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維基
廖平(1852年—1932年),初名登廷,字旭陔,光緒五年(1879年)中舉后改名廖平,字季平。晚號六譯。四川井研縣青陽鄉(xiāng)鹽井灣人。清末至民國時期學者、思想家。廖平一生治經(jīng)學,融合古今中外多種學說,形成一套獨特的經(jīng)學理論體系,在中國學術(shù)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廖平出身于貧困之家,父親曾為地主放牧,后靠賣茶水為生。廖平早年學習宋學和八股文,晝夜苦讀,成年后,仍勤學不倦。同治十年(1873年),補縣學生(秀才),三年后參加科試,受到四川學政張之洞獎掖,以學識拔之,入尊經(jīng)書院,自經(jīng)解與經(jīng)學歷史省思經(jīng)今古學。光緒五年(1879年),師從王闿運治今文經(jīng)學,常就王闿運請業(yè),每至深夜,尤重《春秋》,光緒七年(1881年),注《谷梁春秋》。光緒十一年(1885年)著《何氏公羊春秋續(xù)十論》,次年又著《何氏公羊春秋再續(xù)十論》。光緒十二年(1886年),刊印《古學考》(本名《辟劉篇》)與《知圣篇》,康有為的作品《新學偽經(jīng)考》、《孔子改制考》皆受其影響,廖平多次指責康抄襲自己,康始終諱言莫深,不予表態(tài)。梁啟超承認其師受廖平影響為“不可誣”。皮錫瑞也指出:“康學出于廖”。張之洞甚至認為康有為為廖平的嫡傳弟子。錢穆以為康有為剽竊廖平的著作,《中國近三百年學術(shù)史》寫道:“蓋長素《偽經(jīng)考》一書,亦非自創(chuàng),而特剽竊之于川人廖平。”甚至說“康門學說,尚是廖季平范圍”。但也有學者指出兩人是同時發(fā)明,沒有抄襲問題。光緒十五年(1889年),廖平赴京應禮部春闈,中貢士。次年補殿試,名列二甲,賜進士出身。朝考三等,授知縣。以高堂親老,不欲遠出,改為龍安府儒學教授。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在成都創(chuàng)辦《蜀學報》。宣統(tǒng)三年(1911年)擔任《鐵路月刊》主筆。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赴成都洽談出版事業(yè),至樂山時,忽發(fā)大病,其子廖成勵將之抬回,半途卒于河坎場。章太炎撰寫《清故龍安府教授廖君墓志銘》。廖平之女廖幼平編有《廖季平年譜》。
廖鳳章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廖鳳章,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人,進士出身。光緒二十年(1894年),參加光緒甲午科殿試,登進士二甲79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簽分發(fā)各省,以知縣即用。
廖允儒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廖允儒,河南省光州直隸州商城縣人,同進士出身。光緒二十年(1894年),參加光緒甲午科殿試,登進士三甲118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簽分發(fā)各省,以知縣即用。
廖鳴龍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廖鳴龍,福建省福州府侯官縣人,同進士出身。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參加光緒乙未科殿試,登進士三甲65名。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學習。
廖基鈺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廖基鈺,江西省南昌府奉新縣(今江西省奉新縣)人,進士出身。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登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四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后任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
廖佩珣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廖佩珣,廣東省惠州府歸善縣人,進士出身。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參加光緒戊戌科殿試,登進士二甲102名。同年五月,授內(nèi)閣中書。
廖基植 朝代:清末民國初

人物簡介

簡介
廖基植(1859-1914),字璧耘。廖樹蘅長子。清附貢生。少時求學岳麓書院。光緒十五年(1889年)十月,入劉倬云幕,主持文案。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春,隨父至常寧水口山,協(xié)助治理礦務達八年。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九月起,出任水口山、龍王山礦務局總辦,兼任水口山煉鋅廠、煉鉛廠總辦等職。因貢獻突出,1910年受賜四等商勛、五品頂戴。1912年2月,因病返家,于民國三年(1914年)正月辭世。著有《紫藤花館詩草》四卷、《紫藤花館詞鈔》一卷、《上鐵星使湘省礦務現(xiàn)在辦法覆端午帥水口山歷年開辦情形說帖》、《伯誠文鈔》二卷、《茭源銀場日錄》二十七卷、《茭源銀場公牘》八卷及《喪禮輯略》《礦學須知》《書牘》《駢文》《紫藤華館詩評》各一卷。

