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南禪寺(南禪寺)
在 山西省 五臺縣 城西南 李家莊 西側(cè)。寺坐北向南,有山門、龍王殿、菩薩殿和大佛殿等主要建筑。大佛殿內(nèi)無柱,只用兩根通長的四椽栿承載著上部屋架。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重建于 唐 建中 三年(公元782年)。是我國現(xiàn)存已知最古的木構(gòu)建筑物。殿中十七尊塑像、佛座以及石塔、石獅等都是我國 唐 塑中的佳作。1974年進(jìn)行了維修,為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
分類:山西城西
《國語辭典》:西調(diào)(西調(diào))  拼音:xī diào
傳統(tǒng)戲曲的腔調(diào)。源于山西、陜西一帶。除運(yùn)用疊句外,普通一首有十二句,常加襯字,平仄通協(xié)。
《國語辭典》:薛仁貴(薛仁貴)  拼音:xuē rén guì
人名。(西元612~681)名禮,唐絳州龍門人(今山西省河津縣西二里)。少貧賤,以田為業(yè)。善騎射,貞觀年間隨太宗征遼東,所向披靡。高宗時屢破高麗、契丹、突厥,而立奇功,官拜本衛(wèi)大將軍,封平陽郡公。永淳二年卒,贈左驍衛(wèi)大將軍、幽州都督。后世據(jù)其功勛,編撰雜劇與演義。
《國語辭典》:永定河  拼音:yǒng dìng hé
河川名。源出山西省朔縣東洪濤山,東南入河北省經(jīng)宛平等縣,至天津匯運(yùn)河。此河水流湍急,多挾泥沙,時有潰決之虞。也稱為「?水」、「渾河」、「桑乾河」。
《漢語大詞典》:二漳
(1).指 漳河 上游的 清漳河 和 濁漳河 。《淮南子·地形訓(xùn)》“ 清漳 出 楬戾 , 濁漳 出 發(fā)包 ” 漢 高誘 注:“二 漳 合流,經(jīng) 魏郡 入 清河 。” 元 柳貫 《過閘行》:“二 漳 合下如奔矢,絶出為河容匯水?!?br />(2).指其發(fā)源地。即今 山西省 南部地區(qū)。 唐 駱賓王 《送宋五之問得涼字》詩:“愿言游 泗水 ,支離去二 漳 ?!?陳熙晉 注:“ 之問 汾州 人,故云去二 漳 也?!?/div>
《漢語大詞典》:汾橋(汾橋)
古橋名。在 汾水 之上。故址在今 山西省 陽曲縣 東。相傳為 戰(zhàn)國 初期 晉 刺客 豫讓 為其主 智伯 報仇而謀刺 晉 大夫 趙襄子 處。 唐 王昌齡 《駕幸河?xùn)|》詩:“ 晉水 千廬合, 汾橋 萬國從。”
《漢語大詞典》:嘔夷(嘔夷)
(1).水名。也叫 漚夷水 或 滱水 。源出 山西 渾源縣 東南 槍鋒嶺 ,東南流入 河北 為 唐河 。周禮·夏官·職方氏:“正北曰 并州 ……其川 虖池 嘔夷 。”
(2).古湖澤名。也叫 昭馀祁 。
《漢語大詞典》:隘門(隘門)
古關(guān)隘名。亦稱 隘口 ,今稱 龍門 。在 山西省 靈丘縣 東南 隘門山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滱水:“ 滱水 自縣南流入峽,謂之 隘門 ,設(shè)隘於峽,以譏禁行旅。”
《國語辭典》:洺河  拼音:míng hé
河川名。源出山西省遼縣太行山,東南流經(jīng)河南武安縣,再東流至河北省大名縣,會衛(wèi)水入運(yùn)河。也稱為「漳水」。
《漢語大詞典》:雁門山(雁門山)
省稱“雁門”。亦作“鴈門山”。 1.山名。在今 山西省 代縣 西北。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又北水行五百里,至于 鴈門之山 ,無草木。” 袁珂 校注:“《海內(nèi)西經(jīng)》云:‘ 鴈門山 ,鴈出其閒。在 高柳 北?!创松揭病!?span id="gz0ltvi" class="book">《淮南子·墬形訓(xùn)》:“ 燭龍 在 雁門 北,蔽于 委羽之山 ,不見日?!?br />(2).山名。在今 江蘇 南京 附近。 唐 李白 《金陵江上遇蓬池隱者》:“緑水向 雁門 ,黃云蔽 龍山 ?!?王琦 注:“景定建康志:‘ 雁門山 在城東南六十里,周迴二十里,高一百二十五丈,西連 彭城山 ,南連 大城山 ,北連 陵山 。山勢連綿,類北地 雁門 ,故以為名?!?span id="0iam0pg" class="book">《江南通志》:‘ 雁門山 在 江寧府 上元縣 東南六十里?!?/div>
《國語辭典》:走口  拼音:zǒu kǒu
因說話不小心而泄漏消息。如:「不曉得是誰走口,使這件事曝光?!埂ⅰ溉绻氯俗呖?,就不要把秘密告訴別人?!?/div>
《國語辭典》:呂梁山(呂梁山)  拼音:lǚ liáng shān
山名。位于今山西省西部,黃河與汾河之間。主峰在離石縣東北。昔日大禹治水,鑿呂梁以通黃河,便是指此。也稱為「梁山」。
《國語辭典》:武則天(武則天)  拼音:wǔ zé tiān
人名。(西元624~705)名照,唐文水人(今山西省文水縣)。唐太宗時封為才人,賜號「武媚」,太宗崩后出家為尼。高宗立,復(fù)入宮,后立為皇后。高宗崩,臨朝稱制,旋廢中宗,而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恣為淫虐,大殺唐宗室,然富于才略,善用人,故名相輩出。晚年朝政日非,被迫歸政,中宗復(fù)位,上尊號曰「則天大圣皇帝」,尋崩。謚「則天順圣皇后」,世稱為「武則天」。也稱為「武后」。
《國語辭典》:元好問(元好問)  拼音:yuán hào wèn
人名。(西元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金秀容(今山西省忻縣)人。系出元魏,七歲能詩,興定五年進(jìn)士,官至尚書省左司員外郎,金亡不仕。古文繼承韓柳,結(jié)構(gòu)嚴(yán)密。詩主風(fēng)骨,反對浮艷。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文學(xué)批評史上頗有地位。編有中州集。著有《遺山集》、《續(xù)夷堅(jiān)志》。
《國語辭典》:崞山  拼音:guō shān
山名:(1)位于山西省渾源縣西北。也稱為「橫山」。(2)位于山西省崞縣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