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781,分119頁顯示  上一頁  60  61  62  63  64  66  67  68  6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溫公舊物
天下正尺
紀(jì)度之?dāng)?shù)
不失豪氂
璧羨起度
施不失平
考以二分
佛類詞典
二十犍度
八犍度
八犍度論
十度
十度三行
千度觸犯不舍離印明
大明度經(jīng)
大明度無極經(jīng)
《分類字錦》:溫公舊物(溫公舊物)
見上注。
分類:
《分類字錦》:天下正尺
世說:荀勖善解音聲。時(shí)論謂之闇解。遂調(diào)律呂。正雅樂。每至正會殿庭作樂。自調(diào)宮商。無不諧韻。阮咸妙賞。時(shí)謂神解。每公會作樂。而心謂之不調(diào)。既無一言直勖意忌之。遂出阮為始平太守。后有一田父耕于野。得周時(shí)玉尺。便是天下正尺。荀試以挍己所治鐘鼓金石絲竹。皆覺短一黍。于是伏阮神識。
分類:
《分類字錦》:紀(jì)度之?dāng)?shù)(紀(jì)度之?dāng)?shù))
張九齡謝賜尺詩狀敕賜臣等御制詩并寶足尺者紀(jì)度之?dāng)?shù)宜麗天文詩者律呂之和是生節(jié)物
分類:
《分類字錦》:不失豪氂
漢書律歷志:度長短者,不失豪氂。注:孟康曰:豪,兔豪也。十豪為氂。
分類:
《分類字錦》:璧羨起度(璧羨起度)
周禮典瑞:璧羨以起度。注:鄭司農(nóng)云:羨,長也。此璧徑長尺,以起度量。玉人職曰:璧羨度尺以為度。元謂:羨,不圜之猊,蓋廣徑八寸,袤一尺。
分類:
《分類字錦》:施不失平
高邁 度賦時(shí)止則止時(shí)行 則行隨物而,應(yīng)施不失平。
分類:
《分類字錦》:考以二分
令狐楚《謝賜春衣牙尺狀》:伏以衣服者,身之文章;尺寸者,王之律度。被于四體,不衷則災(zāi);考以二分,無差為貴。
分類:
二十犍度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犍度為梵語Khan!d!a,譯作章篇。戒律,于作持門之戒,區(qū)別為二十類。四分律三十一卷至五十三卷。編集之為二十篇。如受戒犍度、說戒犍度、安居犍度、自恣犍度、皮革犍度、衣犍度、藥犍度、迦稀那衣犍度、俱睒彌犍度、瞻波犍度、呵責(zé)犍度、人犍度、覆藏犍度、遮犍度、破僧犍度、滅諍犍度、尼犍度、法犍度、房舍犍度、雜犍度等。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受戒犍度,說受戒之法,故名。二,說戒犍度,說每月說戒懺悔之法,故名。三,安居犍度,說每年自五月(舊律),六月(新律)。安居之法,故名。四,自恣犍度,說夏安居竟日,使比丘隨意舉他所犯之罪而懺悔之之法,故名。五,皮革犍度,就比丘著皮革說其法非法,故名。六,衣犍度,說比丘三衣之法,故名。七,藥犍度,說四藥之法,故名。八,迦絺那衣犍度,說安居竟后,一月之間,自信者受迦絺那衣之事,故名。九,拘睒彌犍度,說于拘睒彌國所發(fā)僧中之爭事,故名。十,瞻波犍度,記于瞻波國所起之僧中爭事,故名。十一,呵責(zé)犍度,說呵責(zé)惡比丘之法,故名。十二,人犍度,說比丘犯罪而不覆藏時(shí),對其人使懺悔而洗凈之之法,故名。十三,覆藏犍度,說治比丘犯罪而覆藏之者之法,故名。十四,遮犍度,說比丘說戒時(shí)遮不如法之比丘不聽列之之法,故名。十五,破僧犍度,說破法輪僧破羯磨僧之事,故名。十六,滅諍犍度,說滅七種諍論之法,故名。十七,比丘尼犍度,說比丘尼特殊之法,故名。十八法犍度,就比丘之坐作語默,說如法之威儀,故名。十九,房舍犍度,說比丘所住房舍之法,故名。二十,雜犍度,說已上十九犍度外之種種雜法,故名。見四分律三十一乃至五十四。
八犍度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阿毗曇八犍度論所說八種之犍度也。(參見:犍度)下。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雜犍度,雜說四善根,四圣果,有馀涅槃,無馀涅槃等法,故名。二、結(jié)使犍度,結(jié)使者,煩惱之異名也。說三結(jié),五蓋,五上分結(jié),五下分結(jié)等,乃至百八煩惱,故名。三、智犍度,智者智慧也。說二智,三慧,四智,八智,十智等,故名。四、行犍度,說身口意三業(yè)之所行,三業(yè)道,乃至十善十惡之業(yè)行,故名。五、大犍度,說地水火風(fēng)四大能造所造之法,故名。六、根犍度,說眼等之五根,六根,乃至二十二根等,故名。七、定犍度,說四禪,八定等之禪定,故名。八、見犍度,說斷定之二見,乃至六十二見等,故名。見八犍度論。
