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六四九
陳是集,字虛斯(一作期),號筠似,別號雙峰居士,晚曰忍辱道人。瓊山(今屬海南)人,一作文昌(今屬海南)人。明熹宗天啟元年(一六二一)舉人,明思宗崇禎四年(一六三一)進(jìn)士。九年(一六三六)授中書舍人,出使蜀粵諸王。既復(fù)命,被人嫁禍而入獄,會赦得免。明桂王永歷元年(一六四七),郡邑多事,遁居鄉(xiāng)里。清兵占瓊,絕粒而亡。著有《南溟詩集》、《中秘稿》。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清道光《瓊州府志》卷三四有傳。
維基
陳是集(1593年11月16日—1648年12月28日),字虛斯,號筠似,一號雙峰居士,晚號忍辱道人,廣東文昌(今海南)前山都地平村人,同進(jìn)士出身。崇禎四年(1631年)登辛未科進(jìn)士,授中書舍人。

人物簡介

簡介
金玉琮(1688-1748),一名固,字泰時,號澹庵,晚號忍辱道人,江陰人。
忍辱波羅蜜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六波羅蜜之一。(參見:波羅蜜)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六波羅蜜之一。(參見:波羅蜜)
忍辱波羅蜜菩薩
【佛學(xué)大辭典】
(菩薩)胎藏界曼荼羅虛空藏院中央左第三位,十波羅蜜菩薩之一。主三忍,梵號乞叉底波羅蜜多,密號帝利金剛。肉色,著羯磨衣,左持漉水囊,右立無名小二指,馀屈,為刀印,坐赤蓮上。
柔和忍辱衣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弘經(jīng)三軌之一。弘通法華者,宜以柔和忍辱之心為心,吾心柔和忍辱,可以防一切瞋恚之害毒,如衣防寒熱之害,以為因喻。法華經(jīng)法師品曰:「善男子!善女人!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爾乃應(yīng)為四眾廣說此經(jīng)。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div>
歌利王害忍辱仙
【佛學(xué)大辭典】
(本生)往昔佛生于南天竺富單城婆羅門家。時王迦羅富,性暴惡憍慢。爾時佛為化度眾生于城外修禪定,王率其一族宮人游觀到樹下。婇女舍王來佛處。佛為說法,王見之生惡心。問佛曰:汝得羅漢果耶?佛言不得。更得不還果耶?佛答曰否。王曰:然則汝以尚具貪欲煩惱之身恣見女人耶?佛曰:我雖未斷貪結(jié),內(nèi)心實無貪著。(中略)王即試之,截佛耳而顏容不變,群臣諫王,欲使中止,王不聽。更劓鼻削手,而相好圓滿,無少變化。時天大雨沙石。王心大怖畏,詣佛處懺愧請哀憫。佛曰:我心如無瞋亦無貪。王言大德,云何知心無瞋恨?佛言我若無瞋恨,即將令此身如元。如是發(fā)愿已,身即復(fù)本,王益懺愧,遂入佛門。見涅槃經(jīng)三十一。金剛經(jīng)曰:「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于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節(jié)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yīng)生瞋恨?!怪嵌日撌闹f同之,度無極集五之說,緣起少異,經(jīng)和律異相八引之。
紫磨忍辱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謂佛紫磨金色之身,有忍辱柔軟之相。忍辱者,為有情非情所被,堪忍痛惱,不起瞋恚忿怒也。
眾生數(shù)忍辱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二種忍辱之一。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若遇有情眾生加惡于我,亦能忍受,略不瞋恨,是名眾生數(shù)忍辱。
慈悲忍辱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法華三軌中之二軌也。法華經(jīng)法師品曰:「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
羅云忍辱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西晉法炬譯。羅云為人所打,佛廣說忍辱之道。
五種功德力──忍辱五種功德力
【三藏法數(shù)】
(出法集經(jīng))
〔一、能忍所打〕,謂菩薩以得如響平等智力,雖被人捶打,而能忍受不加報也。(如響者,謂如空谷之答眾響也。)
〔二、能忍所惱〕,謂菩薩以得鏡像平等智力,雖被人惱害,而能忍受不加報也。(鏡像者,謂如明鏡之現(xiàn)眾像也。)
〔三、能忍所瞋〕,謂菩薩以得如幻平等智力,雖被人瞋呵,而能忍受不加報也。(如幻者,謂如變幻而不實也。)
〔四、八法不動〕,八法者,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也。謂菩薩以得清凈平等智力,故世間八法皆不能動也。
〔五、煩惱不染〕,謂菩薩以得世法清凈平等智力,故一切煩惱皆不能染也。
非眾生數(shù)忍辱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若遇風(fēng)寒冷熱水雨等無情之物惱害之時,安然忍受,初不瞋恚,是名非眾生數(shù)忍辱。
忍辱救護
【三藏法數(shù)】
謂修菩薩行者,常應(yīng)廣運大悲之心于諸下劣不善之人,設(shè)以橫逆而加于我,不惟忍受其辱,抑且方便救護,使其改惡遷善。是以無量福德由此而生也。
廣行忍辱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或被眾生訶罵,或被楚撻,或截手足,或割耳鼻,或挑其目,或級其頭,如是一切皆能忍受,無有瞋恨,故云廣行忍辱。
忍辱方便
【三藏法數(shù)】
謂修菩薩行者,遠(yuǎn)離顛倒瞋恚,而無彼我之想;于諸眾生,設(shè)有橫逆侵加于己,悉能忍受,心無所動,是為忍辱方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