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10—1381 【介紹】: 元明浙江浦江人,字景濂,號潛溪。幼敏明強記,從吳萊等名師學(xué)。元順帝至正中,隱居龍門山,號玄真子。朱元璋取婺州,與劉基、章溢、葉琛并征至應(yīng)天,授江南儒學(xué)提舉,授太子經(jīng)書。主修《元史》,又預(yù)修日歷等。遷國子司業(yè)、禮部主事,官至學(xué)士承旨知制誥。官內(nèi)庭久,未嘗訐人過。洪武十三年,其長孫宋慎坐胡惟庸黨死,帝欲置其死,賴皇后太子力救,乃全家謫茂州卒于夔州。為明開國文臣之首,學(xué)者稱太史公。正德中,追謚文憲。有《宋學(xué)士文集》。
詞學(xué)圖錄
宋濂(1310-1381) 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現(xiàn)在浙江義烏)人。元末順帝曾召為翰林院編修,以奉養(yǎng)父母為由,辭不應(yīng)召。朱元璋時就任江南儒學(xué)提舉,為太子講經(jīng)。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學(xué)士承旨、知制誥。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辭官還鄉(xiāng)。后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全家流放茂州(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途中病死于夔州。與劉基、高啟并列為明初詩文三大家。明立國,朝廷禮樂制度多為濂制,朱元璋稱為"開國文臣之首",劉基贊許"當(dāng)今文章第一",四方學(xué)者稱為"太史公"。 有明一代,開私家藏書風(fēng)氣者,首推宋濂。有《宋學(xué)士文集》。
人物簡介
宋濂(一三一零—一三八一),字景濂,浙江浦江人。早年師從柳貫、黃潛,元時授翰林院編修,隱居不赴。明初,官至翰林學(xué)士承旨制誥,任《元史》總裁,以老致仕。謚“文憲”。有《宋學(xué)士集》。
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景濂,金華人。洪武時官學(xué)士。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景濂,浦江人。元至正末,用薦除翰林編修,以親老辭,入仙華山為道士。明初徵授皇太子經(jīng),為元史總裁官,仕至翰林學(xué)士承旨,兼太子贊善大夫。正德中追謚文憲。有潛溪、翰苑、芝園、蘿山諸集。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四
濂字景濂,浦江人。元末,以翰林院編修徵,不就。太祖取婺州,召見濂,還金陵,徵為江南儒學(xué)提舉,授太子經(jīng),改起居注。洪武初,充《元史》總裁官,除翰林學(xué)士。降編修,遷國子司業(yè),謫安遠(yuǎn)知縣。召為禮部主事,遷贊善大夫,擢侍講學(xué)士,進(jìn)學(xué)士承旨,致仕歸。以孫慎得罪,安置茂州,道卒。正德中,追謚文憲。有《潛溪》、《鑾坡》、《芝園》、《蘿山》、《朝天》諸集七十五卷。 (王世貞《藝苑卮言》:高帝嘗謂宋濂:「浙東人才,惟卿與王祎耳。才思之雄,卿不如祎;學(xué)問之博,祎不如卿。」又嘗與劉誠意論文,誠意謂:「宋濂第一,其次臣不敢多讓?!?徐泰《詩談》:宋景濂、王子充詩亦純雅,以文名。 沈士謙《明良錄略》:濂嘗奉制詠鷹,令七舉足即成,有「自古戒禽荒」之言。 《詩藪》:宋承旨不喜作六朝語,而《思春曲十韻》如「南浦沈書傳素鯉,東風(fēng)將恨與新鶯」,「物華半老胭脂苑,春霧輕籠翡翠城」,「因彈《別鶴》心如剪,為妒文鴛繡懶成」,「陽臺樹密朝霞迥,巫峽潮回暮渚平」等句,特精工流麗。 田按,景濂自幼嗜學(xué),家貧無書,每假藏書家,手自筆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能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不敢逾期約。又嘗入青蘿山,不下書屋者屢年。得鄭氏所畜書數(shù)萬卷,無不盡閱,閱無不盡記。師事吳淵穎、黃文獻(xiàn)、柳待制,皆元代耆宿。學(xué)既刻苦,授受復(fù)有淵源,故所著文章,雄峙一代。遭時遇主,司制作之柄,為開國文臣之首。蠻夷朝貢,數(shù)問宋先生安否,日本得《潛溪集》,雕板國中。當(dāng)其恩遇優(yōu)濃,醉學(xué)士之詩歌,甘露百歲衣之賞賜,論者傳為盛事。暨乎安置茂州,侘傺于荒江野寺,投繯以歿。方希古祭文云:「公之厭斯世而不居,甘遠(yuǎn)跡于峨岷,蓋將吊重華于九疑,唁屈子于江濱。吁!可悲也!」集中小詩,猶是元習(xí);長篇大作,往往規(guī)模退之,時亦失之冗遝。蓋兼才為難,自唐以來如韓退之、蘇長公世不多見,正不必美備難具也。)
《國語辭典》:宋濂  拼音:sòng lián
人名。(西元1310~1381)字景濂,明浙江浦江人。英敏強記,通五經(jīng),工詩文。元末受翰林編修不就,居龍門山十馀年,仕明翰林學(xué)士。撰《元史》二百一十卷及《潛溪集》等,卒謚文憲。
《國語辭典》:樂育(樂育)  拼音:lè yù
語出《詩經(jīng)。小雅。菁菁。序》:「菁菁者莪,樂育材也。君子能長育人材,則天下喜樂之矣。」指樂于培育、教導(dǎo)。明。宋濂〈送陳彥正教授之官富州〉詩:「菁菁我臺萊,一一思樂育?!?/div>
《國語辭典》:耄齡(耄齡)  拼音:mào líng
年齡在八、九十歲以上。明。宋濂〈義俠歌〉:「勺酒對卿飲,論言極崇谹,歷陳太夫人,年已近耄齡,赤手得返國,何以娛其情?!?/div>
《國語辭典》:元史  拼音:yuán shǐ
書名。明宋濂等撰。二百一十卷。濂為明初大儒,但不懂蒙古文,時賴譯述,故元史不免蕪雜缺略,為諸史中疏失最多者。
《漢語大詞典》:宋方
明 代文學(xué)家 宋濂 和 方孝孺 的并稱。 清 黃宗羲 《〈庚戌集〉自序》:“夫 明 文自 宋 方 以后,直致而少曲折,奄奄無氣,日流膚淺?!?/div>
《國語辭典》:洪武正韻(洪武正韻)  拼音:hóng wǔ zhèng yùn
書名。明洪武中樂韶鳳、宋濂、王僎等奉敕撰,十六卷,宋濂為之序。大旨斥沈約為吳音,一以中原之韻更正其失,并平上去三聲,各為二十二部,入聲為十部,于是古來相傳之二百零六部,并為七十有六。韻書自此而一大變,惟此書當(dāng)時未能通行,后世亦無宗其說者。簡稱為「正韻」。
《國語辭典》:周程張朱(周程張朱)  拼音:zhōu chéng zhāng zhū
北宋濂、洛、關(guān)、閩四派理學(xué)家周敦頤、程頤、程顥、張載及朱熹等五人的合稱。
《國語辭典》:二十四史  拼音:èr shí sì shǐ
清乾隆時所頒定的正史。即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皆為紀(jì)傳體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