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客家人  拼音:kè jiā rén
東晉五胡亂華之際,原居山西、陜西、河南、安徽一帶的居民,因女真人、蒙古人的入侵,集體向南遷移,在開墾江南的過程中,常和土著發(fā)生沖突,于是地方政府將原先居住的畬、徭等土著稱為「主籍」,從北方遷來的漢人通稱為「客籍」,這種主、客的區(qū)別,就是現(xiàn)在客家名稱的由來。客家人多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南、廣東交界的地區(qū),以及廣西、四川若干縣,今臺灣屏東、高雄、新竹、苗栗等縣居民由廣東遷來的,也稱為「客家人」??图胰嗽诰劬拥貐^(qū)保持自己的習俗傳統(tǒng),勤勞積極,山歌別具風格,語言中保留大量漢語音韻。
《國語辭典》:襄垣縣(襄垣縣)  拼音:xiāng yuán xiàn
縣名。位于山西省東南方,濁漳河支流上,周邊多山陵,內(nèi)多平原。因趙襄子筑城于此而得名。境內(nèi)農(nóng)產(chǎn)齊全,礦產(chǎn)以煤最多。
《國語辭典》:屯留縣(屯留縣)  拼音:chún liú xiàn
位于山西省東南的一縣。境內(nèi)盛產(chǎn)米、麥、高粱、玉蜀黍、豆類,工業(yè)則以釀酒、制面粉等業(yè)為主。
《國語辭典》:土拉河  拼音:tǔ lā hé
河川名。源出蒙古土謝圖汗部肯特山西麓,最后注入塔老哈河。也稱為「圖拉河」、「土喇河」。
《國語辭典》:徐永昌  拼音:xú yǒng chāng
人名。(西元1887~1959)字次辰,山西崞縣人,陸軍大學畢業(yè)。歷任綏遠、河北、山西省政府主席。抗戰(zhàn)時任軍事委員會軍令部部長;日本投降,獲派為中國代表團團長,參加同盟軍受降典禮,嗣任陸軍大學校長、總統(tǒng)府資政。著有《求己齋日記》、《回憶錄》、《言論集》。
《國語辭典》:太原市  拼音:tài yuán shì
城市名。山西省省會,有同蒲鐵路經(jīng)過,是全省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漢語大詞典》:古交市
在山西省中部、汾河沿岸,太古嵐鐵路經(jīng)此。1988年設(shè)市。人口16.99萬(1995年)。有著名的古交煤礦,為中國重要的煉焦煤基地之一。
《漢語大詞典》:勾子軍(勾子軍)
解放前 山西 一帶群眾對 蔣 閻 十九軍的一種詈稱。 魏風 《劉胡蘭》第一幕第二場:“勾子軍來了整一個團,叫咱們包圍的牢又牢?!币嗍》Q“ 勾子 ”。 魏風 《劉胡蘭》第二幕:“這次出來打仗,決心跑回家鄉(xiāng),勾子在后面追趕,開槍把我打傷。”
《漢語大詞典》:高慶奎
(1890-1942)京劇演員。名鎮(zhèn)山,字子君,山西榆次人。幼從賈麗川學老生,十二歲登臺。早年宗法譚鑫培,后改學劉鴻聲。嗓音高亢,唱腔質(zhì)樸、勁拔,世稱“高派”。代表劇目有《逍遙津》、《哭秦庭》、《斬黃袍》等。
《漢語大詞典》:鐸辰(鐸辰)
春秋 時 赤狄 的一支。分布在今 山西省 境內(nèi)。左傳·宣公十六年:“ 晉 士會 帥師滅 赤狄甲氏 及 留吁 、 鐸辰 ?!?杜預 注:“ 鐸辰 不書, 留吁 之屬?!?楊伯峻 注:“若依 杜 注所云, 鐸辰 當在今 山西省 潞城縣 、 屯留縣 附近。”
《漢語大詞典》:斗子鹽(斗子鹽)
山西省 鹽池出產(chǎn)的天然鹽。
分類:山西天然
《漢語大詞典》:郖津
古渡口名。 黃河 在 河南 與 山西 之間的渡口。 隋 末置 郖津關(guān) , 唐 廢關(guān)置津,俗稱 郖津渡 。在今 河南省 靈寶縣 西北。三國志·魏志·杜畿傳:“遂詭道從 郖津 度?!?/div>
《國語辭典》:汾陽宮(汾陽宮)  拼音:fén yáng gōng
隋煬帝所建,在今山西省靜樂縣管涔山上,上有天池。
《國語辭典》:黃土高原(黃土高原)  拼音:huáng tǔ gāo yuán
地名。包括山西省和陜西省的大部分,以及甘肅省東部與河南省西部。海拔約一千至兩千公尺,面積約五十三萬平方公里,為長城、秦嶺、太行山與青康藏高原間的高地,因上覆黃土,故稱為「黃土高原」。其黃土質(zhì)地疏松,易受暴雨沖刷和流水侵蝕,除局部地區(qū)外,呈現(xiàn)千溝萬壑,地表十分破碎的景象。蘊藏豐富的煤炭、石油、鋁土礦等。
《漢語大詞典》:瓠丘
古地名。 春秋 晉 地。在今 山西 垣曲 東南。又名 陽壺 、 壺丘 。左傳·襄公元年:“ 彭城 降 晉 , 晉 人以 宋 五大夫在 彭城 者歸,寘諸 瓠丘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