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暢春園(暢春園)
園名。 清 康熙 時,就 明 代 李偉 清華園 舊址改建,為 圣祖 、 高宗 治事游憩之所。故址在 北京市 西直門 外 海淀 。
《漢語大詞典》:臧窯
清 康熙 中期 景德鎮(zhèn) 燒制的官窯瓷器。因 康熙 二十年至二十七年(1681-1688) 臧應(yīng)選 駐廠督造,故名。以鮮紅者為最。
《國語辭典》:西泠十子  拼音:xī líng shí zǐ
清代杭州陸圻、丁澎、毛先舒、柴紹柄、孫治、陳廷會、張綱、吳百朋、虞黃昊、沈謙等十位名詩人的合稱。西泠為西湖上的一座橋名,而十子在西湖上集結(jié)詩社,故時人稱為「西泠十子」。
《漢語大詞典》:四布衣
清 康熙 十七年舉博學(xué)鴻詞科,以籠絡(luò)士人,布衣 李因篤 、 朱彝尊 、 潘耒 、 嚴(yán)繩孫 皆舉授編修。見 朱彝尊 《承德郎嚴(yán)君墓志銘》。又 乾隆 三十八年,開四庫全書館,布衣 邵晉涵 、 余集 、 周永年 三人授編修, 戴震 授庶吉士,監(jiān)修《四庫全書》。皆有四布衣之稱。
《國語辭典》:駢字類編(駢字類編)  拼音:pián zì lèi biān
書名。清康熙五十八年張廷玉等奉敕編,雍正四年成書,二百四十卷。專收二個字的合成語詞,分天地、時令、山水、居處、珍寶、數(shù)目、方隅、采邑、器物、草木、禽獸、蟲魚等十二門,又補(bǔ)遺人事一門共十三門,按類編次。材料編排以經(jīng)、史、子、集為次,引詩文注題目,引書注篇名,體例完善。可供檢索詞藻、典故之用。
《國語辭典》:佩文詩韻(佩文詩韻)  拼音:pèi wén shī yùn
書名。清康熙年間完成,五卷。共收一萬零二百三十五字,按平上去入四聲,分部錄字。屬于作舊詩用韻時供查索的一部韻書。
《國語辭典》:佩文韻府(佩文韻府)  拼音:pèi wén yùn fǔ
書名。清康熙時刊行,分正集、拾遺二部分,正集四百四十四卷,拾遺一百十二卷。分平、上、去、入四聲,每聲以韻目分部,每部收入同韻的單字,單字下則是尾字與此單字相同的語詞。所收單字,皆注明音義,語詞下則備載出典。此書乃薈萃韻群玉、五車韻綸二書而成,為詞章家重要參考書。
《國語辭典》:律呂正義(律呂正義)  拼音:lǜ lǚ zhèng yì
書名。清康熙五十二年(西元1713)御定,五卷,分三編,上編二卷為正律審音,下編二卷為和聲定樂,續(xù)編一卷為協(xié)均度曲。又后編一百二十卷,乾隆十一年(西元1746)敕撰,凡祭祀朝會所用之樂及樂器、樂制、樂章,無不詳備。
《國語辭典》:廣群芳譜(廣群芳譜)  拼音:guǎng qún fāng pǔ
書名。清康熙四十七年敕撰,一百卷。由明朝王象晉《群芳譜》刪改增廣而成,每物先釋名狀,次徵事實(shí),再以詩文題詠,并附制用移植諸法。
《國語辭典》: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  拼音:ní bù chǔ tiáo yuē
清康熙二十八年(西元1689),中國與俄國所定劃定地界之條約。規(guī)定以外興安嶺及額爾古納河為國界,雅克薩城歸中國所有,尼布楚城及其以西之地歸俄國所有。并立漢、滿、蒙、俄、拉丁五種文字的界碑。
《國語辭典》:皇輿全覽圖(皇輿全覽圖)  拼音:huáng yú quán lǎn tú
書名。清康熙時命西洋教士赴中國各地,勘察地形,繪制成圖。為中國第一部畫有經(jīng)緯線的地圖集。
《國語辭典》:鳳山縣舊城(鳳山縣舊城)  拼音:fèng shān xiàn jiù chéng
高雄市古跡,位于左營區(qū)。創(chuàng)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西元1722)。原為土城,共有四門,乾隆二十五年(西元1760)曾在城上安置大炮。但經(jīng)五十一年林爽文事件后,鳳山的行政中心移至陂頭街(今鳳山市),原有土城被稱為「舊城」。嘉慶年間曾將行政中心遷回,道光年間又把土城改建為石城,但因當(dāng)時知縣病死,被視為不吉,舊城又被廢棄,從此年久失修。目前僅殘留東(鳳儀門)、北(拱辰門)、南(啟文門)三城門及部分墻垣,西門則已傾圮。屬一級古跡。
《國語辭典》:佩文齋書畫譜(佩文齋書畫譜)  拼音:pèi wén zhāi shū huà pǔ
書名。清。康熙敕撰,一百卷,共分論書畫、書畫家小傳、書畫跋、書畫辨證以及書畫鑒藏等,評述書畫,注明出處,頗為詳賅。是一部中國書畫藝術(shù)的類書。
《國語辭典》:淵鑒類函(淵鑒類函)  拼音:yuān jiàn lèi hán
書名。清康熙四十九年敕撰,四百五十卷。博采元明以前文章事跡,臚列綱目,薈為一編,為內(nèi)容繁富之類書。
《國語辭典》:古坑鄉(xiāng)(古坑鄉(xiāng))  拼音:gǔ kēng xiāng
鄉(xiāng)鎮(zhèn)名。位于云林縣東南方。清康熙年間,已有漳州人至此開發(fā),面積約一百六十六平方公里,著名的風(fēng)景區(qū)有草嶺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