人物簡介

簡介
廖基棫(1861-1946),字次峰,號石芙主人。廖樹蘅次子。附貢生,州同銜。少時問學于隆觀易,后赴岳麓書院學習。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隨父至常寧水口山,參與礦務管理,后因母喪歸家。期間,曾在水口山礦場成立宜陽詩社、在寧鄉(xiāng)灰湯成立灰湯詩社,每與友朋唱和。民國以后,協(xié)助父親選輯陶密庵、劉復園遺詩,并幫助輯錄《廖氏五云廬志續(xù)編》,并親為校讎。1932年,主持撰修《民國寧鄉(xiāng)縣志》。1946年辭世,享年86歲,李肖聃為撰墓志銘。著有《瞻麓堂詩鈔》八卷、《瞻麓堂文鈔》二卷、《石芙山館文》、《桐蔭閣詩話》;輯《溈寧詩選》一百二十四卷;撰修《民國寧鄉(xiāng)縣志》。

人物簡介

二十世紀詩詞文獻匯編
廖光(1862—1901),字蜀樵,四川資中縣人。少聰穎,得張之洞賞識,入湖廣幕府,以軍功保直隸知州,旋擢知府。后丁母憂,死于家。著有《蜀樵詩鈔》。
廖希珍 朝代:清末民國初

人物簡介

全臺詩
廖希珍(1862~1917),淡水廳海山堡大嵙崁(今桃園縣大溪鎮(zhèn))人。清光緒年間秀才,曾設塾教育地方學童;光緒二十年(1894)任臺北府南雅廳新南街保甲總局董事。明治三十二年(1899)任大嵙崁公學校漢文教師,明治三十三年(1900)授佩紳章。廖氏精通文藝,屬詞亦妙,曾與日人木村武次郎、壽山氏,及大嵙崁紳士呂鷹揚、王式璋、江建臣、洪子欣等人共組「崁風吟社」。此外,廖氏亦致力于保存地方文獻,明治四十二年(1909)撰寫《大嵙崁沿革志》,以編年方式記載大嵙崁的變遷沿革,乃研究大嵙崁地區(qū)的重要史料。書中自云:「大嵙崁一帶地方,東連內(nèi)山,西隔桃澗。在昔為生蕃棲止之地,固無疑也,但自草昧既開,而后事少筆傳,情難臆斷。茲就父老所傳聞者,略而志之,以待參考。」可見廖氏頗具史家撰述之精神?!紖⒖贱椚√镆焕伞杜_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年4月;吳振漢總纂《大溪鎮(zhèn)志?文教篇暨人物篇》,桃園:大溪鎮(zhèn)公所,2004年2月。 〗今廖氏作品乃據(jù)《慶饗老典錄》、《采詩集》、《壽星集》、《臺灣教育會雜志》等輯錄編校。(陳曉怡撰)
廖毓英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廖毓英,福建省福州府侯官縣人,同進士出身。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參加光緒癸卯科殿試,登進士三甲第86名。同年閏五月,著交吏部掣簽分發(fā)各省,以知縣即用。
廖振矩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廖振矩,廣西省平樂府平樂縣人,進士出身。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參加光緒癸卯科殿試,登進士二甲第102名。同年閏五月,授兵部郎中。
廖基瑜 朝代:清末至現(xiàn)當代

人物簡介

簡介
廖基瑜(1868-1951),字琬薌,晚號繹雅老人,長沙寧鄉(xiāng)人。幼時,即從父親廖樹蘅、伯兄基植、仲兄基棫習詩。年十馀,乃與父兄唱和,須臾即成,如同夙構(gòu)。及成年,適同邑梅毅杰為妻。梅毅杰,字雯青,為晚清戶部主事、翰林梅鐘澍之孫,五品州同銜。徐一士先生撰《女詩人廖基瑜》曰:“梅廖兩家,寧鄉(xiāng)望族,均累世書香,一門風雅?!泵駠秾庎l(xiāng)縣志?藝文錄》載:“《繹雅堂集》,在寧鄉(xiāng)女士中罕出其右者,蓋漸于父兄之教深矣。”清宣統(tǒng)二年(1910),所著《繹雅堂詩錄》二卷在長沙付刊。另有《繹雅堂詩鈔本》。

人物簡介

維基
廖炎(1882年—?年),字企周,四川省華陽縣人,清附生,日本大阪高等工業(yè)學校畢業(yè),工科進士。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
廖恩燾(1864-1954) 字鳳舒,一作鳳書,號懺庵、珠海夢余生、懺綺庵主。廣東惠陽人。早供職北洋政府,晚居香港。先有《捫虱談室詞》,后成《懺庵詞》。
個人簡介
廖恩燾(1874-1954),別號鳳舒、懺庵。廣東惠陽人。著名革命家廖仲愷之胞兄。大半生從事外交,擔任過駐古巴、日本、朝鮮等國領事、公使等職務,晚年傾心詩歌創(chuàng)作。一生著述甚豐,有粵語文學作品《嬉笑集》和《新粵謳解心》,詞作《懺庵詞》、《懺庵詞續(xù)集》、《半舫齋詩余》、《捫虱談室詞》和《影樹亭詞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