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25,分15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王屋
冀州
呂梁
河曲
長平
銅鞮
汾陰
禹門
王通
清漳
巫咸
鹿苑
鳴條
白登
涑水
《漢語大詞典》:王屋
(1).王者所居之屋。史記·周本紀:“﹝ 武王 ﹞既渡,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云?!?裴駰 集解引 馬融 曰:“王屋,王所居屋。”
(2).山名。在 山西省 陽城 、 垣曲 兩縣之間。山有三重,其狀如屋,故名。書·禹貢:“ 厎柱 、 析城 ,至于 王屋 ?!?唐 盧照鄰 《鄭太子碑銘》:“左右原野,表里山河。 析城 、 王屋 , 汾川 帝歌?!?清 孔廣森 《轉連珠》之二:“然而 太形 王屋 , 愚公 之山或移?!?br />(3).相傳 黃帝 曾訪道于 王屋山 ,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唐 王維 《送張道士歸山》詩:“先生何處去? 王屋 訪 茅君 ?!?清 宋琬 《祭沉少參岫陽》詩:“言將歸 王屋 ,終老營菟裘?!?/div>
《國語辭典》:冀州  拼音:jì zhōu
1.地名。古九州之一,包括今河北、山西兩省,及河南省黃河以北、遼寧省遼河以西之地。
2.古時泛指中原地區(qū)?!冻o。屈原。九歌。云中君》:「覽冀州兮有馀,橫四海兮焉窮?」
《漢語大詞典》:呂梁
(1).山名。在今 山西省 西部,位于 黃河 與 汾河 間。主峰在 離石縣 東北。 夏禹 治水,鑿 呂梁 以通 黃河 ,即指此。呂氏春秋·愛類:“昔上古 龍門 未開, 呂梁 未發(fā), 河 出 孟門 ,大溢逆流?!?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三:“ 河水 左合一水,出 善無縣 故城西南八十里,其水西流,歷於 呂梁 之山,而為 呂梁洪 ……蓋 大禹 所闢,以通 河 也?!?陳毅 《過呂梁山》詩:“崢嶸突兀 呂梁 雄,我來冰雪未消融?!?br />(2).水名。也稱 呂梁洪 。在今 江蘇省 徐州市 東南五十里。有上下二洪,相去七里,臣石齒列,波流洶涌。莊子·達生:“ 孔子 觀於 呂梁 ,縣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黿鼉魚鱉之所不能游也?!?唐 李紳 《泛五湖》詩:“豈復問津迷,休為 呂梁 嘆?!?宋 梅堯臣 《送趙諫議知徐州》詩:“ 呂梁 水注千尋險,大澤龍歸萬古空。”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zhèn)妖:“這一邊砍將去,就似那 呂梁 瀉下的狂瀾,如何當抵?”
《漢語大詞典》:河曲
(1).河流迂曲的地方。列子·黃帝:“因復指河曲之淫隈曰:‘彼中有寶珠,泳可得也?!?漢 張衡 《西京賦》:“綴以二 華 ,巨靈贔屓,高掌遠蹠,以流 河 曲?!?唐玄宗 《潼關口號》:“ 河 曲回千里,關門限二京?!?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邵進士三世姻:“再世當生 館陶 董 家。所居濱河,河曲第三家?!?br />(2). 春秋 晉 地。指今 山西省 永濟縣 西 蒲州 到 芮城縣 西 風陵渡 一帶。 黃河 自北向南流,至此折向東流成一曲,故名。春秋·文公十二年:“ 晉 人, 秦 人戰(zhàn)于 河曲 ?!?杜預 注:“ 河曲 在 河東 蒲坂縣 南?!?/div>
《漢語大詞典》:長平(長平)
(1).古城名。故址在今 山西省 高平縣 西北。 戰(zhàn)國 時 秦 白起 曾大敗 趙 趙括 ,坑殺 趙 降卒四十馀萬于此。史記·趙世家:“七年, 廉頗 免而 趙括 代將。 秦 人圍 趙括 , 趙括 ,以軍降,卒四十餘萬皆阬之。王悔不聽 趙豹 之計,故有 長平 之禍焉。” 唐 陳子昂 《登澤州城北樓宴》詩:“ 武安君 何在, 長平 事已空?!?唐 李白 《繫尋陽上崔相渙》詩之三:“ 邯鄲 四十萬,同日陷 長平 。”
