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尸棄那
【佛學大辭典】
(佛名)(參見:尸棄)
尸棄毗
【佛學大辭典】
(佛名)樂神名?;哿找袅x十二曰:「尸棄毗,音樂天名也,部屬東方持國天王也?!?/div>
不可棄
【佛學大辭典】
(人名)小乘化地部之祖,傳說生時母棄之井中,父救之,故名。初為婆羅門,通外道之諸義,后入于佛教。
四棄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比丘之四波羅夷罪謂之四棄。以犯此罪者,永棄于佛法之邊外故也。(參見:波羅夷)。楞嚴經七曰:「比丘比丘尼四棄八棄。」
般遮尸棄
【佛學大辭典】
(人名)Pan^cas/ikhin,仙人名。譯曰五頂,五髻。唯識述記一末曰:「婆羅痆斯國有婆羅門,名摩納縛迦,此云儒童。其儒童子名般遮尸棄,此言五頂,頂發(fā)五旋,頂有五角?!够哿找袅x二十六曰:「般遮尸,此云五髻?!?/div>
舍家棄欲
【佛學大辭典】
(術語)出家沙門之行法也。即離妻子眷屬之愛著五欲之色味,而出家發(fā)心也。無量壽經下曰:「其上輩者,舍家棄欲,而作沙門。」
陳棄藥
【佛學大辭典】
(飲食)又云腐爛藥。南山舊律家依僧祇四分所說謂為大小便,義凈新律家依有部律謂為人所遺棄之醫(yī)藥。僧祇律四曰:「若被毒,醫(yī)言應服大便汁。若自己許不須復受,若他許者當受。比丘病,醫(yī)言當服小便者,不得取初后,應取中。若自己許承取即名受,若在地及他許當受。」四分律四十二曰:「爾時比丘病毒,醫(yī)教服腐爛藥。若是已腐爛藥墮地者,應以器盛水和之,漉受然后服;若未墮地者,以器受之水和漉服之,不須受?!箻I(yè)疏三曰:「腐爛藥者,世所同棄而實可收,即大小便也。有本說云陳棄藥者,謂世間煮殘渣滓可棄者,取重煮之,得療即止。何須問本?」同濟緣記曰:「腐爛制中有二釋:初釋中,小便治勞,大便解熱,名黃龍湯。次釋,則通眾藥,人所不用,故云陳棄。即腐爛異名?!沽x凈師極斥之。寄歸傳三曰:「自有方處鄙俗久行,病發(fā)即服大便小便。疾起便用豬糞貓糞,或堈盛甕貯。號曰龍湯,雖加美名,穢惡斯極。(中略)陳棄之言,即是陳故所棄之藥,意在省事,僅可資身。上價自在開中,啖服實成非損。梵云晡堤木底鞞殺社。晡提是陳,木底是棄,鞞殺社,譯之為藥,是陳棄藥也。律開大便小便,乃是犢糞牛尿。(中略)正量部中說其陳棄,既是部別不可同斯。了論雖復見文。元非有部所學?!拱蚉u%timutta(mu%tra)-bhesahjja(糞便藥)。梵(義凈)Pu%timukti-bhes!ajya(陳棄藥)。
棄老國
【佛學大辭典】
(地名)雜寶藏經一曰:「佛言:過去久遠,有國名棄老,彼國土中,有老人皆遠驅棄(云云)?!褂浺淮蟪贾美细赣诿苁?,由老父之智救國難之說話。
吃棄羅
【佛學大辭典】
(物名)Khakkhara,錫杖之梵名。寄歸傳四曰:「言錫杖者,梵云吃棄羅,即是鳴聲之義?!?/div>
罽那尸棄佛
【佛學大辭典】
(佛名)釋迦修行中出初僧祇滿位之佛名。智度論四曰:「從過去釋迦文佛到罽那尸棄,為初阿僧祇?!古f俱舍十三作「刺那尸棄?!剐缕派骋话倨呤撸戮闵崾俗鳌笇汍?。」優(yōu)婆塞戒經一作「寶頂。」菩薩本行經作「螺髻?!剐袅x九曰:「罽那居例切,秦言寶積,經本或作刺那,力達切。」梵Ratnas/ikhin。
八棄戒──尼八棄戒
【三藏法數(shù)】
(出楞嚴義海)
梵語尼,華言女。棄,卻也。謂尼犯此八罪,棄卻于佛法之外也。
〔一、殺〕,殺即損傷物命也。謂一切有情,皆惜身命。尼若不能憫彼,反更傷殘,是故為眾所棄也。
〔二、盜〕,盜即竊取他物也。謂尼于他人所有財物,生貪樂心,不與而取,是故為眾所棄也。
〔三、淫〕,淫即染欲也。謂尼不能以禮自防,以戒自守,貪著色欲,污犯凈行,是故為眾所棄也。
〔四、妄〕,妄乃虛妄不實也。謂尼隱覆實事,虛言誑他,是故為眾所棄也。
〔五、觸〕,觸即觸著。謂尼若與男身相觸,起染欲心,是故為眾所棄也。
〔六、八〕,八者,八事也。謂尼與染心男子,兩手相捉,或捉其衣,或同入屏處,或屏處共坐,或共語,或共行,或相倚,或與相期。犯此八事,是故為眾所棄也。(屏處者,僻靜處也。)
〔七、覆〕,覆即遮覆也。謂尼與大眾說戒作法之時,遮覆他罪,不肯對眾陳露,是故為眾所棄也。
〔八、隨〕,隨即依也。謂尼于大僧眾中,未與作共住法,而隨彼共住,是故為眾所棄也。
委棄軀命
【三藏法數(shù)】
謂出家之人,能委棄身命,無所顧惜,惟務一心,求證佛道,兼能為世福田,是為第四凈德也。
除棄風
【三藏法數(shù)】
謂有別風,蠲內穢物,心生苦受,欲除棄之,以風引出,因此風力,令身安穩(wěn),名除棄風。
希棄鬼
【三藏法數(shù)】
謂此鬼時常希望他人所棄吐殘等物,用充其食。由彼宿生慳吝,是以于有飲食之處,或見穢物,或復見空;或樂凈物,而又見穢。此類之鬼,隨其宿業(yè)厚薄不同,所求之食,或得豐饒也。
棄舍生死
【三藏法數(shù)】
謂修菩薩行者,受持凈戒,則無殺盜淫妄等業(yè),而能出離生死,永脫輪回之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