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詞典 2分類詞匯 9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得 → 淂得”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荊山得璞玉獻于楚王,兩次見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寶玉,遂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
《國語辭典》:和氏  拼音:hé shì
1.楚人卞和,曾為獻璧而被刖去雙足。
2.和氏璧。借指寶玉?!段倪x。司馬相如。上林賦》:「晁采琬琰,和氏出焉?!?/div>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時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一玉璞,獻給楚厲王,經(jīng)玉工鑒定其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卞和撒謊欺騙,乃刖其左腳。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獻,仍視為石頭,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終得一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也稱為「和璧」。
《漢語大詞典》:釣璜(釣璜)
(1).垂釣而得玉璜。喻臣遇明主,君得賢相。典出尚書大傳卷一:“ 周文王 至 磻溪 ,見 呂望 , 文王 拜之。 尚父 云:‘ 望 釣得玉璜,刻曰:“ 周 受命, 呂 佐檢德合,於今 昌 來提?!薄?唐 劉禹錫 《和重題》:“一泛釣璜處,再吟鏘玉聲?!?br />(2).借指賢臣。 清 顧炎武 《帝京篇》:“側(cè)席推干鼎,回車載釣璜?!?/div>
《漢語大詞典》:璜溪
即 磻溪 。相傳 周 太公望 在 磻溪 釣得玉璜,故名。 唐 楊炯 《宴族人楊八宅序》:“望望八川,苔發(fā) 璜溪 之水。” 唐 杜甫 《奉贈太常張卿垍二十韻》:“幾時陪羽獵,應(yīng)指釣 璜溪 ?!?明 劉基 《太公釣渭圖》詩:“璇室羣酣夜, 璜溪 獨釣時。”
《漢語大詞典》:卞泣
卞和 之泣。 卞和 得玉璞以獻 楚王 , 楚王 以為詐,砍其雙腳, 卞和 抱其璞哭于 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后指因蒙受冤屈或不遇知己而痛苦悲傷。 唐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鄭少尹審》詩:“濫竊商歌聽,時憂 卞 泣誅?!眳⒁姟?卞和 ”。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荊山得璞玉獻于楚王,兩次見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寶玉,遂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
《漢語大詞典》:誚石(誚石)
楚 人 卞和 得玉璞,先后獻之 厲王 、 武王 ,二王均輕信玉人之言,將“寶玉而題之以石”,以 和 為誑,而刖其雙足。及 文王 即位, 和 又抱璞哭于 楚山 下,王聞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玉,名曰 和氏 璧。事見韓非子·和氏。后遂用作典故,以“誚石”譏諷為政者不識賢才。 唐 黃滔 《盧員外潯啟》:“韻匪擲金,理宜誚石?!?/div>
《國語辭典》:荊山之玉(荊山之玉)  拼音:jīng shān zhī yù
荊山所產(chǎn)的玉石,即和氏璧。楚人和氏得玉璞于荊山,進獻楚王,初不為王所信,致雙足被刖,直到文王時方從玉璞中得到美玉的故事。見《韓非子。和氏》。后比喻資質(zhì)美好。《文選。曹植。與楊德祖書》:「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div>
《漢語大詞典》:白璧三獻(白璧三獻)
楚 人 和氏 得玉璞,兩獻 楚王 ,兩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為璧,世稱“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后因以“白璧三獻”喻不識良材或懷才不遇。 明 何景明 《田子行》:“明珠暗投反按劍,白璧三獻還遭刖。”
《國語辭典》:水渰藍橋(水渰藍橋)  拼音:shuǐ yǎn lán qiáo
比喻男女姻緣受阻,好事多磨。參見「藍橋」條。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做了個云迷楚岫,水渰藍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