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皋落
(1). 春秋 時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左傳·閔公二年:“ 晉侯 使太子 申生 伐 東山 皋落氏 。” 杜預(yù) 注:“ 赤狄 別種也。 皋落 其氏族。”國語·晉語一:“以 皋落狄 之朝夕苛我邊鄙,使無日以牧田野?!?韋昭 注:“ 皋落 , 東山狄 也。” 漢 焦贛 《易林·離之蹇》:“ 東山 皋洛 ,一朝殞落。”
(2).古城名。 赤狄 皋落氏 所筑。故址在今 山西省 垣曲縣 東南 皋落鎮(zhèn)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四:“ 清水 歷其南,東流,逕 皋落 城北。 服虔 曰: 赤翟 之都也。世謂之 倚亳城 ?!?金 元好問 《馬嶺》詩:“ 皋落 東南三百里,鬢毛衰颯兩年秋?!?/div>
《漢語大詞典》:辟耳
古山名。一作 卑耳 。在今 山西 平陸 西北。國語·齊語:“懸車束馬,踰 太行 與 辟耳 之谿 拘夏 。” 韋昭 注:“ 太行 、 辟耳 ,山名也。 拘夏 , 辟耳 之谿也。三者皆山險谿谷?!?span id="ybdq5sk" class="book">《史記·封禪書》作“卑耳”。按,“辟”與“卑”古字通。
《國語辭典》:娘子關(guān)(娘子關(guān))  拼音:niáng zǐ guān
地名。位于山西省平定縣東北。今有正太鐵路經(jīng)過,為晉、冀兩省交通要道。相傳唐朝平陽公主曾率娘子軍駐于此地,故稱為「娘子關(guān)」。也稱為「葦澤關(guān)」。
《漢語大詞典》:鹽販(鹽販)
(1).古澤名。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又南三百里,曰 景山 ,南望 鹽販 之澤?!?郭璞 注:“即 解縣 鹽池也?!卑?,在今 山西省 運城市 東。
(2).販賣食鹽的人。
《漢語大詞典》:雁丘
亦作“鴈丘”。 金 元好問 葬雁之處。在 山西 陽曲 汾水 旁,為著名古跡。 金 元好問 《摸魚兒》詞序:“乙丑歲赴試 并州 ,道逢捕鴈者云:‘今旦獲一鴈,殺之矣。其脫網(wǎng)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枰蛸I得之,葬之 汾水 之上,累石為識,號曰 鴈丘 。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鴈丘詞》?!?金 元好問 《摸魚兒》詞:“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 鴈丘 處?!?/div>
《漢語大詞典》:鴦漿(鴦漿)
清泉名。在 山西省 虞城縣 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涑水:“翠柏蔭峯,清泉灌頂。 郭景純 云:‘世所謂 鴦漿 也,發(fā)于上而潛于下矣?!?/div>
分類:清泉山西
《漢語大詞典》:西虞
古國名。在今 山西省 平陸縣 東北。 周武王 封 虞仲 于此, 春秋 時為 晉 所滅。管子·小匡:“西服流沙、 西虞 ,而 秦 戎 始從?!?尹知章 注:“ 西虞 ,國名?!?/div>
《國語辭典》:宋之問(宋之問)  拼音:sòng zhī wèn
人名。(西元656~712)字延清,一名少連,唐汾州(今山西省汾陽縣)人。武后時官尚方監(jiān)丞左奉宸內(nèi)供奉,工詩,其詩與沈佺期齊名,稱為「沈宋」。以媚附張易之而被貶官,后流嶺南賜死。
《國語辭典》:三西  拼音:sān xī
指寧夏南部西海固地區(qū)、甘肅中部定西地區(qū)及河西走廊的合稱。
《漢語大詞典》:南禪寺(南禪寺)
在 山西省 五臺縣 城西南 李家莊 西側(cè)。寺坐北向南,有山門、龍王殿、菩薩殿和大佛殿等主要建筑。大佛殿內(nèi)無柱,只用兩根通長的四椽栿承載著上部屋架。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重建于 唐 建中 三年(公元782年)。是我國現(xiàn)存已知最古的木構(gòu)建筑物。殿中十七尊塑像、佛座以及石塔、石獅等都是我國 唐 塑中的佳作。1974年進行了維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類:山西城西
《國語辭典》:西調(diào)(西調(diào))  拼音:xī diào
傳統(tǒng)戲曲的腔調(diào)。源于山西、陜西一帶。除運用疊句外,普通一首有十二句,常加襯字,平仄通協(xié)。
《國語辭典》:薛仁貴(薛仁貴)  拼音:xuē rén guì
人名。(西元612~681)名禮,唐絳州龍門人(今山西省河津縣西二里)。少貧賤,以田為業(yè)。善騎射,貞觀年間隨太宗征遼東,所向披靡。高宗時屢破高麗、契丹、突厥,而立奇功,官拜本衛(wèi)大將軍,封平陽郡公。永淳二年卒,贈左驍衛(wèi)大將軍、幽州都督。后世據(jù)其功勛,編撰雜劇與演義。
《國語辭典》:永定河  拼音:yǒng dìng hé
河川名。源出山西省朔縣東洪濤山,東南入河北省經(jīng)宛平等縣,至天津匯運河。此河水流湍急,多挾泥沙,時有潰決之虞。也稱為「?水」、「渾河」、「桑乾河」。
《漢語大詞典》:二漳
(1).指 漳河 上游的 清漳河 和 濁漳河 。《淮南子·地形訓(xùn)》“ 清漳 出 楬戾 , 濁漳 出 發(fā)包 ” 漢 高誘 注:“二 漳 合流,經(jīng) 魏郡 入 清河 ?!?元 柳貫 《過閘行》:“二 漳 合下如奔矢,絶出為河容匯水?!?br />(2).指其發(fā)源地。即今 山西省 南部地區(qū)。 唐 駱賓王 《送宋五之問得涼字》詩:“愿言游 泗水 ,支離去二 漳 。” 陳熙晉 注:“ 之問 汾州 人,故云去二 漳 也?!?/div>
《漢語大詞典》:汾橋(汾橋)
古橋名。在 汾水 之上。故址在今 山西省 陽曲縣 東。相傳為 戰(zhàn)國 初期 晉 刺客 豫讓 為其主 智伯 報仇而謀刺 晉 大夫 趙襄子 處。 唐 王昌齡 《駕幸河?xùn)|》詩:“ 晉水 千廬合, 汾橋 萬國從?!?/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