時語曰:「槐花黃,舉子忙?!?/span>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925~
九年,亮復(fù)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合交戰(zhàn),射殺合。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jù)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于渭南。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于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相持百馀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曰:「楊儀等整軍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將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偪。于是儀結(jié)陳而去,入谷然后發(fā)喪。宣王之退也,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弧?/span>
《后漢書》卷六十四《趙岐傳》
趙岐字邠卿,京兆長陵人也。初名嘉,生于御史臺,因字臺卿,后避難,故自改名字,示不忘本土也。岐少明經(jīng),有才蓺,娶扶風(fēng)馬融兄女。融外戚豪家,岐常鄙之,不與融相見。仕州郡,以廉直疾惡見憚。年三十馀,有重疾,臥蓐七年,自慮奄忽,乃為遺令敕兄子曰:「大丈夫生世,遁無箕山之操,仕無伊、呂之勛,天不我與,復(fù)何言哉!可立一員石于吾墓前,刻之曰:『漢有逸人,姓趙名嘉。有志無時,命也柰何!』」其后疾瘳。曹操時為司空,舉以自代。光祿勛桓典、少府孔融上書薦之,于是就拜岐為太常。年九十馀,建安六年卒。先自為壽藏,圖季札、子產(chǎn)、晏嬰、叔向四像居賓位,又自畫其像居主位,皆為贊頌。敕其子曰:「我死之日,墓中聚沙為床,布簟白衣,散發(fā)其上,覆以單被,即日便下,下訖便掩?!?/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