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27詞典 1分類詞匯 126
《漢語大詞典》:鑒悟(鑑悟)
亦作“鑒悟”。 謂精于審察,明白事理。北史·申徽陸通傳論:“ 陸通 鑒悟明敏,飾之以溫恭。”舊唐書·長孫無忌傳:“ 無忌 聰明鑒悟,雅有武略?!?/div>
《漢語大詞典》:訊察(訊察)
訊問審察。南齊書·明帝紀(jì):“三百里內(nèi)獄訟,同集京師,克日聽覽。此以外委州郡訊察?!?/div>
《漢語大詞典》:射隱(射隱)
(1).審察隱微難知的事情。 漢 劉向 說苑·雜言:“ 文信侯 李斯 ,天下所謂賢也。為國計(jì),揣微射隱,所謂無過策也;戰(zhàn)勝攻取,所謂無強(qiáng)敵也。”
(2).猜測隱語。韓非子·難三:“人有設(shè) 桓公 隱者,曰:一難,二難,三難,何也? 桓公 不能射,以告 管仲 。 管仲 對曰:一難也,近優(yōu)而遠(yuǎn)士……或曰, 管仲 之射隱不得也,士之用不在遠(yuǎn)近?!?/div>
《漢語大詞典》:省究
審察探求。 明 徐愛 《王文成公〈傳習(xí)錄〉序》:“先生明睿天授……人見其少時(shí)豪邁不覊,又嘗泛濫於詞章,出入二氏之學(xué),驟聞是説,皆目以為立異好奇,漫不省究?!?/div>
《國語辭典》:探察  拼音:tàn chá
探求察問。《三國演義》第三一回:「卻說曹操自倉亭大勝,重賞三軍,令人探察冀州虛實(shí)?!?/div>
《漢語大詞典》:甄事
審察事理。 晉 葛洪 抱樸子·遐覽:“ 鄭君 言:‘君有甄事之才,可教也。’”
《漢語大詞典》:甄紀(jì)(甄紀(jì))
審察記載。后漢書·楊終李法等傳論:“撰著篇籍,甄紀(jì)異知,雖云小道,亦有可觀者焉?!?/div>
分類:審察記載
《漢語大詞典》:甄論(甄論)
審察論定。《晉書·劉琨傳》:“ 琨 受害非所,冤痛已甚,未聞朝廷有以甄論?!?/div>
分類:審察論定
《漢語大詞典》:證察(證察)
考證審察。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怪神·世間多有狗作變怪》:“小人愚而善畏,欲信其説,類復(fù)裨增;文人亦不證察,與俱悼懾、邪氣承虛,故速咎證?!?/div>
分類:考證審察
《漢語大詞典》:鑒采(鑑采)
亦作“鑒采”。 審察并采用。 清 黃六鴻 《?;萑珪ば堂ぴO(shè)便民房》:“敢附記之,仰祈鑒采?!?/div>
分類:審察采用
《漢語大詞典》:監(jiān)擇(監(jiān)擇)
審察選擇。 南朝 宋 顏延之 《庭誥》:“敬慕謙通,畏避矜踞,思廣監(jiān)擇,從其遠(yuǎn)猷?!?/div>
分類:審察選擇
《漢語大詞典》:豫視(豫視)
預(yù)先審察。漢書·丙吉傳:“﹝馭吏﹞因曰:‘恐虜所入邊郡,二千石長吏有老病不任兵馬者,宜可豫視。’”
《漢語大詞典》:甄引
審察引用。 劉師培 《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舍 沈 書而外,世説新語 劉 注、文選 李 注以及北堂書鈔各書,并多甄引。”
分類:審察引用
《漢語大詞典》:探擿
審察揭發(fā)。三國志·魏志·和洽傳“ 洽 同郡 許混 者, 許劭 子也” 裴松之 注引 晉 周裴 《汝南先賢傳》:“其探擿偽行,抑損虛名,則 周 之 單襄 ,無以尚也?!?span id="bpn3ekk" class="book">《宋書·自序傳·沈璞》:“其閭里少年,博徒酒客,或財(cái)利爭鬭,妄相誣引,前后不能判者, 璞 皆知其名姓,及巧詐緣由,探擿是非,各標(biāo)證據(jù)?!?/div>
《漢語大詞典》:紃察
循省審察。紃,通“ 循 ”。荀子·非十二子:“終日言成文典,及紃察之,則倜然無所歸宿。” 楊倞 注:“紃,與循同。”
分類:審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