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3詞典 1分類詞匯 22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御 → 禦御”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亞相(亞相)
(1).指官位次于丞相的大臣。南史·張邵傳:“ 劉毅 位居亞相,好士愛才?!?br />(2).指繼先人而居相位的人。 唐 杜甫 《哭韋大夫之晉》詩:“ 漢 道中興盛, 韋 經(jīng)亞相傳?!?仇兆鰲 注:“ 韋賢 少子 玄成 ,復(fù)以明經(jīng)為相,故曰亞相?!?br />(3).御史大夫的別稱。 秦 漢 時,御史大夫為丞相之副,丞相缺人,常以之遞升,故 唐 以后有此別稱。 唐 顏真卿 《讓憲部尚書表》:“陛下御極,又録臣無功,寵以非次,常伯、亞相,一時猥集?!?唐 白居易 《李昌元可兼御史大夫制》:“亞相之秩,威重寵崇?!眳⒁姟?亞臺 ”。
《漢語大詞典》:亞臺(亞臺)
(1).指職位僅次于宰相的官。古稱宰相為臺輔。因以謂僅次于其位者為亞臺。《南齊書·褚淵傳》:“總録之任, 江 左罕授,上隣亞臺,升降蓋微?!?br />(2). 唐 代御史大夫的別稱。舊唐書·尹思貞等傳論:“ 睿 玄 之世,若 李杰 …… 王丘 并位歷亞臺,名德兼著?!?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別名:“ 唐 人好以它名標(biāo)牓官稱……御史大夫為亞臺、為亞相、為司憲?!?/div>
《漢語大詞典》:副相
御史大夫的別稱。《漢書·朱云傳》:“御史之官,宰相之副,九卿之右,不可不選?!?span id="wylzogv" class="book">《晉書·王雅傳》:“遷領(lǐng)軍、尚書、散騎常侍,方大崇進(jìn)之,將參副相之重,而帝崩,倉卒不獲顧命?!?唐 蘇颋 《授尹思貞御使大夫制》:“國之副相,位亞中臺。” 清 吳偉業(yè) 《送杜大于皇從婁東往武林》詩:“副相猶然臥 茂陵 ,侍郎已是歸 嶺 表?!?/div>
分類:御史大夫
《漢語大詞典》:劇憲(劇憲)
指御史大夫。 唐 薛用弱 集異記·齊瓊:“ 唐 禁軍大校 齊瓊 者,始以馳騁大承恩寵,以是假御中銜,至於劇憲?!?/div>
分類:御史大夫
《國語辭典》:中丞  拼音:zhōng chéng
職官名。漢代御史大夫的屬官,掌蘭臺圖籍秘書,受公卿奏事,舉劾案章。東漢以降,御史大夫轉(zhuǎn)為大司空,以中丞為御史臺的長官。明初設(shè)都察院,其中副都御史職位相當(dāng)于御史中丞。明、清常以副都御史或僉都御史出任巡撫,清代各省巡撫亦例兼右都御史,因此,明清的巡撫也稱為「中丞」。
《國語辭典》:三司  拼音:sān sī
三種官職的合稱:(1)東漢以太尉、司空、司徒為三司。《后漢書。卷六。孝順帝紀(jì)》:「今刺史、二千石之選,歸任三司。」唐。章懷太子。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空、司徒也?!挂卜Q為「三公」。(2)唐代以御史大夫、中書、門下為三司?!缎绿茣?。卷四八。百官志三》:「凡冤而無告者,三司詰之。三司,謂御史大夫、中書、門下也?!?3)后唐迄宋以鹽鐵、度支、戶部為三司,皆理財之官?!顿Y治通鑒。卷二六五。唐紀(jì)八十一。昭宣帝天祐三年》:「戊寅,以朱全忠為鹽鐵、度支、戶部三司都制置使?!?4)明時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為三司。皆為各行省的文武長官。
《國語辭典》:三公  拼音:sān gōng
1.人臣中最高的三個官位:(1)周代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稌?jīng)。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jīng)邦,燮理陰陽?!?2)西漢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漢危無嗣,而公定之;四輔之職,三公之任,而公干之?!?3)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唐。杜佑《通典。卷十九。職官三公》:「后漢又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也稱為「三司」。
2.星名。即太乙星旁的三星。《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調(diào)七政,和陰陽之官也。」也稱為「三師」。
《國語辭典》:獬豸  拼音:xiè zhì
古代傳說中的異獸。形似牛,一說似羊,獨角,能分辨曲直,見人打斗時,會用角觸理虧的人?!段倪x。司馬相如。上林賦》:「椎蜚廉,弄獬豸?!挂沧鳌附鈴D」、「獬廌」。
《漢語大詞典》:邦憲(邦憲)