【三藏法數(shù)】
(出八犍度論)
梵語犍度,華言法聚。謂佛弟子迦旃延以諸法門,各從其類,分為八聚,故名八犍度論。(梵語迦旃延,華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雜犍度〕,如經(jīng),為聲聞?wù)f四善根及四圣果、有馀、無馀涅槃等法不一,故名雜犍度。(四善根者,煖位、頂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圣果者,謂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有馀涅槃?wù)?,謂四果羅漢雖煩惱惑盡,尚馀身智未滅也。無馀涅槃?wù)撸^惑障既盡,身智亦滅,無有馀也。)
〔二、結(jié)使犍度〕,結(jié),即纏縛。使,即驅(qū)役也。謂三結(jié)、五蓋、上五分、下五分等惑,總而言之,不出百八煩惱也。因此煩惱惑業(yè)纏縛驅(qū)役,行人心神流轉(zhuǎn)三界,故名結(jié)使犍度。(三結(jié)者,身見結(jié)、戒取結(jié)、疑結(jié)也。五蓋者,貪蓋、瞋蓋、睡眠蓋、掉悔蓋、疑蓋也。上五分者,色界、無色界之惑也:一色愛、二無色愛、三掉、四慢、五無明也。下五分者,欲界之惑也:一貪、二瞋、三身見、四戒取、五疑也。百八煩惱者,謂眼等六根對色等六塵,于六塵中,各分好、惡、平三種,則成十八。此好、惡、平三種,于六根中各生三受,復(fù)成十八。是則,六根、六塵共成三十六。更約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各有上之三十六種,總成一百八煩惱也。)
〔三、智犍度〕,智,即智慧。謂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之人,因修戒定慧道品,斷除惑障,所發(fā)無漏之智慧也。(初果,梵語須陀洹,華言預(yù)流。二果,梵語斯陀含,華言一來。三果,梵語阿那含,華言不來。四果,梵語阿羅漢,華言無學(xué)。無漏者,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四、行犍度〕,行,即身、口、意三業(yè)所起善惡諸行也。善行者,身不殺、盜、淫,口不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不貪、瞋、癡。惡行者,身行殺、盜、淫,口起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起貪、瞋、癡,故名行犍度。
〔五、四大犍度〕,四大,即地、水、火、風(fēng)也。以其無處不有稱之為大。約過去、未來、現(xiàn)在三世,論四大所造善色、惡色,故名四大犍度。
〔六、根犍度〕,根,即六根、五根等法,約四果及三世而說,故名根犍度。(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五根者,信根、進(jìn)根、念根、定根、慧根,即聲聞之人所修之法也。)
〔七、定犍度〕,定,即欲界天定、色界天定、無色界天定及聲聞、緣覺所修之定,種種不同,故名定犍度。
〔八、見犍度〕,見,即凡夫外道斷常二見及六十二見等種種不同,故名見犍度。(斷見者,外道妄計(jì)此身滅已更不再生也。常見者,妄計(jì)此身雖滅,后報(bào)復(fù)生也。六十二見者,外道于色、受、想、行、識五陰法中,每一陰起四種邪見,五陰各四,則成二十見。約三世論之,則成六十見,此六十見以斷常二見為根本,總成六十二也。)
