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佛源】《地藏經(jīng)》稱:初死的人如果生前多造惡業(yè),死后又沒人為他追薦,其神識(shí)就可能投生到餓鬼、地獄等惡道中去。在死者「罪福未定」的七七四十九天內(nèi),以「善愿功德力」回向死者,使他不投生于地獄等惡道而轉(zhuǎn)生人天等「善趣」,俗謂之「超度」。超度之俗大約始于梁武帝所創(chuàng)的盂蘭盆會(huì)。盂蘭盆系梵語ullambana的音譯,意為救倒懸,即解救淪落地獄、餓鬼中的眾生的倒懸之苦。唐時(shí)民間已盛行超度。如唐·張《
朝野僉載》卷四載:「村人遂于陂中設(shè)齋超度。」超度的具體內(nèi)容包括念佛、誦經(jīng)、營齋、做道場等。超度又有超升、超生、超拔、超幽等說法,舉例如下:《黑籍冤魂》第二四回:「禁錮之于阿皮地獄,永永埋頭,不使再有超生之日。」又如《金瓶梅詞話》第二八回:「叫賊淫婦陰山背后永世不得超生。」又如《廿載繁華夢》第十七回:「不如一發(fā)請幾名師傅和幾位禪師,開壇講經(jīng),超升作福。」今亦引申為救助、解脫等意。舉二例:孫中山《行易知難》:「本大總統(tǒng)看到北方學(xué)界,都是在這樣的苦海之中,所以想要去超度他們?!褂秩纭犊谷崭柚{·今年到了新四軍》:「今年到了新四軍,百姓個(gè)個(gè)得超生?!梗ɡ蠲鳈?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