(1).詩·小雅·六月:“文武吉甫,萬邦為憲?!?毛 傳:“憲,法也?!焙笠蛞浴鞍顟棥敝竾掖蠓?。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宜加貶黜,用申邦憲。” 宋 曾鞏 《張頡知均州制》:“內(nèi)不能統(tǒng)齊士吏,外不能綏靖華夷,致茲繹騷,自干邦憲?!?清 嚴(yán)允肇 《送宋荔裳按察四川》詩:“大夫秉邦憲,兢兢志靡他。”
(2).借指執(zhí)法官,如御史大夫,刑部尚書、侍郎等。 唐 韓愈 《為裴相公讓官表》:“既領(lǐng)臺綱,又毗邦憲?!?馬其昶 校注:“ 陳景云 曰: 元和 十年, 晉公 以中丞兼刑部侍郎,故曰又毗邦憲,非別除也。” 唐 韓愈 《祭馬仆射文》:“公兼邦憲,以副經(jīng)紀(jì)?!迸f注:“十二年,以摠兼御史大夫,充 淮西 行營諸軍宣慰使。”
《漢語大詞典》:弄印
史記·張丞相列傳:“ 高祖 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誰可以為御史大夫者?’孰視 趙堯 曰:‘無以易 堯 。’遂拜 趙堯 為御史大夫?!焙笠蚍Q任命御史大夫為“弄印”。 唐 皇甫曾 《送徐大夫赴南?!?/a>詩:“位重登壇后,恩深弄印時?!?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舊唐書·尹思貞傳》:“宜承弄印之榮,式允登車之志。可御史大夫。”
《漢語大詞典》:貢公(貢公)
漢 貢禹 以明經(jīng)潔行,征為博士。 元帝 時累官至御史大夫。屢次上書言朝事得失,主張選賢能,誅奸臣,罷倡樂,修節(jié)儉。后世尊稱“貢公”。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去郡》詩:“ 彭薛 裁知恥, 貢公 未遺榮?!?明 陸粲 《贈別王直夫》詩:“ 嚴(yán)子 時閉肆, 貢公 乃彈冠?!眳㈤?span id="qqetanf" class="book">《漢書·王吉傳》。
《漢語大詞典》:臺長(臺長)
古時御史臺的長官。一般指御史大夫。 明 代罷御史臺,置都察院,則以左右都御史為臺長。 宋 王讜 唐語林·補(bǔ)遺四:“御史臺三院。一曰臺院,其僚曰侍御史,眾呼為端公。見宰相及臺長,則曰某姓侍御。” 宋 蘇轍 《謝除尚書右丞表》:“伏念臣衰遲晚節(jié),遭遇圣時,還朝首擢於諫垣,求言終寘於臺長?!?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bǔ)遺·臺省·御史阿內(nèi)侍:“當(dāng)時臺長 顧佐 ,號為清正。”
《國語辭典》:五院  拼音:wǔ yuàn
1.現(xiàn)代政治中指中央政府的統(tǒng)治權(quán)分別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jiān)察院加以行使。
2.古代政治指唐以后的官制,稱監(jiān)察、殿中、侍御史、中丞、大夫為「五院」。
《漢語大詞典》:佩青
(1).腰邊掛著青色的印綬。 漢 代御史大夫銀印青綬。因以“佩青”借指身為貴官。 三國 吳 張悛 《為吳令謝詢求為諸孫置守冢人表》:“﹝ 孫氏 ﹞懷金侯服,佩青千里?!?br />(2).泛指任官。 清 唐孫華 《憶頤兒時就婚外家》詩:“子衿雖佩青,頑璞尚未剖?!?/div>
《漢語大詞典》:憲長(憲長)
古代中央監(jiān)察機(jī)關(guān)的首長。如 秦 漢 以來御史臺中的御史大夫、御史中丞, 明 清 都察院的都御史。 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三:“ 寳元 中,御史府久闕中丞。一日, 李淑 召對, 仁宗 偶問以憲長久虛之故…… 許公 奏曰:‘中丞者,風(fēng)憲之長,自宰相而下,皆得彈擊,其選用,當(dāng)出圣意?!?span id="9ckzodo" class="book">《明史·饒伸傳》:“禮部侍郎 于慎行 以 大壯 文獨劣,擬乙置之。都御史 吳時來 及 朝陽 不可…… 時來 附權(quán)蔑紀(jì),不稱憲長?!?/div>
《漢語大詞典》:辱臺(辱臺)
唐 代官場舊例:御史大夫往往拜相,如任命御史大夫百日內(nèi)而改由他人拜相,則視為御史臺之恥,謂之“辱臺”。新唐書·李景讓傳:“﹝ 景讓 ﹞為大夫三月, 蔣伸 輔政, 景讓 名素出 伸 右,而 宣宗 擇宰相,盡書羣臣當(dāng)選者,以名內(nèi)器中,禱 憲宗 神御前射取之,而 景讓 名不得。世謂除大夫百日,有他官相者,謂之‘辱臺’。 景讓 愧艴不能平,見宰相,自陳考深當(dāng)代,即拜 西川 節(jié)度使。”
《漢語大詞典》:亞臺(亞臺)
(1).指職位僅次于宰相的官。古稱宰相為臺輔。因以謂僅次于其位者為亞臺。《南齊書·褚淵傳》:“總録之任, 江 左罕授,上隣亞臺,升降蓋微?!?br />(2). 唐 代御史大夫的別稱。舊唐書·尹思貞等傳論:“ 睿 玄 之世,若 李杰 …… 王丘 并位歷亞臺,名德兼著。”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別名:“ 唐 人好以它名標(biāo)牓官稱……御史大夫為亞臺、為亞相、為司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