犍度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Skandha,巴Khandha,又作乾度。譯曰聚,蘊(yùn),積,藏,結(jié),節(jié)。論律中篇章之名。南山戒疏一下曰:「受法戒法,各別聚處,名為犍度?!狗ǖZ四分律疏七本曰:「西音犍度,此方稱聚,諸法之中當(dāng)分說故稱為聚,而存梵音總為犍度?!癸椬谟浧弑驹唬骸肝饕絷日?,梵音塞犍陀。或云塞犍圖,此翻為蘊(yùn),蘊(yùn)即聚也。」玄應(yīng)音義四曰:「犍度,此言訛也,正音娑犍圖,此云聚也。」資持記上一之一曰:「梵語犍度,此云法聚,即篇品之名?!寡菝茆n五曰:「犍度云藏?!埂居帧科潘挊劧狗◣焸髟唬骸赴速ぬm他Grantha,即此間云八乾度。伽蘭他,譯為結(jié),亦曰節(jié)。謂義類各相結(jié)屬,故云結(jié)。又?jǐn)z義令不散,故云結(jié)。義類各有分限,故云節(jié)?!?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華譯為聚、蘊(yùn)、結(jié)等,即律中篇章之名,一犍度即一篇或一章,或一品一節(jié)之義。
八犍度論
【佛學(xué)大辭典】
(書名)具名阿毗曇八犍度論,三十卷,迦旃延子造,苻秦僧伽提婆等譯。為阿毗達(dá)磨發(fā)智論之舊譯。以所說之法聚名論。
十度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與十波羅蜜同。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初六者如前。第七方便度,善巧方便,自積功德,又濟(jì)度一切有情度也。第八愿度,修上求菩提下化眾生之大愿也。第九力度,行思擇力與修習(xí)力也。謂思惟諸法而修習(xí)之也。十智度,修自利利他之二智也。與前之第六度所以異者,彼為觀空理之智慧,而此為照有相之智慧也。故二度相對。第六度為慧度。第十度為智度。以上十度如其次第,即菩薩十地之波羅蜜行也。(參見:唯識論九。參照波羅蜜)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與十波羅蜜同。
十度三行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十度一一各有三行:一、施度之三行,財(cái)施,法施及無畏施也,二、戒度之三行,攝律儀戒(持佛戒律具眾威儀),攝善法戒(所作善法,悉皆攝持),饒益有情戒也。三、忍度之三行,耐怨害忍(無返,報(bào)心),安受苦忍,諦察法忍(審法性虛幻,超絕生滅)也。四、進(jìn)度之三行,被甲精進(jìn),攝善精進(jìn),利樂精進(jìn)也。五、禪度之三行,安住靜慮(亂想不起深入禪定),引發(fā)靜慮(知慧現(xiàn)前,生諸功德),辨事靜慮(功行圓成利益眾生)也。六、慧度之三行,生空無分別慧(平等照了俗諦之法),法空無分別慧(平等照了真諦之法),俱空無分別慧(超前二空悉皆平等)也。七、方便度之三行,進(jìn)趣果向方便(修諸功德回向佛果),巧會有無方便(融會二諦),不舍不受方便(了達(dá)能所皆空)也。八、愿度之三行,求菩提愿,利樂他愿,外化愿也。九、力度之三行,思擇力,修習(xí)力,變化力(神通力)也。十、智度之三行,無相智(達(dá)觀性自空),受用法樂智,成熟有情智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十度中的每一度各具有三種行法,布施度的三行是財(cái)施、法施、無畏施;持戒度的三行是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忍辱度的三行是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諦察法忍;精進(jìn)度的三行是披甲精進(jìn)、攝善精進(jìn)、利樂精進(jìn);禪定度的三行是安住靜慮、引發(fā)靜慮、辨事靜慮;般若度的三行是生空無分別慧、法空無分別慧、俱空無分別慧;方便度的三行是進(jìn)趣果向方便、巧會有為方便、不舍不受方便;愿度的三行是求菩提愿、利樂他愿、外化愿;力度的三行是思擇力、修習(xí)力、變化力;智度的三行是無相智、受用法樂智、成熟有情智。
千度觸犯不舍離印明
【佛學(xué)大辭典】
(真言)不動尊之印明也。(參見:不動明王)
大明度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六卷,吳支謙譯,梵語波羅蜜,舊譯度,或度無極。大明度者大明波羅蜜行之意,與道行般若經(jīng)同本異譯。
大明度無極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大明度經(jīng)之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