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莫洛尼  拼音:mò luò ní
Giovanni Battista Moroni
人名。(西元1530?~1578)義大利畫家。以畫肖像為主,所采姿勢生動自然,一改過去呆板固定的畫姿。著名的作品有〈紳士像〉、〈縫紉師〉、〈安東尼納巴格洛〉等。
《國語辭典》:尼泊爾(尼泊爾)  拼音:ní bó ěr
Nepal
國名。位于喜馬拉雅山南麓。參見「尼泊爾王國」條。
《國語辭典》:柯梅尼  拼音:kē méi ní
Khomeini,Ayatollah ruhollah
人名。魯霍拉·柯梅尼(Ruhollah Khomeini,西元1900~1989),伊朗什葉派最高等級學者「大阿亞圖拉」(Grand Ayatollah)、宗教領袖、革命領袖。1963年,柯梅尼因公開批判沙王巴勒維(Mohammad Reza Pahlavi)施政而遭放逐國外;1979年領導革命推翻巴勒維政權,成為國家最高領袖;主政期間,曾發(fā)生「伊朗人質危機」與「兩伊戰(zhàn)爭」。1989年因病去世??旅纺嵋砸了固m律法為統治原則,企圖使伊朗成為政教合一的國家,而遭其他領袖反對,于是整肅異己,引發(fā)多次暴動,國政遂衰。也譯作「何梅尼」。
分類:人名
《國語辭典》:突尼斯  拼音:tú ní sī
Tunis
城市名。為非洲北部突尼西亞共和國的首都。位于該國的東北海岸,有窄小的運河通地中海。面積約一千三百三十三平方公里。是全國交通中心,貿易頗盛,經濟以紡織業(yè)、種植業(yè)為主。而迦太基古城的遺跡就在城郊。
《國語辭典》:溫尼伯(溫尼伯)  拼音:wēn ní bó
Winnipeg
城市名。位于加拿大南部,溫尼伯湖南,為馬尼托巴省省會。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和加拿大國家鐵路在此交會,為加拿大最大的谷類集散地,也是世界最大的小麥市場。
《國語辭典》:普西尼  拼音:pǔ xī ní
Giacomo Puccini
人名。(西元1858~1924)義大利歌劇作曲家,米蘭音樂學院畢業(yè)。作品旋律優(yōu)美,富有趣味。代表作有《蝴蝶夫人》、《波希米亞人》、《西方少女》及《杜蘭多》等。也譯作「浦契尼」。
《國語辭典》:提舍尼  拼音:tí shè ní
佛教戒律。為梵語pratide'saniya音譯的省略。意譯為對他說、向彼悔等意。指犯戒者所犯的過錯,只要向一人坦白懺悔就可以。
《國語辭典》:哥白尼  拼音:gē bái ní
人名。(西元1473年~1543)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提出「地動說」,主張地球及其他行星皆以太陽為中心,在各自的圓形軌道上運行,不但奠定了近代天文學的基礎,并影響到后來的科學革命。主要著作為《天體運行論》。
《漢語大詞典》:格林尼治
一譯“格林威治”。在倫敦東南部、泰晤士河南岸。1675年設英國皇家天文臺,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決定以經過此地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并以此作為世界“時區(qū)”的起點。1953年天文臺遷至赫斯特蒙蘇,原址改為全國海洋博物館、皇家海軍學院等。
《漢語大詞典》:格林尼治時間
世界時。舊譯作格林威治時間。
《漢語大詞典》:格林尼治天文臺
又稱“格林尼治皇家天文臺”。1675年英王查理二世創(chuàng)立。為國際經度起算點。1953年臺址遷到蘇塞克斯郡海爾夏姆附近的赫斯特蒙蘇城堡,但仍沿用原名。
《漢語大詞典》:格爾尼卡
壁畫。西班牙畢加索作于1937年。以當年4月26日德國法西斯空襲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鎮(zhèn)格爾尼卡為題材,描繪了該鎮(zhèn)被夷為平地,無辜居民被殺害的慘狀。作品采用象征性手法和單純的黑、白、灰三色組成低沉的調子,渲染悲劇性的氣氛。
《漢語大詞典》:多米尼加共和國
北美洲西印度群島中的島國。瀕加勒比海和大西洋。面積4.84萬平方千米。人口750萬(1995年)。首都圣多明各。境內多山。熱帶氣候。農業(yè)國。主要產蔗糖。
《漢語大詞典》:多米尼加聯邦
北美洲西印度群島中的島國。臨加勒比海和大西洋。面積751平方千米。人口7.4萬(1995年)。首都羅索。屬火山島。熱帶海洋性氣候。主要生產和出口香蕉。
《漢語大詞典》:芬尼運動
愛爾蘭人民反對英國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1801年愛爾蘭被并入英國。1858年在愛爾蘭的都柏林和美國紐約同時成立兩個組織,統稱芬尼(以愛爾蘭傳說中的蓋爾人英雄芬尼·馬庫爾統帥的民團命名),綱領是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建立共和國。組成的武裝力量,稱“愛爾蘭共和軍”。多次舉行武裝密謀活動和起義,均失敗。19世紀70年代后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