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30詞典 2分類詞匯 128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征 → 徵征”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薦辟(薦辟)
推薦和征召。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崔署:“ 署 , 宋州 人,少孤貧,不應(yīng)薦辟?!?明 高啟 《戴叔鸞入夏江山圖》詩:“歸隱初辭薦辟章,西風(fēng)黃葉滿車箱?!?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二》:“皇帝之所謂保舉者,求濟世之才也……保舉者,即古之薦辟也?!?/div>
分類:推薦征召
《漢語大詞典》:徵庸
謂被征召任用。《書·舜典》:“ 舜 生三十徵庸?!?孔 傳:“言其始見試用?!?蔡沉 集傳:“徵,召也。 舜 生三十年, 堯 乃召用?!?明 何景明 《寄贈王子衡》詩:“文彩驚流輩,徵庸憶往年。”
分類:征召
《漢語大詞典》:聘賢(聘賢)
謂以禮征召賢能。漢書·鄒陽傳:“ 漢 興,諸侯王皆自治民聘賢?!?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晉書·皇甫謐傳》:“故上有勞謙之愛,下有不名之臣;朝有聘賢之禮,野有遁竄之人?!?明 陶宗儀 輟耕錄·丘真人:“聘賢選佐,將以安天下也?!?/div>
《漢語大詞典》:會紹(會紹)
謂征召會合。書·文侯之命:“汝肇刑 文 武 ,用會紹乃辟。” 曾運乾 正讀:“會謂會合。紹讀如以臣召君之召,言徵召諸侯也?!?/div>
《漢語大詞典》:爭辟
指刑律。左傳·昭公六年:“火見, 鄭 其火乎!火未出,而作火以鑄刑器,藏爭辟焉?!?林堯叟 注:“藏爭罪之法也?!?楊伯峻 注:“言刑書將起爭端,故謂刑書為爭辟?!?span id="w9v3gmt" class="book">《漢書·五行志上》:“ 鄭 以三月作火鑄鼎,刻刑辟書,以為民約,是為刑器爭辟。” 顏師古 注:“著刑於鼎,故稱刑器。法設(shè)下爭,故云爭辟?!?br />競相征召。 唐 楊炯 《宴族人楊八宅序》:“諸侯聞之而愿交,三公禮之而爭辟?!?/div>
分類:刑律征召
《漢語大詞典》:徵用
1.征召任用。史記·儒林傳序:“ 孝惠 、 呂后 時,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 孝文 時頗徵用,然 孝文帝 本好刑名之言?!?張守節(jié) 正義:“言 孝文 稍用文學(xué)之士居位。”三國志·魏志·華歆傳:“若有秀異,可特徵用?!?宋 葉適 《〈歸愚翁文集〉序》:“﹝ 鄭伯英 ﹞既任 秀州 判官,遂以親辭,終其身二十餘年不復(fù)仕,朝庭亦卒不徵用?!眳⒁姟?徵庸 ”。
2.引用。 唐 李匡乂 資暇集卷上:“徵舅氏事,必用 渭陽 ,前輩名公,往往亦然。茲失於識,豈可輕相承耶?審詩文當(dāng)悟,皆不可徵用也。”
3.國家依法將個人或集體所有的土地或其他生產(chǎn)資料收歸公用。如:市政府決定,今后征用農(nóng)田建房要嚴(yán)格控制。
《漢語大詞典》:徵庸
謂被征召任用。《書·舜典》:“ 舜 生三十徵庸?!?孔 傳:“言其始見試用?!?蔡沉 集傳:“徵,召也。 舜 生三十年, 堯 乃召用?!?明 何景明 《寄贈王子衡》詩:“文彩驚流輩,徵庸憶往年?!?/div>
分類:征召
《漢語大詞典》:三征(三徵)
(1).三國 魏 征南將軍 王昶 、征東將軍 胡遵 、鎮(zhèn)南將軍 毋丘儉 的合稱。資治通鑒·魏邵陵厲公嘉平四年:“是時,征南大將軍 王昶 、征東將軍 胡遵 、鎮(zhèn)南將軍 毋丘儉 等,各獻(xiàn)征 吳 之計。朝以三征計異,詔問尚書 傅嘏 ?!?胡三省 注:“ 漢 置四征將軍,謂征東、征西、征南、征北…… 毋丘儉 方為鎮(zhèn)南而曰三征,史概言之?!?br />(2).朝廷三次征召。后漢書·儒林傳上·楊倫:“前后三徵,皆以直諫不合?!?span id="xo2w4z1" class="book">《晉書·儒林傳·劉兆》:“ 武帝 時,五辟公府,三徵博士,皆不就?!?唐 李頎 《送劉四赴夏縣》:“明年九府議功時,五辟三徵當(dāng)在茲?!?/div>
《漢語大詞典》:追召
征召,召集。 宋 贊寧 宋高僧傳·義解二·唐荊州玉泉寺恒景:“先時追召天下高僧兼義行者二十餘人,常於內(nèi)殿修福?!?/div>
分類:征召召集
《漢語大詞典》:徵役
