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685,分113頁顯示  上一頁  31  32  33  34  35  37  38  39  4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文學史
帖學
同學究
顓學
遵學
質學
學擘
學兄
老同學
譯學
番學
惇學
寄學
蟲魚學
目學
《國語辭典》:文學史(文學史)  拼音:wén xué shǐ
記述各時代文學演變,及作家的生平、思想、作風等的著作。
《國語辭典》:帖學(帖學)  拼音:tiè xué
1.一種崇尚臨帖的書派,相對于碑學而言。
2.專門研究考訂各種法帖的源流、時代、體制、優(yōu)劣、真?zhèn)?、內容等問題的學問。如宋桑世昌之〈蘭亭考〉、黃伯思之〈法帖刊誤〉、清王澍之〈淳化秘閣法帖考〉等。
《漢語大詞典》:同學究(同學究)
即同學究出身。 宋 王栐 燕翼詒謀錄卷一:“至 景德 二年三月丁巳,因賜 李迪 等進士第,賜特奏名:五舉以上本科六十四人,‘三傳’十八人,同學究二十二人,‘三禮’四十四人?!痹敗?同學究出身 ”。
分類:出身
《漢語大詞典》:顓學(顓學)
指自成一家的論述。顓,通“ 專 ”。 明 歸有光 《水利書序》:“ 宋 元 以來,始有言水事者。然多命官遣吏,茍且集事。奏復之文,濫引涂説,非較然之見。今取其顓學二三家,著于篇?!?/div>
《漢語大詞典》:遵學(遵學)
遵從并學習。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達羅毗荼國:“伽藍百餘所,僧徒萬餘人,皆遵學上座部法?!?/div>
分類:遵從學習
《漢語大詞典》:質學(質學)
(1).品質學識。 清 陳確 《寄劉伯繩書》:“ 仲彝 之弟 子霖 ,質學更純,亦猶 仲木 之有 裒仲 也?!?br />(2).舊稱化學。 陶曾佑 《論文學之勢力及其關系》:“而一般論者,咸謂研求質學為自強獨立之原因。” 嚴復 《原強》:“不為力學、質學,則不足以審因果之相生,功效之互待也。” 魯迅 《墳·科學史教篇》:“質學有醇酒硝硫酸之發(fā)明,數(shù)學有代數(shù)三角之進步。”
《分類字錦》:學擘(學擘)
王建 宮詞 十三初學擘箜篌,弟子名中被點留。
分類:箜篌
《漢語大詞典》:學兄(學兄)
對學友的敬稱。
分類:學友敬稱
《國語辭典》:老同學(老同學)  拼音:lǎo tóng xué
很久以前就曾經(jīng)在一起讀書的同學。如:「我們都是老同學了,有困難要互相幫助?!?/div>
《漢語大詞典》:譯學(譯學)
翻譯之學。 陶曾佑 《中國文學之概觀》:“乃近今著作之林,更遠超疇昔:彼 汪笑儂 之劇本, 黃公度 、 蔣觀云 之詩, 林畏廬 、 嚴侯官 、 馬君武 之譯學, 陳蝶仙 、 惜霜生 之詞曲、 梁飲冰 、 劉光漢 、 章太炎 、 柳亞盧 之論文, 許冷血 、 天笑生 、 李伯元 、 喋血生 之小説,均為一般文士所崇拜?!?/div>
分類:翻譯
《漢語大詞典》:番學(番學)
古代供外國留學生就學的學堂。 宋 蔡絳 鐵圍山叢談卷二:“ 大觀 、 政和 之閒…… 廣州 、 泉南 請建番學, 高麗 亦遣士就上庠?!?/div>
《高級漢語詞典》:惇學
勸勉學習
《漢語大詞典》:寄學(寄學)
(1).古指在州縣官學就學的外地士人。 宋 王溥 唐會要·學校:“ 會昌 五年正月制:公卿百官子弟及京畿內士人寄客脩明經(jīng)、進士業(yè)者,并宜隸於太學,外州縣寄學及士人,并宜隸各所在官學?!?br />(2). 明 代童生,通過捐納或經(jīng)提學考試核準,而取得同秀才同等的待遇,稱為“寄學”。 俞樾 《茶香室續(xù)鈔·儒士觀場》引 清 張穆 《顧亭林年譜》:“ 天啟 五年乙丑,年十三歲,時有納穀寄學之例。 蠡源公 以先生天資穎異,合早取科名,遂為先生應例?!庇忠?清 車守謙 語云:“ 明 時寄學,亦經(jīng)提學考取歲試后,準作附生?!?/div>
《漢語大詞典》:蟲魚學(蟲魚學)
指訓詁、考據(jù)之學及其書籍。 清 龔自珍 《雜詩》之六:“從君燒盡蟲魚學,甘作 東京 賣餅家?!?/div>
《漢語大詞典》:目學(目學)
佛教語。謂瀏覽涉獵。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三論宗》:“他帶著人到處去搜羅文疏寫本,積滿了三間屋子,所以他目學的長處,是過人的?!?/div>