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慈忍
佛教語。慈悲與忍辱。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佛之所云寂滅,非虛靜乎?安樂,非恬愉乎?慈忍,非濡弱乎?”
《漢語大詞典》:忍辱鎧(忍辱鎧)
佛教語。袈裟的別名。謂忍辱能防一切外難,故以甲鎧為喻。《法華經·持品》:“惡鬼入其身,駡詈毀辱我。我等敬信佛,當著忍辱鎧?!?南朝 梁簡文帝 《謝賚納袈裟啟》:“忍辱之鎧,安施九種,功德之衣,慚愧八法?!币嗍∽鳌?忍鎧 ”。大智度論卷十:“忍鎧心堅固,精進弓力強?!?/div>
《漢語大詞典》:胯下人
指 漢 韓信 。泛指能夠忍辱的人。 元 陳基 《淮陰雜興》詩:“老來易感 山陽 笛,年少休輕胯下人?!眳⒁姟?胯下 ”。
《國語辭典》:胯下  拼音:kuà xià
1.兩腿之間。
2.比喻人未顯達前,受人鄙視、嘲弄。參見「胯下之辱」條?!冻蹩膛陌阁@奇》卷八:「胯下曾酬一飯金,誰知劇盜有情深?」
《漢語大詞典》:忝顏(忝顔)
(1).猶言忍辱而厚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壇》:“弟愚不才,忝顏偷生?!敝袊焚Y料叢刊《辛亥革命·同盟會·東京學界公憤始末告鄉(xiāng)人父老興學書》:“今有窮窶人聚而語,欲向富者告貸……及富者不以禮遇矣,而仍不能不忝顏相求,非某今日之謂乎?”
(2).指無恥而厚顏。 郭沫若 《斷斷集·屈原時代》:“他能夠自沉是他‘行己有恥’,是他的人格過人,不像后世有好些文人一遇著威逼便忝顏事仇而歌功頌德。”
《漢語大詞典》:忍辱草
佛經中說雪山有草,名為忍辱,牛羊食之,則成醍醐。見《涅槃經》卷二七引《師子吼菩薩》。亦省作“ 忍草 ”。 唐 宋之問 《游法華寺》:“晨行踏忍草,夜誦得靈花?!?/div>
《漢語大詞典》:胯下韓侯(胯下韓侯)
指 漢 韓信 。泛指能夠忍辱的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看是何人坐上頭,是當日胯下 韓侯 。”參見“ 胯下 ”。
《國語辭典》:胯下  拼音:kuà xià
1.兩腿之間。
2.比喻人未顯達前,受人鄙視、嘲弄。參見「胯下之辱」條。《初刻拍案驚奇》卷八:「胯下曾酬一飯金,誰知劇盜有情深?」
二種忍辱
【佛學大辭典】
(名數)一、非眾生忍辱,于風雨寒熱等非情法之迫害而忍辱之也。二、眾生忍辱,于殺傷罵詈等眾生之迫害忍受之也。見智度論十四。
【三藏法數】
(出大智度論)
〔一、非眾生數忍辱〕,謂菩薩若遇風寒冷熱水雨等無情之物惱害之時,安然忍受,初不瞋恚,是名非眾生數忍辱。
〔二、眾生數忍辱〕,謂菩薩若遇有情眾生加惡于我,亦能忍受,略不瞋恨,是名眾生數忍辱。
忍辱
【佛學大辭典】
(術語)梵語羼提Ks!a%nti,譯曰忍辱,忍受諸侮辱惱害而無恚恨也,六波羅蜜之一。法界次第下之上曰:「羼提,秦言忍辱。內心能安忍外所辱境,故名忍辱。」維摩經佛國品曰:「忍辱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三十二相莊嚴,眾生來生其國?!棺ⅰ刚卦唬喝倘韬皖仯氏狄匀菹?,而豈直形報而已?!?br />【佛學常見辭匯】
忍受各種侮辱而不起瞋恚惱恨,為六波羅蜜之一。
【俗語佛源】
梵語ksanti,音譯「羼提」,意即「忍辱」。是大乘菩薩所修「六度」之一。所謂「六度」(又名六波羅密),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智慧。這在佛經中是屢見不鮮的。如《維摩詰經·佛國品》說:「忍辱是菩薩凈土。」《法華經·序品》說:「見佛子住忍辱力,增上慢人惡罵捶打,皆悉能忍,以求佛道?!惯@就是說,修忍辱的人,能夠忍受外來的一切侮辱和惱害而不生嗔恚之心,真正能做到像《大集經》中所說的「忍辱如大地」,能承受一切。俗話說:「逆來順受」(語見《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xié)狀元》十二),也就是這個意思。對出家修行者來說,不論是大乘還是小乘,修「忍辱」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大小乘修持者的目的是了生死,成佛果。要達到此目的,就必須斷煩惱。如果修行者對于外來逆境不能忍受,就必然產生煩惱。這就沒有了生死、成佛果的希望。所以忍辱,關系到他一生修持的成敗。今引申為有事業(yè)心的人,若遇到意外挫折、打擊和困難而不能忍受,則將一事無成??鬃釉唬骸感〔蝗虅t亂大謀「(見《論語·衛(wèi)靈公》)。忍辱一詞在《三國志·吳志·陸遜傳》中引申為「忍辱負重」,形容一個人忍受屈辱并承擔重任。(無名氏)
【三藏法數】
謂人若遇非理相干,能以情恕,安忍不動,是名忍辱。
【三藏法數】
忍辱者,謂于違逆之境,遇諸毀罵惱害之事,皆能安忍,心無恚恨也。
忍辱衣
【佛學大辭典】
(衣服)忍辱之心,以能防一切之外障,故譬以衣,遂為袈裟之總名。法華經法師品曰:「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也?!贯屖弦[上曰:「如幻三昧經袈裟名忍辱鎧。」
【佛學常見辭匯】
袈裟的總稱。
【三藏法數】
謂弘經之人,當行忍辱之行,遮蔽一切眾生惡障及煩惱等丑,喻之如衣。故經云:柔和,忍辱衣也。
忍辱仙
【佛學大辭典】
(術語)釋迦如來,于因位為忍辱仙,修忍辱之行,為歌利王支分其身。證道歌曰:「我?guī)煹靡娙粺舴?,多劫曾為忍辱仙?!?/div>
忍辱地
【佛學大辭典】
(術語)有生法之二忍。生忍者,忍有情瞋罵捶打等之凌辱也。法忍者,忍寒熱風雨饑渴老病等之非情禍害也。于此二法能安然不動,故名忍辱地。法華經安樂行品曰:「菩薩摩訶薩,住忍辱地,柔和善順,而不卒暴。」
忍辱草
【佛學大辭典】
(植物)生于雪山之草名。涅槃經二十七曰:「雪山有草,名為忍辱,牛若食者,則出醍醐?!?/div>
忍辱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羅云忍辱經之略稱。
忍辱鎧
【佛學大辭典】
(譬喻)忍辱能防一切之外難,故譬以甲鎧。法華經勸持品曰:「惡鬼入其身,罵詈毀辱我。我等敬信佛,當著忍辱鎧。」
忍辱太子
【佛學大辭典】
(本生)昔毗婆尸佛時,波羅捺國王有太子,名忍辱。太子之父母病重,醫(yī)云:應以不瞋人肉為藥。太子自念我生來不瞋,因名忍辱,可充此藥。國中設有不瞋者,豈可以彼救我親耶?遂自割肉充藥,父母病即瘉。見大方便佛報恩經二,經律異相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