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役:亦作“駈役”。 1.驅使;役使。 漢
王充 《論衡·對作》:“
《六略》之書,萬三千篇,增善消惡,割截橫拓,驅役游慢,期便道善,歸正道焉?!?宋
蘇洵 :“富民之家,地大業(yè)廣,阡陌連接,募召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驅役,視以奴僕,安坐四顧,指麾於其間。”
梁啟超 《廣詩中八賢歌》:“驅役教典庖丁刀,何況 歐 學皮與毛?!?br />(2).為內(nèi)廷服役供驅使的人。
《后漢書·皇后紀下·桓帝鄧皇后》:“帝多內(nèi)幸,博采宮女至五六千人,及駈役從使,復兼倍於此?!?span id="x72ufpo" class="book">《
資治通鑒·漢桓帝延熹八年》引此文作“驅役”。 胡三省 注:“驅役者,嬖倖挾勢,驅掠良人,以供掖庭私役者也。”
(3).為官事奔走辛勞。 晉
潘岳 《在懷縣作》詩之一:“驅役宰兩邑,政績竟無施。”
敺役:役使。引申為運用。 明
李東陽 《安平鎮(zhèn)減水石壩記》:“利與害相值,必較多寡以為重輕,若敺役土石,當水之怒,費多而利寡,此古人所深戒?!?/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