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張弓挾矢(張弓挾矢)  拼音:zhāng gōng xié shǐ
拉開弓弦,搭射箭矢。指打獵或作戰(zhàn)時的緊張局面?!冻蹩膛陌阁@奇》卷三:「夫妻兩個商量收拾些本錢,在村郊開個酒鋪,賣酒營生,再不去張弓挾矢了?!?/div>
《國語辭典》:大場面(大場面)  拼音:dà cháng miàn
盛大的場合、局面。如:「這沒見過大場面的鄉(xiāng)下人,一看到大人物就發(fā)抖?!?/div>
《國語辭典》:別創(chuàng)新格(別創(chuàng)新格)  拼音:bié chuàng xīn gé
另辟途徑,開展出一個與眾不同、獨具巧思的局面。如:「這棟建筑雖不雄偉,在這鬧區(qū)中,倒也別創(chuàng)新格?!?/div>
《國語辭典》:打破沉默  拼音:dǎ pò chén mò
突破沒有人說話或不表示意見的局面。如:「夫妻倆冷戰(zhàn)了幾天都不說話,今天終于藉小孩做橋梁,打破沉默?!埂高@天晚上,他一反常態(tài),打破沉默,發(fā)表了許多令人折服的意見?!?/div>
《漢語大詞典》:封建割據(jù)(封建割據(jù))
以封建勢力和武力占據(jù)部分地區(qū),形成分裂對抗的局面。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一節(jié):“ 宋太祖 趙匡胤 推翻 后周 ,建立 宋 朝,結束了 五代十國 時期的封建割據(jù)。”
《國語辭典》:粉飾太平(粉飾太平)  拼音:fěn shì tài píng
掩蓋社會動亂的真實,裝飾出太平景象。元。周密《武林舊事。卷六。酒樓》:「官中趁課初不藉此,聊以粉飾太平耳?!?/div>
《漢語大詞典》:翻身仗
比喻使情況或局面完全改變的決定性行動。 魏巍 《東方》第二部第九章:“我希望上級務必給我營一個機會,使我營擔任突擊任務。我們一定要爭取打一個翻身仗!” 尤鳳偉 《愛情從這里開始》:“隊委會決定,在新的一年里,全隊畝產(chǎn)過千斤,打一個徹底的翻身仗。”
《漢語大詞典》:藩鎮(zhèn)割據(jù)
唐代安史之亂后出現(xiàn)的中央集權削弱、藩鎮(zhèn)強大、互相爭戰(zhàn)的局面。當時節(jié)度使獨攬一方軍政財權,其職位由子弟或部將承襲,不受中央政令管轄。至9世紀初,全國藩鎮(zhèn)達四十余個,他們互相攻伐,或聯(lián)合對抗中央。唐代中央政府屢圖削弱藩鎮(zhèn),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續(xù)近兩個世紀,至北宋初結束。
《漢語大詞典》:極重難返(極重難返)
猶積重難返。指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弊端或某種局面難以改變。用于消極方面。 清 顧炎武 日知錄·蘇松二府田賦之重:“此固其極重難返之勢,始於 景定 ,訖於 洪武 ,而徵科之額,十倍於 紹熙 以前者也?!?郭沫若 《羽書集·武裝民眾之必要》:“‘九一八’事變以來……形成了目前‘共赴國難’的團結抗戰(zhàn),這實在是國家民族的最大喜事。然而有許多事體極重難返?!?/div>
《國語辭典》:回天之力  拼音:huí tiān zhī lì
比喻可挽救情勢的極大力量。明。孫梅錫《琴心記》第三九出:「有成都人司馬相如,皇上所愛,若能求得此人作賦諷諫,或者有回天之力?!?/div>
《國語辭典》:顧全大局(顧全大局)  拼音:gù quán dà jú
顧慮整體的利益,使不受損害。《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九一回:「然而要顧全大局呢,也有個無可奈何的時候?!?/div>
《國語辭典》:光風霽月(光風霽月)  拼音:guāng fēng jì yuè
原指雨過天晴后的明凈景象。后比喻政治清明,時世太平的局面?!洞笏涡瓦z事。元集》:「上下三千馀年,興廢百千萬事,大概光風霽月之時少,陰風晦冥之時多?!购笠嘁员扔魅说男貞烟故帲犯窀邼??!端问?。卷四二七。道學傳一。周敦頤傳》:「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挂沧鳌腹忪V」。
《國語辭典》:撥亂反正(撥亂反正)  拼音:bō luàn fǎn zhèng
語本《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除去禍亂,歸于正道?!稘h書。卷二二。禮樂志》:「漢興,撥亂反正,日不暇給。」也作「撥亂反治」、「返正撥亂」。
《國語辭典》:鼎足而立  拼音:dǐng zú ér lì
鼎,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三足二耳金屬器具。鼎足而立比喻三方勢力均等,相互牽制的情勢?!稘h書。卷四五。蒯通傳》:「方今為足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勢莫敢先動。」也作「鼎足三分」、「三分鼎立」、「三分鼎足」。
《漢語大詞典》:持權合變(持權合變)
以權宜之計適應已經(jīng)變化的局面。 清 梅曾亮 《答朱丹木書》:“閣下前任劇邑,治悍民,不尚 黃 老 ;今官督糧道,乃尚 黃 老 ,此持權合變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