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席帽離身(席帽離身)
宋 李巽 年輕時累舉不第,其鄉(xiāng)人諷嘲曰:“ 李秀才 應舉,空去空回,知席帽甚時得離身?”后 李巽 仕至度支郎中,遺鄉(xiāng)人詩曰:“當年蹤跡困泥塵,不意乘時亦化鱗。為報鄉(xiāng)閭親戚道,如今席帽已離身。”事見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二。后即因以“席帽離身”指讀書人應科舉考試及第做官。
《漢語大詞典》:行綿撞帽(行綿撞帽)
帽名。 清 時伍長、壯丁戴的特制的綿帽。 清 黃六鴻 《?;萑珪け<住ず嗱瀴讯 ?/span>:“其伍長、壯丁,須各備行綿撞帽一頂。上綴號帶,傍垂遮耳護項,內綴兠頦帽繩?!?/div>
《分類字錦》:脩帽(脩帽)
貴耳集自渡江以前無今之簥只是乘馬所以有脩帽護塵之服
分類:
《分類字錦》:纈帽(纈帽)
宋史儀衛(wèi)志儀锽四十人皆纈帽五色寶相花衫勒帛
分類:
《漢語大詞典》:謝郎著帽(謝郎著帽)
謂不拘禮數。典出晉書·謝安傳:“ 溫 后詣 安 ,值其理髮。 安 性遲緩,久而方罷,使取幘。 溫 見,留之曰:‘令司馬著帽進?!湟娭厝绱恕!庇?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王 ( 王濛 ) 劉 ( 劉惔 )共在 杭 南,酣宴於 桓子野 家。 謝鎮(zhèn)西 往尚書墓還,葬后三日反哭。諸人欲要之,初遣一信,猶未許,然已停車。重要,使回駕。諸人門外迎之,把臂便下,裁得脫幘箸帽。酣宴半坐,乃覺未脫衰。” 宋 劉克莊 《水龍吟·方蒙仲王景長和余丙辰丁巳二詞走筆答之》詞:“禮數由他, 謝郎 著帽, 王郎 穿屐?!?/div>
《國語辭典》:龍山落帽(龍山落帽)  拼音:lóng shān luò mào
晉人孟嘉在九九重陽日隨桓溫游于龍山,帽子被風吹落而不自覺,后如廁離位,桓溫乃命孫盛坐嘉位并作文嘲弄,嘉歸來見文,從容應答。見《晉書。卷九八?;笢貍鳌?。后世并用以指重陽登高飲酒等風雅情事。
《國語辭典》:落帽孟嘉  拼音:luò mào mèng jiā
稱揚一個人氣度寬宏、瀟灑儒雅。參見「孟嘉落帽」條。
《國語辭典》:帽子戲法(帽子戲法)  拼音:mào zi xì fǎ
球類運動用語。原指板球運動中投手連續(xù)使三名打擊手退場。后延伸使用在足球比賽方面,凡一場球賽選手能連續(xù)踢進三球以上,則稱為「帽子戲法」。
《國語辭典》:箬帽芒鞋(箬帽芒鞋)  拼音:ruò mào máng xié
農人或隱者的裝扮。
《國語辭典》:合菜戴帽  拼音:hé cài dài mào
一種北平小吃。合菜包括豆芽菜、粉絲、干絲、木耳絲等,上蓋一張蛋皮,如同戴帽,再包餅吃。
《國語辭典》:綠扁帽部隊(綠扁帽部隊)  拼音:lǜ biǎn mào bù duì
美國的特種部隊,因隊員所戴的綠色扁帽而得名。訓練基地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布拉格堡。主要在訓練及領導敵后的游擊隊。越戰(zhàn)期間,聲譽頗著。
《國語辭典》:耳檐兒當不的胡帽(耳檐兒當不的胡帽)  拼音:ěr yán ér dàng bù de hú mào
耳檐,天冷時禦寒所戴的耳套。胡帽,氈帽。比喻小東西派不上大用場。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二折:「巧言不如直道,買馬也索糴料,耳檐兒當不的胡帽,墻底下不是那避雨處?!?/div>
《國語辭典》:可著頭做帽子(可著頭做帽子)  拼音:kě zhe tóu zuò mào zi
依照頭的大小縫制帽子。比喻精打細算,毫不浪費?!?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七五回:「如今都是可著頭做帽子了,要一點富馀也不能的?!?/div>
《國語辭典》:野雞戴皮帽兒(野雞戴皮帽兒)  拼音:yě jī dài pí mào ér
(歇后語)充鷹。意指野雞戴上皮帽子假裝是老鷹。譏諷人冒充主人或自以為了不起?!缎咽酪鼍墏鳌返谖辶兀骸覆恢抢锸傲藗€坐崖頭頂棚子的濫貨來家,野雞戴皮帽兒──充鷹哩!」
《國語辭典》:不戴帽兒的漢子(不戴帽兒的漢子)  拼音:bù dài mào ér de hàn zi
文學作品中指具有男子氣概的女子。《醒世姻緣傳》第三三回:「好小廝,我起你的皮!你哄你那傻爹罷了,你連我,這不戴帽兒的漢子也哄起來了!」也作「不帶頭巾男子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