1.招集兵卒。《左傳·襄公三十年》:“ 子張 怒,退而徵役, 子產(chǎn) 奔 晉 。” 杜預(yù) 注:“召兵欲攻 子產(chǎn) ?!?br />2.征召徒役。指徭役。周禮·春官·典祀:“徵役于司隸而役之?!?鄭玄 注:“徵,召也,役之作使之。”三國志·魏志·華歆傳:“如聞今年徵役,頗失農(nóng)桑之業(yè)?!?span id="wtbj18n" class="book">《南史·蔡廓傳》:“先是, 大明 世奢侈無度,多所造立,賦調(diào)煩嚴(yán),徵役過苦,至是發(fā)詔悉皆削除?!?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近賊州縣,徵役百端,農(nóng)夫織婦,不得安業(yè)?!?/div>
《漢語大詞典》:赴辟
應(yīng)朝廷征召。 唐 李商隱 《偶成轉(zhuǎn)韻七十二句贈四同舍》:“明年赴辟下 昭 桂 ,東郊慟哭辭兄弟。”參見“ 赴召 ”。
分類:朝廷征召
《漢語大詞典》:赴召
應(yīng)朝廷征召。晉書·郗鑒傳:“ 鑒 不應(yīng)其召,從兄 旭 , 郗 之別駕,恐禍及己,勸之赴召, 鑒 終不迴。” 明 文徵明 《跋東坡五帖叔黨一帖》:“而有‘來日渡 江 ,愈遠(yuǎn)左右’之語,當(dāng)是自 杭 赴召途中,與 王忠玉 者?!?蔡東藩 《唐史演義》第四十回:“ 安石 方入任侍中,不肯赴召?!?/div>
分類:朝廷征召
《漢語大詞典》:追徵
1.亦作“ 追征 ”。催迫征收。 唐 韓愈 《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有者皆已輸納,無者徒被追徵?!?清 蒲松齡 《錢糧比較說》:“如以四季比較,倘慮其追征之緩,或至有誤國課,合無便定為每年十次比較?!?br />2.加征;補征。明史·葛守禮傳:“自 嘉靖 三十六年以后完欠、起解、追徵之?dāng)?shù)及貧民不能輸納,備録簿中?!?明 王世貞 《中官考九》:“ 真定 、 山西 等處所輸柴炭,運官攬頭,積有逋負(fù);工部以為此因加耗過多,所徵運不及,請以明加及暗加之半,竝準(zhǔn)正數(shù),其餘覆實追徵?!?br />3.催迫征召。 唐 谷神子 《博異志·敬元穎》:“天命追徵,多故為不赴集役。”舊唐書·孔緯傳:“累詔追徵,皆無承秉,非臣子之義也。”
4.追回沒收。《元典章新集·刑部·徵贓》:“賊人 林士貴 等三名犯在革前,發(fā)在革后,已招明白,追徵正贓,給主了當(dāng)?!?span id="zwfptxq" class="book">《元典章新集·兵部·整治軍兵》:“管軍官吏違例歇空,代替軍役,所要軍錢,格前已招明白,贓物擬合追徵?!?元 關(guān)漢卿 《裴度還帶》第二折:“后因事發(fā),問 傅彬 追徵贓物?!?/div>
《漢語大詞典》:旌命
(1).表彰征召。后漢書·陳諶傳:“每宰府辟召,常同時旌命?!?span id="qmo6y2f" class="book">《晉書·山濤傳》:“ 濤 甄拔隱屈,搜訪賢才,旌命三十餘人,皆顯名當(dāng)時。” 宋 曾鞏 《徐干〈中論〉目錄序》:“ 魏太祖 特旌命之,辭疾不就?!?br />(2).招聘賢士的命令;表彰的命令。 晉 陸機 《辯亡論上》:“束帛旅於丘園,旌命交於涂巷?!?清 唐孫華 《張母陳太孺人貞節(jié)》詩:“旌命下九閶,恩綸賁黃壚?!?/div>
《漢語大詞典》:禮辟(禮辟)
以禮征召。南齊書·高逸傳·徐伯珍:“太守 瑯邪 王曇生 、 吳郡 張淹 并加禮辟, 伯珍 應(yīng)召便退?!?/div>
分類:征召
《漢語大詞典》:特徵
1.特別征召。別于平常的鄉(xiāng)舉里選。《后漢書·郎顗傳》:“天之生 固 ,必為圣 漢 ,宜蒙特徵,以示四方?!?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后娶:“ 建光 中,公車特徵,至拜侍中?!?金 元好問 《王黃華墓碑》:“避 漢 末之亂,徙居 遼東 。 曹公 特徵,不應(yīng),隱居終身。”
2.事物可供識別的特殊的征象或標(biāo)志。 魯迅 《且介亭雜文·臉譜臆測》:“這假面上,大約一定得表示出這角色的特征,一面也是這角色的臉相的規(guī)定?!?曹禺 《雷雨》第一幕:“在陽光下他的臉呈著銀白色,一般人說這就是貴人的特征?!?br />3.特點。 周恩來 《目前軍閥混戰(zhàn)的形勢》:“先有農(nóng)村紅軍,后有城市政權(quán),這是 中國 革命的特征,這是 中國 經(jīng)濟基礎(chǔ)的產(chǎn)物?!?秦牧 《藝海拾貝·辯證規(guī)律在藝術(shù)創(chuàng)造上的運用》:“沒有形象就沒有文學(xué)藝術(shù),形象是藝術(shù)的主要特征之一?!?/div>
《漢語大詞典》:辟選(辟選)
對受征召而來的人士加以選拔,授以官職。 漢 蔡邕 《漢太尉楊公碑》:“凡所辟選升諸帝朝者,莫非瑰才逸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