(2).阪名。上有宮觀。 漢 揚雄 《甘泉賦》:“登 長平 兮雷鼓礚,天聲起兮勇士厲。”
(3).指 漢 名將 衛(wèi)青 。因出擊 匈奴 ,屢建功勛,官至大將軍,封 長平侯 。 北周 庾信 《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匡贊經綸,參謀揖讓,名高 廣武 ,功重 長平 ?!?/div>
《漢語大詞典》:銅鞮(銅鞮)
(1). 春秋 晉 邑名。在今 山西省 沁縣 南。 晉平公 曾筑 銅鞮宮 于此。 漢 置縣,治所在今 山西省 沁縣 南。 北魏 以后屢有遷移。 明 洪武 初廢入 沁州 。左傳·成公九年:“秋, 鄭伯 如 晉 , 晉 人討其貳於 楚 也;執(zhí)諸 銅鞮 ?!?杜預 注:“ 銅鞮 , 晉 別縣,在 上黨 ?!?楊伯峻 注:“據《嘉慶一統志》, 銅鞮 在今 山西 沁縣 南?!?br />(2). 春秋 晉 離宮名。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今 銅鞮 之宮數里,而諸侯舍于隸人。” 杜預 注:“ 銅鞮 , 晉 離宮。” 楊伯峻 注:“ 銅鞮宮 在 山西 沁縣 南二十五里。”
(3).指 襄陽 。 唐 李端 《代棄婦答賈客》詩:“ 玉壘城 邊爭馬走, 銅鞮 市里共乘舟?!?宋 張孝祥 《醉落魄》詞:“桃花庭院光陰速, 銅鞮 誰唱大堤曲。歸時想是櫻桃熟?!?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公文介公詩:“《襄陽》云……林鶯送客巖花笑,曾見 銅鞮 歌舞無?”
(4).曲名。 明徐復祚《投梭記·敘飲》:“唱罷《銅鞮》日欲脯,花前醉樽前起舞?!眳⒁姟?銅鞮曲 ”。
(5).亦作“ 銅鍉 ”。復姓。 春秋 時有 銅鍉伯華 。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漢語大詞典》:銅鞮曲(銅鞮曲)
《白銅鞮歌》。也稱《襄陽蹋銅蹄》。樂府清商曲名。隋書·音樂志上:“初 武帝 之在 雍鎮(zhèn) ,有童謡云:‘ 襄陽 白銅蹄,反縛 揚州 兒?!R者言,白銅蹄謂馬也。白,金色也。及義師之興,實以鐵騎, 揚州 之士,皆面縛,果如謡言。故即位之后,更造新聲,帝自為之詞三曲,又令 沈約 為三曲,以被絃管?!?宋 梅堯臣 《送周諫議知襄陽》詩:“里兒尚唱《銅鞮曲》,耆舊爭隨畫鹿車。”
《漢語大詞典》:汾陰(汾陰)
地名。在今 山西省 萬榮縣 境內。因在 汾水 之南而名。 漢武帝 時曾于此得寶鼎。 戰(zhàn)國 時屬 魏 , 漢 始建縣。 唐 開元 十年改名 寶鼎縣 , 宋 改 榮和縣 , 元 明 清 因之。竹書紀年卷下:“ 周威烈王 十七年 魏文侯 伐 秦 至 鄭 ,還筑 汾陰 、 郃陽 。”史記·秦本紀:“﹝ 惠文君 ﹞九年渡 河 ,取 汾陰 、 皮氏 ?!?/div>
《漢語大詞典》:禹門(禹門)
(1).即 龍門 。地名。在 山西 河津縣 西北、 陜西 韓城縣 東北。相傳為 夏禹 所鑿,故名。 唐 黃滔 《水殿賦》:“截通 魏國 之路,鑿改 禹門 之水。” 前蜀 韋莊 《柳谷道中作卻寄》詩:“心如岳色留 秦 地,夢逐 河 聲出 禹門 ?!?明 何景明 《畫魚》詩:“ 禹門 天池云霧里,白晝雷霆行地底。”
(2).即 龍門 。指科舉試場。 宋 辛棄疾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詞:“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明 范受益《尋親記·勸勉》:“倚門望你身脫白,須作禹門驚雷客。”
《國語辭典》:王通  拼音:wáng tōng
