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棄同即異(棄同即異)
(1).謂拋棄同姓同族而親近異姓異族。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吉 也聞之,棄同即異,是謂離德?!?楊伯峻 注:“此言棄同姓之國,而親近異姓之國。”周書·李遠傳:“諸人并世載忠貞,沐浴教義,今若棄同即異,去順效逆,雖五尺童子,猶或非之?!?br />(2).丟掉共同之說而接近新奇之說。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傳聞而欲偉其事,録遠而欲詳其跡,於是棄同即異,穿鑿傍説,舊史所無,我書則傳,此訛濫之本源,而述遠之巨蠧也。”
《漢語大詞典》:棄偽從真(棄僞從真)
丟棄虛偽而追從真理。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軍次實錄》:“非我真圣主不恤操勞,誠恐其誘惑人心,紊亂真道,故不得不亟於棄偽從真,去浮存實,使人人共知虛文之不足尚,而真理自在人心也。”
《漢語大詞典》:棄文存質(棄文存質)
謂不加文飾,保留本旨。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五節(jié):“ 安清 、 支讖 是 中國 最早的譯經家……他們首創(chuàng)了棄文存質,保存經意,照原本直譯的方法,因而為后來譯家所遵守。”
《國語辭典》:棄文就武(棄文就武)  拼音:qì wén jiù wǔ
放棄文事,改習武藝。《水滸傳》第一二回:「小可兀自棄文就武,來此落草。」
《國語辭典》:棄瑕錄用(棄瑕錄用)  拼音:qì xiá lù yòng
瑕,玉上的斑點,借指過失。棄瑕錄用指不計較其缺點過失而加以任用?!逗鬂h書。卷七四上。袁紹傳》:「廣羅英雄,棄瑕錄用?!埂段倪x。丘遲。與陳伯之書》:「圣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側于萬物?!挂沧鳌笚夎θ∮谩?。
《國語辭典》:棄瑕取用(棄瑕取用)  拼音:qì xiá qǔ yòng
不計較其缺點過失而加以任用?!段倪x。陳琳。為袁紹檄豫州》:「于是提劍揮鼓,發(fā)命東夏,收羅英雄,棄瑕取用?!埂度龂?。卷五七。吳書。朱據傳》:「據以為天下未定,宜以功覆過,棄瑕取用?!挂沧鳌笚夎︿浻谩埂?/div>
《國語辭典》:棄瑕錄用(棄瑕錄用)  拼音:qì xiá lù yòng
瑕,玉上的斑點,借指過失。棄瑕錄用指不計較其缺點過失而加以任用?!逗鬂h書。卷七四上。袁紹傳》:「廣羅英雄,棄瑕錄用?!埂段倪x。丘遲。與陳伯之書》:「圣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側于萬物。」也作「棄瑕取用」。
《漢語大詞典》:棄瑕忘過(棄瑕忘過)
謂不追究缺點和過錯。南史·虞寄傳:“且圣朝棄瑕忘過,寬厚待人,改過自新,咸加敘擢?!?/div>
《國語辭典》:棄邪從正(棄邪從正)  拼音:qì xié cóng zhèng
舍棄惡行,回歸正道?!度龂?。卷三三。蜀書。后主禪傳》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挂沧鳌笚壭皻w正」。
《國語辭典》:棄邪歸正(棄邪歸正)  拼音:qì xié guī zhèng
舍棄惡行,回歸正道?!端疂G傳》第一○七回:「盧俊義慰撫勸勞,就令武順鎮(zhèn)守城池,因此賊將皆感泣,傾心露膽,棄邪歸正。」也作「棄邪從正」、「去邪歸正」、「去邪從正」。
《國語辭典》:棄邪從正(棄邪從正)  拼音:qì xié cóng zhèng
舍棄惡行,回歸正道?!度龂?。卷三三。蜀書。后主禪傳》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挂沧鳌笚壭皻w正」。
《漢語大詞典》:棄行改業(yè)(棄行改業(yè))
拋棄原來職業(yè),改從新的職業(yè)。
《國語辭典》:棄厭(棄厭)  拼音:qì yàn
嫌棄厭惡?!都t樓夢》第三六回:「從來未經過這番被人棄厭,自己便訕訕的紅了臉,只得出來了。」
《漢語大詞典》:棄業(yè)變產(棄業(yè)變産)
變賣產業(yè)。 李準 《不能走那條路》七:“有共產黨領導,決不能看著叫你棄業(yè)變產,大人小孩流落街頭?!?/div>
《漢語大詞典》:棄其余魚(棄其餘魚)
《淮南子·齊俗訓》載: 惠施 為 梁 相,從車百乘,猶嫌不足。 莊子 澤邊見之,棄其馀魚,以示諷誡。后因以“棄其餘魚”比喻節(jié)欲知足。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 阮嗣宗 沉酒荒迷,乖‘畏途相誡’之譬也; 謝幼輿 贜賄黜削,違‘棄其餘魚’之旨也?!?/div>
《漢語大詞典》:棄義倍信(棄義倍信)
背離信義。謂不講道義,不守信用。倍,通“ 背 ”。荀子·強國:“古者 禹 湯 本義務信而天下治, 桀 紂 棄義倍信而天下亂。”
《漢語大詞典》:棄瓢巖(棄瓢巖)
山崖名。在今 河南省 登封縣 東南 箕山 上,因相傳 堯 時 許由 曾棄瓢于此而得名。 唐 胡曾 《詠史詩·箕山》:“ 棄瓢巖 畔中宵月,千古空聞屬 許由 。” 明 王翰 《箕山夕照》詩:“洗耳溪頭餘曉籟, 棄瓢巖 畔有寒松?!眳⒁姟?棄瓢 ”。
《漢語大詞典》:棄瓢(棄瓢)
漢 蔡邕 《琴操·箕山操》載, 堯 時 許由 隱居 箕山 ,常以手捧水而飲。人見其無器,以一瓢遺之。 由 飲畢,以瓢掛樹。風吹樹動,歷歷有聲, 由 以為煩擾,遂取瓢棄之。后因以“棄瓢”為隱居的典實。 明 劉訓 《許由隱居》詩:“棄瓢林下風生樹,洗耳溪邊水漾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