人名。(西元584~618)字仲淹,隋代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西)人。曾西游長安,奏太平十二策,不為所用,退居河汾教授,受業(yè)者眾多,卒后門人謚曰文中子,相傳有《中說》十篇,內容多后學者所偽托。
《漢語大詞典》:清漳
水名。 漳河 上流。源出于 山西省 平定縣 南 大黽谷 。山海經·北山經:“又東北百二十里,曰 少山 ,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銅。 清漳之水 出焉,東流于 濁漳之水 ?!?漢 劉楨 《贈五官中郎將》詩之二:“余嬰沉痼疾,竄身 清漳 濱。” 南朝 陳 徐陵 《新亭送別》詩:“神襟愛遠別,流睇極 清漳 。” 清 黃鷟來 《詠懷》之四:“惟見 鄴臺水 ,白日蕩 清漳 ?!?/div>
《國語辭典》:巫咸  拼音:wū xián
神話傳說中的神巫:(1)黃帝時的神巫。《太平御覽。卷七九?;释醪克摹|S帝軒轅氏》:「昔黃神與炎神爭斗涿鹿之野,將戰(zhàn),筮于巫咸。巫咸曰:『果哉而有咎?!弧?2)唐堯時的神巫?!短接[。卷七二一。方術部。醫(yī)一》:「巫咸,堯臣也,以鴻術為帝堯之醫(yī)?!?3)殷中宗時的神巫?!冻o。屈原。離騷》漢。王逸。注:「巫咸,古神巫也,當殷中宗之世?!?/div>
《漢語大詞典》:鹿苑
(1).飼養(yǎng)鹿的園囿。春秋·成公十八年“筑鹿囿” 晉 杜預 注:“筑墻為鹿苑?!?南朝 宋 鮑照 《蒜山被始興王命作》詩:“鹿苑豈淹睇, 兔園 不足留?!?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品艷》:“猶記其靸輕煙,曳文霧,下六萌油碧,以宮綃扇障鬟,依母向鹿苑中,為荷花祝生日?!?br />(2).古苑名。在今 山西省 大同縣 北。魏書·太祖紀:“ 天興 二年二月,以所獲 高車 眾起 鹿苑 。”
(3).地名。晉書·陸機傳:“ 長沙王 乂 奉天子與 機 戰(zhàn)於 鹿苑 , 機 軍大敗,赴 七里澗 而死者如積焉?!?br />(4).即 鹿野苑 。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法云寺:“摹寫真容,似丈六之見 鹿苑 ?!?范祥雍 校注:“ 鹿苑 ,即 鹿野苑 ,佛成道處?!?br />(5).指僧園、佛寺。 清 趙翼 《李雨村觀察自蜀中續(xù)寄詩話比舊增多戲題于后》詩:“採兼 鹿苑 高僧座,購到 雞林 賈客舟?!眳⒁姟?鹿野苑 ”。
《漢語大詞典》:鹿野苑
佛教地名。在 中天竺 波羅奈國 。 釋迦 成道后,始來此說四諦之法,度 憍陳如 等五比丘,故名 仙人論處 。雜阿含經卷二三:“此處仙人園 鹿野苑 ,如來於中為五比丘三轉十二行法輪。”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上:“西方圣人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自從 鹿野苑 中,直至於 跋提河 ,演説苦空無我無量妙義?!?/div>
《國語辭典》:鳴條(鳴條)  拼音:míng tiáo
1.地名。在今山西省安邑縣的鳴條岡,為成湯敗桀的地方。
2.因風吹而發(fā)聲的枝條。晉。陸機猛虎行〉:「崇云臨岸駭,鳴條隨風吟?!?/div>
《國語辭典》:白登  拼音:bái dēng
1.山名。在山西省大同縣東。也稱為「白登臺」。
2.河川名。源出白登山,東流入陽高縣南境,經白登堡南之大、小白登后名南陽河,再東入河北省境,經懷安、宣化、涿鹿等縣,入桑乾河。
《國語辭典》:涑水  拼音:sù shuǐ
1.河川名。源出山西省絳縣,西流經聞喜縣,南折經夏縣至永濟縣西南,入于黃河。
2.鄉(xiāng)鎮(zhèn)名。位于山西省夏縣西,宋時司馬光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